分节阅读 218(2 / 2)
虽然这个辽东半岛现在仍然归皇太极统管,但双方一旦翻脸,朱常渊便能第一时间打断皇太极这条腿。
其次。闾山、大凌河以西的地区,包括宁远、锦州之地,全部归入了朱常渊的治下。这样就是说,辽东之地经过朱常渊一番运营,已经恢复到了崇祯初年的局势。
等于说皇太极此次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现在他所占据的地盘,仍旧是他父亲努尔哈赤时代打下来的。
这一点,作为大明帝国皇帝的崇祯,既是高兴。又是不满足。
高兴的是朱常渊不负所托,终于一口气收复了辽东一小部分地区,至少恢复到了崇祯初年的局势,这也就是说。大明的土地在他手中算是没有丢弃。
即便是以后九泉之下见到太祖皇帝、成祖皇帝,也不至于被骂不肖子孙是不
然而,他还不满足,作为一个准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无疑也是有着巨大的野心。如果说现在的辽东局势可以让他九泉之下面对老祖宗的时候不至于被骂,那将整个辽东收复过来岂不是就可以获得祖宗的嘉奖。在九泉之下和哥哥熹宗皇帝、爷爷神宗皇帝相比倍有面子。
所以,在得知了朱常渊取得一系列战果之后突然和皇太极议和,他心里有个梗,不吐不快,于是就命内阁给朱常渊下了一道圣旨。
大概意思就是催促他尽快起兵,攻占沈阳,将皇太极这狗日的打回到自己原来的松花江去,打回通古斯去。
朱常渊收到皇帝圣旨的时候,仅仅是一笑而已。
攻打沈阳,他可万万不敢干的,而且,也不愿意干。
可是,这是皇帝的圣旨,不干又不行,思来想去,朱常渊决定给崇祯汇报一下辽东当前的情况,顺便哭哭穷,说说困难,分析一下辽东的形式,说一下自己的计划。
于是,这次朱常渊给皇帝上了一次大明历史上有史以来的最长的一封奏疏,这封奏疏不但陈奏了各种不进攻沈阳的理由,而且还图文并茂的勾画出了他心中的蓝图,如何如何经营辽东已经得到的土地,如何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将皇太极赶走甚至同化,让他变成自己人。
崇祯足足看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把朱常渊的奏疏看完。
奏疏中说进攻沈阳的主要困难是没有人防守,后方刚刚得到的城池也不稳固,所以需要时间将这些城池经营好,然后再做进一步打算。
然而,当他看完整个朱常渊的奏疏以后,觉得其中除了满篇的废话之外,还给他传达了一个信息:陛下啊,根据当初咱俩的约定,辽东这旮旯的事情现在我说了算,无论战和还是攻守,我有全权处理之权,您老人家是亲口答应的,可不能爽约。
一般皇帝在得到这种暗示之后,心里都是很不舒服的,现在的崇祯亦然。
虽然话说的比较委婉,可是事实明摆着,朱常渊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婉言提醒他,让他非常的恼怒。
可是,恼怒归恼怒,还真的没办法将朱常渊奈何。
总不能把他立马下狱吧,那样的话,估计前脚朱常渊刚刚进入监狱,后脚皇太极就会兵不血刃的取了宁远和锦州二城。
通过松锦会战,大明的精锐尽毁,九边之兵现在已经荡然无存,要是皇太极真的发起进攻的话,大明军队如何还能阻挡住建虏的大军
而且。更为可恨的是,朱常渊这货还杀光了唯一能和皇太极纠缠几圈的六千关宁铁骑,所以,现在的情势不比以前。辽东之地真的是离不开他。
可是,崇祯作为帝尊,心中的想法推行不下去,他很纠结,如鲠在喉。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在经过一连串的思考和评估之后,他决定再挣扎一下。
于是,第二道圣旨下达到辽东。
这一道圣旨说话的语气还是相当委婉的,主要意思就是说,你辽东不是人少么,我给你加派,我可以从陕地、山西、大同等地再调集几万兵马过来协助你,甚至,还说要将左良玉给调到辽东来帮助朱常渊处理诸多事宜。
朱常渊看完圣旨,感觉好烦。皇帝现在已经明摆着不相信自己了。
不过,也无所谓,反正这时候换做朱常渊自己是皇帝,恐怕也不会相信自己了。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的辽东大局,除了老子之外,你们谁也玩不转。
给我调兵是吧,好吧,你调吧。
让左良玉来辅助辽东事宜,别辅助啊,你让他来主持好了
老子不干了。
于是。朱常渊给皇帝上了一个辞呈奏疏。
朝廷收到朱常渊的奏疏以后,第一时间就跑到崇祯的御书房中面陈。
内阁首辅薛国观亲自当起了太监的角色,拿起奏疏给皇帝读道:“臣,蓟辽督师朱常渊。俯首顿拜,敬问陛下万岁安好。”
“臣不才,自督师蓟辽以来,鞠躬尽瘁,不敢一日或忘君恩,夙兴夜寐。不辞辛苦,赖陛下神灵之力,以至有今日辽东之功。”
“陛下威加四海,德化元元,大明雄师所到之处,建虏俯首,辽东兵锋所指,皇太极之辈闻风丧胆,愿献二城于大明,此皆陛下之力也”
“臣久经沙场,眼有隐疾,今日竟不能视物,惶惶然未觉,老之将至矣虽有统御辽东之心,奈何心有余力不足,臣请致仕以返封地,聊聊余生。”
“河南巡抚左良玉,大将名师,国之干城。陛下令其镇守辽东,必然无忧,全辽收复已然可期,臣并祝陛下马到成功。”
。。。。。
崇祯听了这种阴阳怪气的奏疏,气的鼻子哼哼,道:“老之将至,嘿嘿,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朱常渊现在还不到二十五岁吧”
薛国观道:“宗人令已经调查清楚,朱常渊今年二十又二”
“二十二岁,就说自己老了,嘿嘿”崇祯回头看着薛国观,又问道:“皇叔果有眼疾”
薛国观说道:“据微臣所知,朱常渊并无眼疾。”
“竖子安敢欺君”
崇祯皇帝大怒。
不过,发泄完了也就算了,万万不能让朱常渊这货致仕的。
“朱常渊倒行逆施,多行不义必自毙,陛下姑待之。然眼下仍需安抚,辽东之地,非常渊无人可当,左良玉虽是名将,恐怕也不是皇太极一合之将。”
崇祯自然心知肚明,点了点头,说道:“朱常渊既然没有容人之量,这样吧,左良玉调往辽东的事情就先缓一缓,至于其余军队,也都各驻其地,先不要填辽。”
“日月侯既然要自专辽东诸事,朕就成全他。”
崇祯一拍桌子,脸色阴沉如水,而后道:“拟旨,加朱常渊武英殿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御赐尚方宝剑,总督蓟辽诸事,有先斩后奏之权。”
崇祯已经决定,不在辽东人事上面挣扎了,倒不如爽快的放权给他朱常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