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穿越1862 > 分节阅读 510

分节阅读 5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能力绝对比英国人要强大,可是论到海上的造舰能力,即使现在德意志多了波兰这个小弟弟,北方也没有了沙俄这个庞然大物的威胁,也一样比不过英国人的。

不管是资金还是资源,比起英国人在海军上的投入,德国始终处在下风。

中国的无畏舰已经达到了四艘,战巡一艘,这实力比起原时空同期的日本来可要强大很多。但远不能跟英国人比。而且整个中国对于海军的信任感低迷,尤其是海面军舰,在国民新一轮的调查中,民众信任度还不如潜艇部队。

中国海军不想原时空的日本海军,先后经历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舰队的战斗力和精神都得到了战火的考验和淬炼。与那群小日本相比,这个时空的中国海军很像原时空二战前的美国海军,依靠强大的战舰在世界海洋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却只是温室中的一盆花。

1909年4月,法德两国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地位,并把喀麦隆北部部分领土让与法国今乍得南部;法国则把法属赤道非洲辖下的法属刚果中南部今刚果共和国北部及邻近地区转让给德国,以作赔偿。

阿富汗的战争也临近了尾声,在中国前后三批雇佣兵的协助下,纳什鲁拉这个时候也回到了喀布尔,成为了阿富汗真正的国王。哈比布拉和他的家人逃亡了印度,虽然在英国人的支持下组织起了流亡政府,筹集了一部分军队,似乎很顺利的反攻夺回了阿富汗南部的一些地区,但是坎大哈牢牢掌控在纳什鲁拉军的手中。纳什鲁拉没有继续选择进攻,他背后的中国明显跟英国又达成了暗地交易,兵锋进到坎大哈后屯而不前,再向南的大片沙漠和小部分绿洲就留给了哈比布拉存身用了。

对于纳什鲁拉来讲这当然不好,不彻底铲除哈比布拉,他的统治就大有隐患。然大势已去,根本不是他可以动摇的。至于哈比布拉,他要比纳什鲁拉更郁闷,一个决定丢掉了一个王国。如果中英不真的爆发战争,他和他的儿子日后将很难再重返阿富汗的政治舞台了。

中队随后全面退出阿富汗,虽然阿富汗政府遂即就与中国达成了全面的贸易伙伴关系和签署了通商条约,但这显然是中国应得的利益。

东西两个政治危机的解决,让1909年的世界乍然一看平和了很多。但谁要认为中英法德意大利奥匈六强国之间真的平和了,那就是天下第一号大傻瓜。就连美国和圣彼得堡都在蠢蠢欲动的时候,这六大强国怎么会真正安分呢。

6月,实际上第一艘超级无畏舰,或者说是超无畏级战列舰,在英国的朴次茅斯海军船厂诞生了。

猎户座号,标准排水量22200吨,满载排水量25870吨;10门双联装135英寸45倍径主炮,航速21节

第八百一十八章潜伏爪牙

“看报啦,看报啦。火烧圆明园剧组大选角啊”

“看报啦,看报啦,皇上重修圆明园啊”

盛夏的大上海,烈日当头,许多人要么上班,要么躲在家中,正晌午的档口,就是小商小贩也都躲在了建筑的背阴里。只有这些勤工俭学的报童,还冒着酷热的太阳沿街吆喝着。

他们肯定也热,但没人叫苦。能够免费进学,在师资力量一流的希望学校吃上免费的午餐,用上免费的书本、作业本还有铅笔,甚至针对优益生还提供奖学金,只是要他们在周六周日放假期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没有一个孩子叫苦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报童个个都清楚机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大上海几百万人,适龄的上学儿童几十万,贫困生至少十万,希望学校却只有六所。每所希望学校一个年纪两个班,标准的一班五十名学生,而六所学校中只有两所是连带初中,一所连带高中的,一样是一个年纪两个班,每班标准的五十名学生,也一共才三千九百名学生,比起十万这个数字来太少太少。进入希望学校的机会太珍贵太珍贵。

现在全上海没有不知道希望学校的。每次全市联考,希望学校都成绩优异。毕竟师资力量好,学生努力肯下劲,成绩自然就优异了。至于社会劳动课,这些希望学校的学生们更是个个优异,跟其他同龄学生相比,缺的只是在才艺上。可是考大学,才艺根本不重要。分才是第一位的

全上海都没有不知道希望学校的,也因为知道希望学校,所以对这些星期天出来做工的孩子。上海人普遍都十分照顾。

今天这群卖报的希望学校学生就特别的忙碌,因为上海本就是报业发达的地方,人均报纸消费高居全国榜首,比北京还要高出一筹。这些做报童的学生报纸买的普遍就比报摊要快,而且还正赶上了大新闻。皇帝竟然要重修圆明园了

消息一出必然是举国哗然啊。

整个上海现在都在议论纷纷,诸多没有买过报的人。听了消息少不了要买上一份来看了。只听人说,哪有亲眼看一看评论好所以今天的小报童们注定要非常非要之忙碌

圆明园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但同时那一把大火也让圆明园成为了国人心中奢侈与富丽的代名词。

重修圆明园这五个字一在国人脑子里蹦过,立刻的就让所有人联想起了奢靡这个词。尤其是英国人刚刚造出了超无畏级战列舰,给国人的信心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在这个档口皇帝要重修圆明园,怎么看都觉得有种皇帝要不靠谱了的感觉。

而刘暹的形象一直以来在举国上下的臣民心中是珠穆朗玛峰式的存在。他巨大的影响力和无可比拟的功绩让他的形象完全被神化了。就像红朝太祖在那一年代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一样,完全被神化了的皇帝陛下突然做出了一件这么不合时宜的事情,反差感就太大了。有种形象倒塌的感觉,一时间令举国百姓都接受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