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6(1 / 2)
领们被各式各样的工程机械弄得目眩眼花的时候,一个声音从后传来。扭头看去只见十几位上人拥簇着一位身材短粗,相貌却很清秀的中年军人。明壮转过身来,距离近了些,再看。这人的军装上并无军衔,脚下是暗光的高通皮靴,却不是军靴。中年人大大咧咧的走过来,见到他明壮立刻意识到是谁,连忙走前几步拱拱手:“小王明壮,见过袁先生。”
袁世凯
一个去年时候还在缅甸籍籍无名的中国人,最近一个月却是小母牛倒立牛b冲天
刘暹主意拿定了,那就说干就干。
“王子不用客气。”袁世凯圆圆的脸上笑的人畜无害,不知道他的人,见他那面相,根本想不到这是一个在军情局挂上了号的得力干将。
袁世凯也在细细打量明壮王子。不比他高的身材,皮肤偏黑,鼻子微挺,眼睛凹陷,是典型的缅甸人相貌。这些缅甸人,除了牙齿都是很白的外,以中国人的审美观点真心找不出多少俊靓的地方来。
明壮王子自称是“阿朗帕雅贡榜王朝的子孙”,“第五代佛王敏同的儿子和继承人”。他的目的是“驱逐异教的、野蛮的、无法无天的外国人”,“恢复缅甸王权”。而他不远处,身材比明壮要高大一些的苏耶南,也自称是“生命的主宰敏同王的孙子”,他的目的是“恢复王位和王权”,拯救“佛主的宗教”。
袁世凯很清楚这些人反英抗英的缘由是什么。这些缅甸的封建贵族们领导抗英斗争的目的,不外乎恢复王权和复兴宗教佛门。包括吴欧德马这个高僧也是如此。
现在缅甸反英武装众多,大概有3万人。但基本的武器,还是刀、矛、弓,箭和原始的火枪。更为严重的是,抗英武装力量分散在各地,没有统一的领导,彼此之间缺少合作和必要的信任。
领导现在缅甸抗英斗争的人物主要是各地的封建贵族和权势僧侣。英国人的入侵让他们丧失了自己的权利,他们自然反抗。所以眼下缅甸的六大精神象征也好,其他的不出名的头领也罢,他们在本质上是代表着缅甸的过去,而不是缅甸的将来。这是一致命的弱点,用红朝的理论来宣讲就是没有发动起人民大众,他们所领导的反英斗争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解放斗争,而是腐朽势力的反扑,所以他们所得到的支持也难以持久。
六大抗英精神领袖,拔下光辉的外皮,内里就是贡榜王朝的传统势力。刘暹用脚趾头去想,没有外援的他们,注定不可能成功成事。就如历史上的结果一样缅甸终会成为印度殖民地的一个省。
第六百七十八章明码标价一个英国人值多少积分
圆胖胖的一张脸,鼻梁上还夹着一副金丝眼镜,如果换上蝗军的屎黄色裤子,再套上一件黑色的绸大褂,那妥妥的就是一位汉奸翻译官啊。
袁世凯的外表很容易给人好感,令目标放松警惕。
当然,他现在在缅甸的名气虽然大,却都是跟枪炮军火有关。这些只能说明他后台硬朗,是中国推倒台面上的一个代言人,这根厉害不厉害是两码事。所以现在的袁世凯是很有欺骗性的。
明壮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他见到袁世凯的第一眼,直接就放松下了这趟接到通知时就提调起来的心。
作为一名缅甸王子,明壮好歹是一方之首。能不离开自己控制范围的时候,他是绝不会轻易冒险的。虽然明壮的部队眼下在掸邦高原,是捧着中国的一碗饭吃,但对于中国,他是有着绝对的警惕的。
缅甸依然是这个样子了,英军在不断增加自己在缅甸的兵力,现在中英虽然气氛紧张,可谁敢保证下一秒钟两边不会和好中国人不会拿自己买给英国
作为一个大贵族,明壮很清楚国家交往利益第一的特性
这次他来腊戍的时候,是交代了自己的儿子的,小心警惕,一旦发现国防军有动作,不要顾及自己,赶紧走
这颗心一直都提调在嗓子眼的。可见到圆胖胖的袁世凯,紧张感一下消去了许多。
“王子大名不仅在缅甸、掸邦响亮,连我国云贵之地都时有耳闻。再下是一个买卖人,那里热闹那里凑。听说你们现在的情况不太好啊,能不能为袁某人介绍下
情况不太好明壮苦笑了一下。岂止不太好,是很糟糕
说起缅甸现状他都眼泪汪汪的。今年的1月1日西历。英印政府根据伦敦白厅的指示,公布了吞并缅甸的决定。通告说,“奉女王陛下的命令,过去由锡袍王统治的全部地区,现在已成为女王陛下领土的一部分,将按照女王陛下的意志,由英印总督委任官员进行统治”。这一通告在伦敦、加尔各答、仰光和曼德勒同时公布。
这样,从1892年1月1日起,缅甸就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次日。英国侵略军总司令普伦德加斯特亲自来到王宫,下令流放锡袍王和王后素浦叻雅。45分钟后,缅王和王后就被押出王宫,送上“太阳号”军舰,被流放到印度西海岸的特纳吉里。
然后英国人在上缅甸施行了与他们在下缅甸一样的经济政策,他们下令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然后谋求发展林木业,也就是开采缅甸的柚木资源。
在英国人控制了下缅甸的过去二十多年中,英国商品的大量输入和缅甸的大米、柚木源源运往欧洲和英国在东方的殖民地。就是下缅甸的发展模式,也是英国殖民地的发展样式。
英国人不会在殖民地发展高技术的工业,而只会让自己的殖民地出产原料,运回英国本土。然后再从本土运入大量的工业制成品,一进一出这就是大英帝国的维系荣光的根本。英国人的强大与德国的强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下缅甸海路贸易量急速上升。185556年度,下缅甸的海路贸易进口额为1070万卢比。出口额为370万卢比,到187879年。进出口额分别为4910万卢比和7085万卢比。在短短的23年间,进口额增加了4倍。出口增长了18倍。且自19世纪60年代以后,出口一直超过进口。而这种的外贸出超的地位,并没有给下缅甸地人民带来物质利益和技术进步,因为缅甸的对外贸易几乎完全由殖民地政府和外国公司、商人所控制,出超所得全由他们独占,而输出的物资却是缅甸的资源和人民血汗创造的劳动产品。对于英国人干出的这种丑陋贸易勾当,中国国内早就有学者称呼在这种殖民地人民两头受损的贸易中,英国人的殖民地“就是一支两头都点亮的蜡烛”。据中情局统计,下缅甸的海路贸易总额185556年为1440万卢比,188384年已达到16亿卢比,在不到30年时间里增长了10倍。11卢比大概值1英镑
更重要的是在下缅甸的输出品中,占第一位的是稻米,其次是林产品。在19世纪80年代后,这两项产品占输出总值的80以上,完全是贸易结构的极端畸形。
这种贸易结构,再不动发展的人看了也知道不对头。只是缅甸人无力去改变状况。
人口只有350万的下缅甸,长年在押囚犯的数量都超过了五千人。这对于缅甸这个信仰着佛教的国家来说是极高的犯罪率。并且英国人已经在下缅甸施行了实质意义上的灭佛到19世纪80年代,下缅甸至少有一半的村庄没有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