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穿越1862 > 分节阅读 262

分节阅读 26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是广信府西面的楚军越积越多。若是秦军主力进攻饶州和南康两府的话,楚军肯定会趁虚杀进广信的。刘暹还是感觉手头的兵力太少,如果江西方面再多出两个营来,那局势将全然一变。

“楚军,楚军”

看着地图上江西旁边的浙江、苏南,天堂之地,鱼米之乡啊。左宗棠跑回杭州以后,刘暹就通过军情处多次寄信于他,为的就是能拉拢他来。但左宗棠的态度很暧昧。没有言辞厉色的拒绝,可也没有和颜悦色的允诺,甚至连一封回信都没。送信的人除了第一次亲眼见了左宗棠一回,接下的四次,那全都是由侍从转交。

刘暹不相信左宗棠有给满清陪葬的心,但他也觉得,自己若现在露出什么破绽,这个左今亮也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报仇的号机会。

对于楚军,刘暹的态度还是打的。打的要灭了。再拉拢左宗棠绝对可以。

他的眼睛看向了福建、广东。

法国人的威胁已经不存在了,那闽台海面上飘着的六艘法舰已经退到广东海面的西部,再过两天就能到北部湾了。所以法国人已经不成问题。那么留在闽粤的部队是不是就可以用来进攻杭州可这些部队之前的打算是直接在上海登陆的

对于浙江,刘暹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大军席卷了苏南。逼着左宗棠投降

但是成千上万的军队跨海进攻,必须要舰队护航。法国人现在还没离开南海,刘暹也要防着他们杀个回马枪不是所以这个事情最好是等到铁甲舰修缮完毕之后而且几万人的投入部队。后勤方面的压力是极大的。这一点上必须要有保证所以也很费时间。

那么现在秦军的情况就尴尬了。在江西方面,进攻。兵力不足;不进攻,坐看刘坤一重整旗鼓是个标准的两难问题。

江西吉安府城。庐陵。

吉安知府王明义最近忽然勤勉了不少,衙门签押房里三天两头就开小会。

在吉安做官的人都知道,王明义的脾气是很好的,对手下的官员们很客气,对吉安的驻军人员更客气,还有对下面的百姓士绅很可亲,很少在堂面上发脾气。而且出手还特别大方,基本上是个绝顶好的好boss。谁让人家跟秦王是姻亲呢,他是刘暹老舅王贵生的一个堂侄子。

刘暹拉队伍办团练的时候,他还正在乡里读书。是刘暹万里西征的时候才进了秦军系统里,先是在后勤方面,然后调去了农庄系统。但实在不是什么人才,这些年锻炼下来,现在也只坐上了知府的位置。

这个职位绝对不算高。要清楚,秦军农庄系统里历练出的人才可以算是新秦政府文官里的嫡系。这些人在秦军起兵以后一跃上位,小的县令,中的知府,大的省级高官大员,你说是赶鸭子上架也好,霸王硬上弓也罢,反正在秦军文官一系里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王明义如此高的条件,现在只混到了知府,他能耐如何是可见一番的。

吉安府的官儿们都见惯了王明义的和蔼可亲,却不料今天王明义的脸上好像刮了一层浆糊,难看的要死。签押房里的气氛也变得阴冷潮湿起来。知府大人不但脸难看,而且不说话,看来是被什么事情气到了。底下的属官、佐官们都不敢开口,就静静等着。直到最后警局的局长田永红的咳嗽声打破了这份沉寂。

田永红是秦军的老人。但命运不济,征新疆打老毛子的时候,掉了两根手指头,那之后就彻底退出了军队。

最早是在新兵营做教官,然后调入了军情处。不是说间谍头子,而是做情报员的射击教官。现在又被调来吉安做警局的局长。

有着这样的身份背景,田永红职位不高,可整个吉安府没谁敢招惹他。行伍出身,又不是读书人,思想是非常可靠的。上面的政策贯彻得力,十分认真。王明义在吉安府要说共同语言,还真就属田永红是最多的。因为王明义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来自哪里,知道上面的一条条规定政令为的是让新秦更加强大,这是跟他的利益休息相关的。自然田永红这个对上政策贯彻得力的老人就最合他的心了。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也该他出来说话。打破签押房里低沉的气氛。

“王大人,泰和贪腐案件实在令人痛心,我等引以为鉴,当聆听大人教诲。”

泰和贪腐上了大公报真的是捅马蜂窝啊官员们都在心里面暗叹。然后竖起耳朵来听王明义的训话。

“诸位同仁,泰和贪腐案,你等敢说自己真就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吗小小知县倾吞七千亩良田,胆大包天。伙同劣绅瓜分五万余亩田地,罪不容诛

天下止不完的贪污,何以该此陋规”

王明义似乎真的气的不可抑制了。说话中满脸通红,提及泰和县令和泰和治下的那几名土豪劣绅的时候,更咬牙切齿。

“泰和事发之后,本官多日难眠,辗转反侧,想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来。今日跟各位同僚议一议。大家也提提看法。如果可惜的话,本官就上书秦王”最后两个字说的签押房里几十个大小官僚寂静无声。

“官员为朝廷之根基,吏治不廉洁,百姓何以信朝廷我等皆与国朝共益。国朝不兴,我等亦是不兴。国朝败落,我等也自败落。所以,廉洁吏治,尽一切手段打击贪腐,刷新官声,给百姓以信心,是国之大事也。

现今国朝官俸丰厚,制度明了,官员身上负担大减。但商气亦盛,滚滚红尘,也诱惑百千呐。

如果廉洁吏治,不仅要打击贪腐,更要用一些强制政策来保护官员。”

“比如说公开家资,申报田产。这就是一个好法子。”

“每个官员就职、履新、迁转,就把自己的家底报一报,都察院查一查。看看前后对照怎么着,有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那就可以相当程度的看清一个官员的清浊本质么。”

王明义的话说的地下几十名官员人人脸上青白不定。这真的是王明义这个好好知府想出来的点子吗

太狠了。也太损了

“官员所担责任重大,朝廷当用手段以保吏治”

整个签押房寂静无声。王明义还在长篇大论的讲述着他这个法子的好处。似乎一点都没发现底下人,人人都坐立不安,人人都脸色变幻无定。

他只在内心自叹着:“自家人就是自家人。给自己找了一个这么高明的点子来。只凭此策,自己就能一鸣惊人,响动天下。这接下来就也能换个更好更舒服的位置来了。”

王明义在吉安府做了几个月的亲民官,真心觉得自己不是干这行的料。要是待在国府里座座接待、招待什么的,自己就舒坦的太多了。还有高帽子

签押房里寂静无声,对于王明义发出的提提看法的邀请,没有一个出头开口的。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同意。可他们又想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

一个财产公开,一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把所有当官的都要吓尿了

“如此说大家都是没意见喽那就好。本官立刻写道折子上奏秦王。这政策对一些人是很不利的。我吉安府官员无一反对,这证明我吉安府官员主体上还是好的。泰和县之事只代表少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