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穿越1862 > 分节阅读 130

分节阅读 13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席正甫”王庆冷笑。真的是如人意料啊,席家来人。他还以为是谈高桥镇土地建库房之事呢。前头根本就没丝毫的去怀疑。

竟然是席家

席正甫与唐廷枢、徐润、郑观应三人,合称当今洋务四大买办。原时空中,其四人中有三人的命运与李鸿章的轮船招商总局有着无法隔分的牵连。李鸿章筹建轮船招商局时候。唐廷枢和徐润已经名满东南。他们两个都已经给各自的外国洋行东主在中国打下了“大好江山”。可是李鸿章一召唤他们,二人就立刻放弃了在洋行优厚的待遇。而投奔草创中的招商局。他们此举有一部分原因或许是李鸿章此时的社会地位和其人格魅力,但不可回避的是。这两位都有一颗报国之心。身为中国人,看到外国洋行在中国商业横行,心头始终不是滋味。愿进招商局,或许有点是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虽然现在轮船招商局还没正式成立,王庆却明白秦军的南洋船运公司已经开始插手广州至上海线路,现在正与三大洋商大打出手。唐、徐二人这段时间可没少与来到上海的范德榜见面商谈。在王庆看来,这二位当算是自己人。甚至于现在美国的旗昌洋行,看重徐润,正欲高薪聘请他。只不过,徐润已经决定投奔轮船招商总局。旗昌洋行的金能亨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建造十六铺“金利源码头”,开通上海-汉口航线,现今时候占有长江航运80的份额。

而郑观应,现在正与人合伙经营公正轮船公司。但就王庆从范德榜那里得到的消息看,郑观应也是准备入股轮船招商总局的。

四大买办中,自始至终只有席正甫一人,对李鸿章的招揽置之不理。而且,席正甫屡次牵头汇丰银行的贷款协定,每每利率也都要高出市场比率不少,真真是国贼汉奸无二。

“席正甫本人我不敢动。席家的枝叶,爷就先给你削断一支。”王庆冷笑后,就直接当着王元斌的面吩咐了下去:“告诉高桥镇的人,把那姓席的,给我扔进黄浦江里种荷花。”

二月份,随着南洋船运公司正式跨足上海,随着范德榜来到上海,一家不怎么显眼的商店在南京路上开业了。

这家商店与传统的中国式买卖不一样,更似一个小百货商店。售卖:粮食、布匹、盐巴、糖果、火柴、卷烟、铁器、茶叶等等。里面结构就如同前世中国八十年代的供销社,每个柜台一个人,另有一个掌柜和两个收银员。这个掌柜也这家商店的老板,是秦军内部的人。不属于情报处,他来到上海,任务只有一个专心专意的做生意,赚钱。

上海人对于这样的商店很欢迎。各种类的货物都有涉及,而且明码标价,价格还不比别家的贵,所以开业当天生意就十分火爆。

尤其是商店里贩卖的糖果。不管是五颜六色的水果糖,还是纯白色奶糖,亦或是晶莹剔透的白砂糖、冰糖,立刻就名扬苏沪。不到旬月,就从外来糖的手中抢走了大量份额。

一个月过去,商店的盈利能力让范德榜震惊。赫然高达上万块鹰洋

而几乎是没有犹豫的,刘暹一声令下,正三月里,上海、天津、广州、福州、汉口等等,大清国十五个对外开放口岸中,超过一半城市中出现了这样的商店的身影,并且每个城市里还都不是一家两家。

以上海和广州为例,一五一四,两个城市开了九家。

第二百四十三章这官途并不一定非要走科举

黎人生活困苦。虽然时间发展到现在,海南岛里已经几乎看不到生黎的山寨,汉黎之间的冲突较之元明时候也大大消弱。但是种族就是种族,汉黎区别还依旧很深重的。

齐大林在海南两年,对这些情况自然了如指掌。却也更相信一个事实黎人当兵以后,更好管理,更好塑造。因为他们生活困苦,当兵是改善他们生活和未来的一条路。

两年时间,齐大林招募了七八百人当兵。其中一些人被他调去了琼州的港口,身边剩有一个整编大队级别的力量。现在齐大林在海南的经营很好。因为鸿基煤的缘由,琼州镇旧人无论上下对他都是感恩戴德。

而如果他愿意放手招募,他可以招募更多的人。但是考虑到低调和不引人瞩目这两点,齐大林一直都很有控制的。但是秦军在黎人当中的影响力每日剧增,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些两年来陆续加入秦军的黎人士兵,其家庭生活逐渐之好转,肉眼可见。对于绝大部分是贫下中农的黎人,这就是最惹人羡慕与向往的了。

两年时间,齐大林对琼州府地方的事物介入很小。琼州知府从最初开始的戒心满满,到最后的轻松自在,军政泾渭分明,这对琼州知府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可是齐大林对地方事务毫无介入,是自己主动的不介入,而非自己不能介入。现在,当他要去介入的时候,琼州府根本无法拒绝。

昌化县石碌镇南约六里地的金牛岭山麓。这片地方齐大林连招呼都没跟琼州府打一声就直接给占了,圈地方圆三十里。

石碌铁矿在昌化江的上游。离昌化江入海口有相当的距离。直线距离差不多上百里,且大多是丘陵山区。所以水运,铁矿石开采后必须走水运。而且伴随着石碌铁矿一起生成的还有大面积的山砂岩。这里的丘陵很多是都含大量粘土的石灰石,这种石灰石不需要配料就可以直接烧制高质量的水泥,所以又俗称“水泥岩”。伴随着石碌铁矿的开发,海南岛第一个水泥厂的兴建也是前脚追后脚。当然,石碌铁矿除了三亿吨高品质的铁矿石外,还伴生着钴、铜、镍、银、硫、白云石等多种矿石,要不是这里不产煤,石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型煤铁复合体基地了。

齐大林从二月开始。就大规模的招揽起了人手。要开发石碌铁矿,除了从鸿基煤矿和汉中陆续调来的一千多人外,至少也要上万劳动力才行。而现在整个琼州府的户口还不满十万户,人口只四五十万人。算上岛内一些距离太远的黎人村寨,总人口强强也就六七十万罢了。

齐大林这么一招就要上万劳动力,这是能震动整个琼州府的数额。琼州知府紧急火燎的跟齐大林联系,但这并不能阻止齐大林的行动。因为这个时候琼州乃至广东才发现,齐大林虽然亲自出面招揽劳力,但是披的却是汉元招商局的招牌。而所谓的汉元招商局。那就是秦军成立的一个类似轮船招商总局的机构。只是非股份制度,外人不能自由入股。

而且金牛岭的那片山地,无声无息的,连昌化知县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落到了琼州本地的一个商贾手中,而这个商贾就在上个月才把这片地卖给了汉元招商局。

“石碌”一名起源,可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大山地表发现了铜矿。呈孔雀石类型,故名“石绿岭”。后改称“石碌岭”,当地并于乾隆四十七年立碑“严禁私采”。但这一切在石碌岭的露天铜矿被采挖结束后。就不复存在了。之后的几十年里,只有石碌镇上的铁匠会手工开采些许矿石,私自冶炼。石碌岭的价值已经完全从地方官府眼中消失了。

齐大林只是稍微的用点手段,只付出了三千两不到的银子,就把金牛岭方圆十里地的地契拿到了手。而至于齐大林圈地的时候,直接占了三十里方圆的土地,那就纯粹是人的霸道了。

不过招募的劳力还是有分别得。除了在矿场干活的劳力外,齐大林还招募了不少定了长契的契约奴。他们的工作就不是在昌化,而是分散在海南岛的各地,在那一片片事先准备好的庄园里,干起了农奴。

海南是后世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地,虽然比不得东南亚的产量高,但刘暹什么时候才能插手东南亚呢这距离现在的他太遥远了。而刘暹在钢铁厂建成不久,就需要大量的橡胶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