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穿越1862 > 分节阅读 17

分节阅读 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去了府城,城固县里李家只剩大猫小猫三两只”

响鼓不用重锤。多余的话范德榜不说,余下人也能品出味来。虽然这些话中根本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李家嫌疑之大,是能够确认的了的。而至于范德榜是如何知道远在盩厔西骆峪的李家战场上的情况的,范德榜不说,刘暹不说,众人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现在要搞清楚的就一件事,咱们跟李家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以至于能让人彻底下死手

刘暹还想到了当初的柳林镇第一战前,李丹阳那样笼络,自己当初对他印象还相当的好,内心就禁不住一寒。

“咱们跟李家根本就没任何冲突。李家是正正经经的士绅,秀才、举人,光田产就两三千亩,县城、府城还有十余家面铺,从来不染半点生意,没有半点见不得光的事。他怎么突然就向五哥下手了呢”刘卓一脸的沉疑,一脸的不解。

刘暹眼光从所有人脸上扫过,每个人都是一脸纳闷。“你们真就没谁跟李家结过仇,有过过节”

“五哥,我们一群穷哈哈,拿什么跟李家结仇啊真要说有过节,还不如说你当初在莺虹苑为了小金翠跟李家的二管家”

齐大林话还没说完,刘暹就握起手边的茶杯砸了过去。“给老子闭嘴,还会不会说话”

刘暹所有的记忆刘宪都是继承了的,齐大林口中的那档子事,他一提个头刘暹就记起来了。丢人一说就丢人,为了一个争风吃醋的烂事所以他暴起砸去了茶杯。

屋子里响起了几声闷笑。

刘暹眼睛一转,所有人再正经危坐。

“李家太远,咱们现在够不到他们,那这事儿就先放下。但你们要记在心里,李家极可能是咱们的大仇”

斟酌了半响,刘暹唯有将此事先放下。他本以为召集众人来能问出个尤头呢,但所有人都没跟李家有半点仇,尤头实在无从说起啊。

“五哥。我会让那边的人盯紧的。”

“嗯。这方面的事就麻烦你了,给我盯紧李家。”

头领们都出去后,刘暹身边的一个亲随低声道。

情报的作用身为一个后世人,刘暹是万分了解的。同样,这个威力强大的武器,他也不会将之交给其他任何人。这个东西现在由他亲自掌控

或许当刘暹的情报系统不断扩大再扩大后,它终将成为一个部门,终将会有自己的操盘者,刘暹也会在最后一刻才会认命它的首领。

人都走了,屋里空旷了起来。刘暹搓了搓手,坐到了火堆边。燃烧的篝火应的他脸色红堂堂的。

十二月,多隆阿在潼关接到了上谕,以钦差大臣职督办陕西军务,并接统原督办大臣胜保所部各营,共计有兵勇两万余人。

十七这天,城固就接到了走马上任的多隆阿发来的书函。要求本县军力务必固守城池,抵挡住太平军进攻。府城传来的消息是,府城方面也接到了书函,意思还跟城固的大不吝。

根本就是用来做擦手纸的。眼下临近大年,太平军停在石泉还不见动静,天气依旧寒冽,显然汉中这儿是可以过个安稳年了。

挤满了人的县城逐渐变得宽松,大批的乡民百姓重回到了自己家。县城内的粮价、食盐,不降反升高。

“一群贪婪成性的蛀虫,要钱不要命的东西。”

刘暹跟前,范德榜破口大骂。但骂又如何,在县城没有沦陷的威胁下,就是李楹这个同知大人,怕也不能让城中的粮商、盐商降低粮食、食盐的价格。

这些都是他们的纯利润。在城外乡民百姓塞满城池的时候,在城固县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覆灭的时候,他们不敢提价。一是怕本就不安的百姓爆发冲动,二是也存有的一份同仇敌忾之心。

县城破后,太平军、义军可能不会把贫民百姓都怎么着,但对富户商贾,就绝少不了。尤其是粮商、盐商这些在本地根基影响深厚,同时声名不佳的人。更是太平军、义军打土豪的最佳对象,所以在城池危急之时,粮商盐商不会有半点不该有的动弹。

直到眼下,危机解除。粮商、盐商那各自身后的根基,就成了他们立刻提价高售的依靠和保护伞了。

第三十五章太平军来了

s:求收藏,求支持

今天汉中的冬天,来得早去的也早。这才过年没几日,天气就骤然拔高了一截。

一月中旬刚入,石泉的太平军就动了,二十万人哗啦啦的涌进了汉中。城固,还没消褪去的新年喜气,如秋风过后的树叶,被扫的丁点不剩

同治二年正月十八,太平军的先头兵锋逼近了城固谢公镇。

汉江宽广,往日南北两岸往来都需要渡船,不过现在正值正月,天寒地冻虽不比年前,河面却还一样结着冰,不需渡船就可自由往来。

太平军的辎重都是由冰面上划拉过的,长长地爬犁上堆满货物,地面上两匹马也拉不动的重量,冰面上一匹马就跑得飞快。

带钉的马蹄铁在冰面上扎出无数的小坑,划出无数道痕迹,人乘坐在爬犁上,简直就是风驰电掣。

“来的好快啊自己刚接到消息不两日,前锋就”

谢公镇外江边上,马背上刘暹举着一支单筒望远镜,探看着前方的一举一动。他在汉中清军中也是挂上名号的中层军官了,总算从陈天柱手里讨来了这么一支望远镜。

内心沉思着,脸色阴沉之极。

“五哥,这谢公镇看来就是长毛的囤积粮秣所在了。”

齐大林手头没有望远镜,但他只看谢公镇外太平军密密麻麻,就也能猜测出个六七分。

刘暹点头赞同齐大林的说法,城固县城地处在汉江江畔附近,南北东西二三十里方圆都是冲积平原,找不到一处险要所在,太平军有十几二十万人,粮食又必须妥善供给,如此所能凭的就只有城池。

眼前谢公镇正是城固县城以东最近的一处大镇,面积不小,镇墙更有一丈多高,并且临水而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