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8(1 / 2)
要拖到11月份,完全是银行在财务上的一些安排。”
美国确实提高了不少美援。但真正流入越南的却很少,大多按照“商品进口计划”采购美国公司的机械设备和一些急需紧缺的商品,越南华商与香港关系密切,东亚银行在香港又有业务,拥有英镑很正常。
国家银行和外汇管理局仍在法国人手里,东亚银行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央行”的角色。
工投公司和工业村内企业要进口设备,就要向东亚银行申请换汇,而东亚银行英镑、港元比美元多,这个解释基本上能说得通,别人不会起疑心。
李为民顿了顿。继续道:“有多少资本才能多大生意,接下来我会想方设法借钱。国先生和刘总与美援管理团协调过。把今年的1600万美元兑换额度定在10月份,这么一来我就有借口在同行之间拆借。”
想投机就要有外汇,在越南肯定借不到,吴廷瑈好奇地问:“你打算管谁借”
“结婚那天蒋恩铠跟我提过两国建交的事,我想他们不会满足于公使级外交关系,如果琰先生和瑈先生同意,我想以此为条件管他们借一笔短期贷款。”
借一两百万美元起不了大作用,要借肯定要借多点,放眼周边国家和地区,能开口借钱的也就台湾。
想到那位难兄不是一点两点小气,从去年到现在就提供了价值几百万皮阿斯特的援助,就派来一支由10人组成的医疗队,吴廷琰笑问道:“他们肯借吗”
“短期贷款,几个月周转一下,又不是不还,再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两千万美元他们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在台湾面前吴廷琰真有那么点优越感,一直以来都是台湾求着建立外交关系,因为作为一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他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刷存在感,需要以此彰显其“大国地位”。
吴廷琰再次权衡了一番,笑道:“去跟他们谈,只要提供2000万美元无息贷款,就把公使级外交关系提升为大使级。”
政府帮了忙,不能没一点好处。
李为民回头看了看吴廷瑈,坏笑着说:“他们不算利息,我把利息算给政府,另外将来赚钱了,我会挤出一部分发展军工业。”
工业村计划像个无底洞,往里面砸多少钱都不够。
尽管如此,吴廷瑈仍铁了心支持,因为只有工业村计划成功了,政府才不会像现在这样处处受制于人,他盘算了一下,点上根香烟道:“为民,给海外侨民办理护照的手续费我还没动,你什么时候需要,我让人什么时候划工投公司账上。”
“谢谢。”
吴廷琰轻叹了一口气,凝重地说:“谢什么,说起来惭愧,作为一个总统,竟然在最缺钱的时候拿不出钱。”
他是指动用不了国家银行的外汇储备,想想是挺憋屈的,李为民立马岔开话题:“除了管中华民国借钱之外,我打算向东南亚的华资银行再借点。商业拆借总要有个名目,所以接下来工投公司要成立一家航空公司,搞热闹点,搞得像那么回事。”
成立航空公司就要买飞机,买飞机就要一大笔钱。
吴廷琰岂能不知道他打得什么主意,摘下眼镜笑道:“我出席成立仪式,保证帮你搞热热闹闹。”
钱要借,航空公司一样要成立,不然将来怎么去印尼撤侨。
目的达到,李为民再三叮嘱完这件事要保密,就马不停蹄赶到国民政府驻西贡公使馆,利用去美国与妻子团聚前的最后一点时间,以非官方身份与刚上任的袁公使就“金援外交”事宜谈判。
第一百五十五章大干一场
在海外,中国人要提防的往往是中国人。
为利益,为避嫌,为意识形态,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所以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
时势造英雄,李为民随着吴廷琰崛起,俨然成为南越政府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成为超越五帮帮长的新一代侨领。
在国民政府看来,他属于最不好打交道的人。
为避嫌,他的立场比越南人更像越南人,过去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用“汉奸”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他在南越影响力那么大,吴廷琰对他那么信任,并且掌管着经济、工业发展大权和部分军权,许多事又绕不开他,这让新上任的袁子健公使很头疼。
本以为见一面不容易,没想到他居然主动登门。
两国关系能否健康发展,总统交代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他的态度极为重要,袁子健当即推掉几位堤岸侨领的宴请,同蒋恩铠一起热情接待。
“袁公使履新,照理说应该由我做东,接风洗尘。无奈机票已经买了,下午3点乘机去美国,实在抽不开身。”
“李先生太客气,您能亲自登门,是我们的荣幸。”
在这个乱七八糟的时代,什么人都有,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只要是政要,几乎个个嘴上喊“和平”,他们的蒋总统无疑是政要中的另类,一直盼着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指望美苏、美中打起来。好实现其反攻大陆的梦。
朝鲜战争想掺和。美国佬不同意。一次机会错过了。
对远在台湾的蒋总统而言,越南是其有生之年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吴廷琰拒绝举行南北统一、组建联合政府的全国大选,北越恼羞成怒发起全面进攻,他或许会比抗战时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更高兴。
事实上吴廷琰同样希望台湾能够跟大陆打起来,只有打起来新中国才顾不上支持北越,才有收复北越实现国家统一的希望。
从这个角度上看,两国是天然盟友。应该抱团取暖。
外交关系之所以不冷不热,一是因为两国之间存在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二是美国不希望事态进一步恶化,不想再跟新中国打仗,不许台湾兴风作浪。
李为民很清楚谈判底限,开门见山地说:“袁先生,蒋先生,实不相瞒,为民是来向国民政府借钱的。由于美援管理团把今年的1600万美元外汇兑换计划安排到年底,工投公司资金吃紧。周转不过来,不得不向二位求助。”
前年600万。去年1200万,今年1600万,美国政府对工投公司不是一点两点慷慨,以35皮阿斯特兑换1美元的“商品进口计划”援助额度每年都在递增,简直给他送钱,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且不说这么大事做不了主,就算能做主袁子健也不会答应。
尽管如此,他还是问道:“李先生想借多少”
“2000万美元,由政府和东亚银行同时担保,6月份需要,年底前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