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明大黄袍 > 分节阅读 236

分节阅读 23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圣上有什么想说的,若是今日不说。恐怕以后就没什么机会见面了,臣草民也要回金陵去了。”

小皇帝沉默了片刻。抬头问道:“先生不必如此,大明江山因为你,才”

“不”杨帆第一次打断了小皇帝的话,道:“请允许我因为圣上的这声先生而打断您的话。”

小皇帝笑了笑,道:“先生率直,但说无妨。今日先生说什么,慈焕都会铭记在心。”

杨帆望了望影壁前的鼓楼,道:“圣上,我们登上鼓楼可好”

“自然。”

“那么微臣斗胆。让您每日辰时和戊时都登一次鼓楼,可否坚持”杨帆收了伞,跨入了回廊。小皇帝面露难色,看了看这十米多高的鼓楼,问道:“先生,有什么讲究吗”

“登上去再说如何”

“可以。”小皇帝点了点头,与杨帆两人一圈一圈地兜上了鼓楼。杨帆边登边说道:“古语有云,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记得当初不少朝中大臣,走过场一般去民间访问疾苦,这才几个月。都一个个有重回原位,这样做,不妥当。”

“那先生认为该当如何自古。难道不都是这样吗”

“你想要当明主,就不能效仿旧朝旧制。科举选拔不假。但能否胜任又是另一说。故明主之吏,先从州部巡抚等筛选入京。这才是王道。至于好坏,得由一方百姓说了算。”

“百姓说了算”小皇帝才登了没多高,便有些气喘吁吁了。

杨帆点了点头,道:“这民啊,就像载舟的水,大明朝廷就像河流之上的大舟,而圣上您就是船头的掌舵人,每个州部的巡抚就是舵手,有些人可以跟着圣上您的指示,朝您说指的方向用力地划,而有些人呢,心术不正,总喜欢偷懒,甚至划反水,贪官污吏便是此类人,然而您是掌舵的人,总不能往舱底下跑,对吧”

两人登上了鼓楼,小皇帝喘着气,托着膝盖,点头道:“先生说得对。”他作为皇帝,可能一辈子就呆在皇宫之中了,自然不可能到处跑。

“但是有两类人,可以让圣上您知道,哪一个桨手好,哪一个桨手是个草包。臣也不给您卖关子,这两类人一是百姓,二是您的智囊团,也就是在京师的官员。但是,倘若这些在京城做官的,连什么是桨,怎么划水都不知道,还在朝堂上高谈阔论,给您瞎出主意,非但没能使大明这艘船顺利航行,还给身为掌舵手的您带来了干扰,这会是您想要看到的吗”

一个皇帝的成长,其一是他的父亲,其二便是他的老师。腐儒教出来的皇帝,自然思想也是迂腐的。

小皇帝稍稍缓过来,直起腰,从窗口看去,能够望得见整个皇宫,再往远处眺望,这个京师的景色,都能看得见些许,然而雪模糊了视线。他侧过头,道:“先生的意思慈焕明白了。重用之人,须用实干,能够治理好一个州,才有能够治理一个国家的本事,至于治理的好坏,得由这个州的百姓说了算,是吗”

杨帆点点头,道:“没错。当初的民调员,也是这个用处。既然提到了,微臣就先说明白了。大商汇、民调员包括各个州的耳目,这一些监察以及财务机构,不能交由朝廷来管理。”

“这是为何”朱慈焕不解地问道。

“就是由于权力的集中才滋生的,这一点,希望圣上能明白。倘若一州的民调员都是由官员来控制,您想一想,他们还会说实话吗他们采集到的信息,交到您的手上,还有多少真实的内容所以商业与监察这两块必须独立,这也是臣卸任之后,唯一能替圣上您分忧的两处。”

朱慈焕点了点头,道:“先生当初便教导过,民乃国之根基,这一点慈焕一定铭记在心,那对外的战事呢这上面,先生可还有良策”

“割据。”

“割据”朱慈焕有些不解地问道,“怎么割据”

“如今国内天灾不断,委实不是用兵的绝佳时机。既然如此,那就离间。如今满蒙因此一战被打散,此为一割据,代善以及多尔衮为二割据,林丹巴图尔及蒙古诸部为三割据,我建议圣上可颁旨一道,封林丹巴图尔为蒙古王,封代善为满洲王,以起到反间之效,待时机成熟,再取而代之。当然这仅仅是臣个人意见。”

小皇帝坐下来,揉了揉脚,问道:“对了,刚刚您说的登鼓楼,这是为何”

杨帆笑道:“自然是替您的身体着想,作为一个帝国的首脑,怎么能不锻炼好身体好了,就此别过了。”

“学生别过先生了”朱慈焕站起来,恭敬了行了一个礼。杨帆默不作声,只是往旁边跨开来半步,作为回礼,随后没入了雪中。未完待续。

第513章 金陵贺年

杨府里头本来也就没有什么人,加上福伯等几个老人一走,临行时,就带上了徐容的贴身丫鬟红玉,杨帆让赌九护送着,加上一些府中的杂物,两架马车,轻装上阵,反正该有的东西金陵都有了。

杨帆从宫中出来之后,便在石子君、沈重府上待了些许时光,这京师大商汇明显有些阿谀京官的意思,杨帆传了小皇帝的意思,必须保持商业的独立。当然,杨帆也明白,这个独立是相对的,要在大明朝商政分割,明显是不可能的。这顿敲打,只是让两个人明白,不要怕,这意思传到就行了。

城门口熙熙攘攘,平民们都不清楚,他们刚刚欢迎归来的杨帆,就这样要走了。杨帆本来行事就低调,这次何时离京,没有跟任何人提起,所以即使车马从外城驶出,都没有人知道。前几日还车马盈门,等到杨帆一隐退,立马就是门可罗雀了。人情冷暖,自知便好。

马车行出十里亭,杨帆便感应到了亭中的大红袍,逗弄了一般襁褓之中熟睡的冬儿,对着徐蓉说道:“故人送别,我去见一见。”

徐蓉瞅了眼雪亭之中的大红袍,点头道:“把披风披上。”

曹化淳那日在皇宫并没有和杨帆说上什么话,然而今日,却早早地等候在雪亭之中,见到杨帆走来,便微微躬身一礼,道:“见过杨柱国。”

“曹公公客气。如此雪天,独公公一人前来送行,在下应该先行谢过。不知公公有何要事相告”杨帆抖了抖披风上的雪粒。与曹化淳坐下来。

“您若是在朝堂一吆喝,估计相送之人可以从城门口排到十里亭。今日。一来是辽东之战的钦佩,杨柱国算无遗策。平定辽东,也算是功德无量,所以前来特地道一句。这二来,骁王爷前日说了大黄袍一事,老奴心里有愧,特来告诉杨柱国一声,这件事情,杨柱国若是为难,不必挂在心上。此事说起来也是老奴纵容魏贼,老奴会给天下一个交代。”

雪吹入亭中,却沾染不上这身大红袍。风静,杨帆缓缓开口道:“也好。”他站起来,欲往雪中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