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 / 2)
与其让他们继续祸害国家,还不如把钱拿到自己的手中,做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廷兰,你这是忽悠我啊,谁不知道地产才是大头,其余的都是浮财,你小子的眼光真够毒的。”
“七大爷话不能这么说,我承认地产有可能稍微多一点,但是现在您更需要的不是真金白银么这土地暂时在我手上,很快就能几倍,十几倍的升值,到时候您得到的更多,这就叫做让钱下崽儿。”
老张眼皮微微翻了翻:“我只看结果,一年之内,你要是能利用这些土地在给我弄出一百万来,我就答应交给你。”
“没问题,您就放心吧。”张廷兰一口就答应下来,一百万看起来是不少,但是把土地整合起来,然后炒热,绝对能产生惊人的利润。而且就算利润不够,张廷兰也大可以从道胜银行那里拿到足够的钱,要知道一年之后距离俄国革命就不远了,张廷兰正准备借助这段时间,将道胜银行彻底掏空,摧毁这个吸食中国血液的殖民银行。
张廷兰答应的这么痛快,老张在一边就知道又上当了,这小家伙绝对有本事弄到更多的钱,自己价码开低了,不过说出去的话也不好收回。
“廷兰,还有一个任务交给你,就是给我把朝鲜人的事情坐实,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堵死ri本人的嘴,不然咱爷俩的麻烦还在后头呢。”
老张说的没错,ri本人之所以能忍下去,就因为存在一个所谓的朝鲜复国组织,让ri本人分不清二十七师是敌是友,要想闯过这一关,关键也是把这个组织坐实,让ri本人无话可说,另外还要逼迫ri本人放弃宗社党这条走狗,斩断ri本人侵略东北的一条膀臂。
“七大爷,朝鲜人的问题我已经有了头绪,绝对不会有差错,另外再派出一队人对宗社党进行彻查,然后利用宗社党y谋叛国的问题,向袁世凯要更多的好处。”
现在他们手上有两个大案,一个是ri本人关心的朝鲜复国组织,一个是宗社党叛国,朝鲜人的问题要对ri本有个交代,而宗社党的案子则是国内的事情了,破获了这么大的案子,消除了东北的安全隐患,běi jg的袁大总统总要有所表示吧,张作霖对于张廷兰的提议是一百二十个赞同。
回到了奉天之后,张廷兰突击审问了朴仁勇。ri本人jg明透顶,无中生有的事情绝对骗不了他们,因此必须要有真东西,张廷兰之所以这么有把握,就是因为他在驱逐朝鲜人的时候,的确找到了不少反ri的证据。
而且经过苏良贞的审讯和调查,发现这些反ri材料都源于朴仁勇的重要部下,高丽会副会长金正欢之手,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既然朴仁勇的亲密部下用了问题,他也脱不了干系,ri本人的联想能力一向是很丰富的,张廷兰一点都不担心。
因此抓到了朴仁勇之后,就对他动用大刑,逼问金正欢的下落,朴仁勇就是给十足的sè厉内荏的货,面对种种刑具,很快就尿裤子了,竹筒倒豆子一般,有什么说什么。
张廷兰依照他提供的线索,又派出苏良贞亲自带队,连续搜查了五处高丽会的秘密据点,又在一座青楼之中抓到了的金正欢。随后张廷兰又对金正欢进行了严刑拷打,敲开了金正欢的嘴,得到了大量的有价值情报。
原本张廷兰还准备伪造一些证据,蒙混过关,结果从金正欢身上得到了远超出想象的情报。朝鲜复国组织的确存在,而且规模很大,他们不只在东北有据点,在上海乃至西方各国也有侨民参加。
金正欢在奉天担负的主要任务就是筹集武器和经费,同时利用高丽会为掩护,组织朝鲜侨民,联络朝鲜国内的义士,在适当时机发动反抗ri本统治的武装起义。ri本人将高丽会视作一条狗,但是他们却也失算了,这只是一条披着狗皮的狼,随时准备反咬ri本人一口。
而且这个金正欢还有一个重要身份,他是朝鲜反ri力量首领金九的堂弟。
一战爆发之后,给ri本的工业发展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ri本人疯狂的投资产业,工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工业就需要海量的投资,ri本的工业发展越快,就越要对殖民地,甚至是本国民众进行压榨。
因此在一战时期ri本国内频频出现米so动,而朝鲜在一九一九年也爆发了武装反抗ri本的三一运动,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偶然的,朝鲜人能在一九一九年发生大规模起义,那么在这之前进行反ri准备也是十分正常的。
现在张廷兰已经不是苦恼如何让ri本人相信朝鲜复国运动,而是如何隐藏一部分朝鲜抵抗力量,别让他们被斩草除根,等到ri后还能给ri本人找麻烦。
侦破工作已经进入了后续阶段,对于这种事情苏良贞是十足的专家,张廷兰就索xg都交给了他处理。
张廷兰也终于有了一点空闲的时间,正好这个时候刘书成带着乔瑞轩前来拜访。
“张少,听说这几天您都忙坏了,我也没敢来搅扰。”
“老刘,的确是忙啊,不过现在终于理出了头绪,事情就好办多了。”
刘书成也面露笑容:“张少,您什么本事我还不清楚么,什么难事到了您的手上都是小菜一碟。”
“都是自己人,何必说这些恭维的话,你不会是想要求我办事吧”
张廷兰一语道破了刘书成的心思,他干笑了几声:“张少,这位是我远方亲戚乔瑞轩,升允别墅的那块地皮原来就是他的,您看是不是可以物归原主。”
乔瑞轩三十来岁的样子,十分年轻干练,还没等张廷兰说话,他就躬身说道:“张少,您放心,我绝对不会让您白忙活的,我愿意献上三千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