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47(2 / 2)
当然,有反对者,自然也有赞同者。。
为什么自授学位不行,自授学位恰好可以打造含金量十足的学位证书,避免像现在的高等院校一样,不管你学得怎么样,都让你毕业。虽然有一些无法毕业,但那是实在是太过于差劲,老师看不下去了,这才不让他毕业。事实上,只要你随便认真一点,你能考进这一些大学,绝对是可以毕业的。以中国高校99以上的毕业率,那什么不能毕业的学生,似乎也是一个讽刺。
是呀,哈佛大学自授学位就行,人们大家都认可。我看,不是自授学位不行,而是自授的学位有没有含金量。只要这样的学位有含金量,那么,自授学位又有何不可
大惊小怪,自授学位其实已经是趋势。只有你中国这一些国家,还在一直天天念叨着国家学位,国家文凭。事实上,欧美不仅早就实行了自授学位。甚至,有不少名校,连学位证书也没有。进入那所学校,纯粹就是教你知识,不会给你任何证明。
当然,对于此,张宁也在微博上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群众的声音太重要了,他不想因为一点儿的创新,就此让大家不认可。
他更不想因为梦想学院过于创新的改革,最后胎死腹中。
张宁在微博上解释说道。
我觉得,高校最为主要的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发证。
学位以及文凭虽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特长。但学位与文凭并不是最主要的,只要能够在学校学到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我觉得,不说自授学位,哪怕就是没有学位,走到哪里,也都有人抢着要。
反倒是那些有文凭但却没有知识,有学位,但却什么也不会的朋友,才是最让国家头痛的。
此外,张宁在解释之余,也再一步讲解了梦想学院教育改革的理念。
自授学位只是其中一点,同时,为了保证学位的含金量,也为了让学子能够在院校学到更多的知识。梦想学院一致决定,将全力打造去“行政化”的教学制度。在学校里,将不会有行政级别,也没有什么处长,会长,一切以教学为重。
一系列的解释,暴光,以及媒体的推动,梦想学院创新教育改革,终于在没有引起多大的抗议声当中,就此推行。
“院长,如此颠覆国内教育改革的创新都被你给摆平了下去,你可真是天才。”
“什么天才,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还有大家的功劳呀。而且,不只是我们的努力。其实,民众对于教育改革已然非常的迫切。虽然自授学位确实创新了一些,但人们也非常愿意看到这样的创新。”
从这些天观看民众反应来看,张宁也看到了人们对于教育改革的渴望。
只是,几十年来,国家虽然说改革改革,但却一直没有改。
如今,当梦想学院做起了第一个创新改革的人时,人们都是大为期待。
不管这样的教育改革好不好,先试试再说。
而且,看起来,这样的教育改革虽然很创新,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就像梦想学院提出来的去行政化理念一样。
很多民众认为,为什么国内高校一直名气不大,为什么国内高校培养不出多少优秀的人才。恐怕,与这个行政化也有很大的关系。
学子们去学校是学知识的,不是去搞行政的。
这一些行政制度摆在那里,哪怕是一些天才,也都要被这样的行政制度给难住。
“万事开头难,我们开头很顺利,看来,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成功了一半。”
朱青时笑呵呵的说道。
“说是这么说,但我们开头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对了,我们还应该向民众召开一场说明会。会议除了介绍我们梦想学院之外,也集中给予全国所有的民众一次解释交流的机会。”
张宁提议说道。
“这个会是要开的,院长,这一块,我会安排。”
“行。还有,最近与港科大的合作进展的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港科大的三位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他们三人是港科大的招牌,早在十几年前,他们就非常观注国内教育改革这一块。在我提出想与他们港科大合作之时,三位教授亲自带了团队来到了我们院校。”
“我怎么听说,你们好像有什么在争吵”
“是有一些争吵,大家都是搞学术的,难免发生碰撞。不过,这都不是问题。”
“那就好,港科大最近几年是香江私立大学的一块招牌,在国内外有很大的知名度,可谓是给了我们一条参考之路,与他们合作,对我们梦想大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会议开完,张宁没有回到住处,而是就在香江学院租处的办公大楼住下。
这一段时间,张宁非常的忙,他必需第一线在梦想学院住下。
只是,刚准备休息,这时,此前提到的港科大三位教授,却是分别来到了张宁房间。
第957章:给梦想学院的一封公开信
“三位教授,你们怎么来了。”
看到港科大的三位教授前来,张宁有些奇怪,连忙在客房招待起三人。
“很抱歉,张院长,打扰你休息了。”
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是港科大的三位元老,见证了港科大的创办与崛起。
对于三位教授能够前来梦想学院,帮助梦想学院建设,张宁还是非常感激的。
此时,见到三人前来,张宁非常客气的向三位教授问好。
“不打扰,不打扰。”
张宁摆摆手,说道,“我也刚在想事情,倒还没有休息。”
“那就好。”
三位教授有两个带着眼镜,一个高一个矮,高的叫李晓原,稍矮的叫李泽汀,另一个头发已经白了,叫励建书。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最后,由年龄较大的励建书开口。
“张院长,本来是不想打扰你的。只是,我们商量了一下,不得不这么晚找你了解一些情况。”
“三位教授,你们想了解什么”
“想必张院长知道,最近这些天我们团队与朱院长闹了一些矛盾。”
“知道一些。”
张宁点头,但很开明的说道,“各位,我对你们交流没有意见。我认为,有冲突是正常的。毕竟,对于教育改革,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
“是呀,交流有冲突是正常的。我们在港科大,也时常与不少学者在学术交流当中,有过冲突。只是,这种冲突一般是比较小的,他是局部的,他不会影响全局。但是,张院长可能不知道,我们最近在交流沟通当中,已经上升到全局的冲突了。”
“啊,这么严重。”
张宁有些惊讶。
看来问题严重了。
什么情况
按理,这三位教授是朱青时邀请过来的,他们与朱青时也有些交情,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冲突。可是,看三人的情况,好像不是小事。
心下想着,张宁问道,“三位教授,具体的冲突是怎么回事,要不,我将朱院长请来,我们大家当面说清楚。”
“不了,还是不要请朱院长了。”
励建书摇头,“我们还是跟你说吧。”
“也好,励教授,你说吧,具体的冲突出在哪。”
“这个说来话长。”
励建书整理了一下语文,“我与晓原,泽汀两人自小是在内地长大,当年就读的大学,也是在内地。只是当时国内动乱,后来我们才去了香江。直到80年代,港科大成立,我们就一直在港科大。虽然如此,但我们一直仍很观注内地。特别是对于内地的教育改革,只是,一直以来,内地的教育改革非常缓慢,虽然每年都有提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每年改的并不多,几乎等于没有改。不过,这一次,在钱学森老先生的感慨之后,我发现,内地关于教育改革的呼声已经越来越强烈。特别是,看到贵学院要打造一所全新的高等院校之时,我们亦非常观注。最终,受朱院长的邀请,来到了贵校,希望以我们当年在创办港科大的经验,能够对贵校有所帮助。”
“三位教授对于内地教育事业的关心,让我佩服。只是,励教授,看起来,我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我们梦想学院刚刚成立,甚至,我们连成立都还算不上,我们也特别需要像你们这一些有经验的教授学者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