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0(1 / 2)
若是安西正规军在此,哪怕不是安西新军,亦是足以击败这股敌人,可是他们只是一些府兵,装备马匹都很缺乏,没法对付来去如风的突厥骑兵。
突厥人的意图,还是不想放弃这座城市,似乎是做了长期围困的准备,周围没有及时入城的汉民们遭了秧,被突厥人杀戮甚多,更多的人被抓去作为奴隶。这也是突厥人一贯的做派,对于他们而言人力乃是极为重要的资源。有了汉民,事情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些百姓而言,活下去自然是第一位的,所以当大量的汉民被掠夺入突厥人军中之后,围城的突厥人军中便开始多了一些粗糙的攻城器械,且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多。
不过没有等到突厥人攒够足够的攻城器械,大唐的援军还是及时到了。
由原来刺杀安禄山的静塞军改编而成的新静塞军,已经扩展到了三千人,全部装备了火绳枪,这支军队正在定西城和西海城之间进行沙漠作战的训练,西海城派出的使者在半道上碰到这一支拉练的军队,知道了西海城告急的事情之后,静塞军立马做出了反应,全军跟着使者赶往西海城,增援那里的汉人。
这一支军队乃是安西第一支纯用火器的正规军队,在这支军队上马璘亦是耗费了不少心血,关于和骑兵的作战有着详细的规程,他们也有战马,乃是马上的火枪手,以最快速度赶到西海城附近之后,便在附近的森林里和突厥骑兵展开了一场大战。
作战的地点乃是静塞军选择的,用的是一个简单的诱敌之计,静塞军的个人武力比以往的安西军队要差不少,然而火绳枪的使用是个成年男子都能完成。当突厥骑兵的主力被引入森林之后,静塞军的火绳枪便开始发威,这种出自李岫大匠之手的制式火绳枪射程已经达到了极限,虽然比不上硬弩,却超过突厥人的角弓,近距离的直射足以洞穿明光铠,根本不是只有简陋皮甲的突厥人能够抵挡的。
静塞军士卒们借着树木的掩护一排排的轮番射击,震耳的枪声中突厥人接连不断的倒下去。这种攻击手段本就诡异,枪声连绵如雷霆,突厥人的战马被吓得四处乱窜,根本组织不起有力的反抗,当然他们自己也大部分都被吓傻了。等到静塞军靠近了扔出一颗颗火雷之后,突厥人的战斗意志立马就崩溃了。偶尔有凶悍的突厥人靠着武勇单人冲过来,亦是被静塞军士卒们合力用枪刺刺死,装了枪刺的火绳枪完全可以当长枪使用,面对一片长枪的攒刺个人的武勇并没有什么用处。
战斗完全是按照静塞军参谋部的脚本进行着的,突厥人的主力被引入森林之后,便是被静塞军从外围包围,彻底进入了死地。三千多突厥骑兵,最终只有百十人侥幸逃脱,其他的都是死在了密林之中。新静塞军成军以来的第一次作战,便以一场完胜宣告结束,而通过这一战,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的静塞军参谋部也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特别是那些万里迢迢投奔马璘的原静塞军士卒,对于这些年轻的小子们刮目相看。
在森林里歼灭了突厥骑兵的主力之后,西海城之围自然就解了。围城的敌人大部分被歼灭,不过那些在附近劫掠的突厥人却没有抓到多少,大部分都跑了。不单是如此,还有几百汉民被裹挟着一同逃亡,离开了三角洲地带。
这件事情的发生,大概是在马璘刚回到安西的时候,西海城并没有鹰奴,消息是传到渤海之后才由安西密探发往这里。
这一次的事件之中,被杀的汉民有数百人,被掠夺走的汉民亦有数百,加上围城时战死的,损失的汉民超过了一千五百人。对于马璘而言,这是大唐势力范围越过葱山之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这样的损失,根本不可忍受。
第四百三十八章几件小事
上一章结尾部分,消息传到“捕喝”,而非“渤海”,手滑打错,见谅见谅。另外,谢谢书友“隆隆书友”的打赏
报仇这种事情,自然是越早越好。依照马璘以往的性子,自然是要立马挥军杀过去,现在他整个人变得平和了,倒不至于这般急躁,不过这个仇必须是得尽早报的,而被抓走的汉民也得尽快救回来。
然而毕竟距离太远,安西新军都在这边,想要赶过去也来不及,只能是等到至德二年。暂时按兵不动,倒也不单是他如今心境变得平和,也还因为最近发生的事情不止这一件。
另一件关紧的事情来自羌塘之上,堪称人杰的象雄王李贡布死了。
象雄王亦是苯教的领袖,象雄王死了,新的象雄王就得继位。而象雄王李贡布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这个女儿倒是和花和尚空见生了一个儿子多杰,李贡布死了,小多杰便成为了象雄王法定的继承人了。
而当初羌塘一战之后,象雄王国未来的继承人多杰已经认马璘作为义父,和母亲象雄公主一起来到安西,接受汉化教育。如今李贡布死了,那么也就到了送小多杰返回羌塘的时候了。
这件事情,对于马璘而言,其实和报仇之事乃是同等重要。受降城屹立在羌塘之上,安西军进入河中的道路便后顾无忧,所以保持象雄王国的稳定极为重要。
小多杰受了几年汉化教育了,基本上目的已经达到。亲近大唐是没有问题的。自己又被称为辛饶米沃麾下的护法战神。为信奉苯教的羌塘上的诸羌部落所尊崇。为了替小多杰稳定住象雄王国,重新上一次羌塘亦是势在必行。
所以暂时没法去河中,而是先要送多杰去继承象雄王的王位。安西这边的事情,也都得暂时先放一放,一切都要等到从羌塘之上下来之后再说。
之所以这般看重这一事情,其实也是与羌塘目前的局势有关。总的来说,虽然局势一直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就论弓仁攻占逻些这件事情而言。其实是有些早了。
论弓仁上高原之初,亦是遵照李隆基的命令,利用自己禄东赞后人身份在羌塘上的影响力合纵连横,鼓动各个羌人部落相互争斗,从而逐渐消耗,减少高原上羌人的人口。当初论弓仁在东,杜环岑参在西,一同鼓动羌人内斗的同时向冲突各方出售武器牟取暴利,一方面减少羌人的人口,一方面从经济上来抽干羌塘上的财富。高原上羌族分布极广。丁口超过二百万,要想尽量削弱自然是需要极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之前的形势极好,不管是论弓仁还是杜环岑参他们做得都不错,江南江北还有大雪山一带的部落相互攻伐,都得从唐人这里购买武器和补给,人丁不断的减少,财富不断的外流,可谁都没法子停下来。他们之间的恩仇持续几个世纪,以前都是有赞普家族在上面压着,如今没了赞普家族,彼此之间互不服气,报复便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