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杀破唐 > 分节阅读 423

分节阅读 42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主帅溃败,各部也无心恋战,十万唐军的防线瞬间崩溃,各部争相逃命。

危难时刻,神策军刘凤山部逆势而上,击溃了追击而来的阿杜牙,为各军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只是十万唐军崩溃之势已成,便是神仙也束手无策了。

此后十天,吐蕃穷追猛打,如入无人之境,各部唐军中争相逃命,只有奉天兵马使刘凤山据险打了几个胜仗,奈何他兵少位卑,不过是激流中的一块倔强石头,激起几朵浪花,暂时迟延吐蕃人的进军速度,却与大势无补。

京西大败的消息传回长安,李瀍一口鲜血喷在地上,手捂心口半晌无言,然后召李绛回朝商议对策。李绛远在汉中一时赶不回来,朝中大员惶惶难安,皆劝李瀍效法天宝年间故事巡狩蜀中,以避其锋芒。

李瀍入宫,问计于四宫太后,郭太后道:“军国大事皇帝一人可决,我妇人久居深宫不知外间大事,出不了好主意。”建议皇帝向其兄司农卿郭钊问计。

郭钊人品一流,却非干吏,李瀍不想拜他为相,但太后有命不敢不见,便在延英殿召郭钊相见,谓之道:“朕悔不听李绛之言,错用了李全忠。”

郭钊倒是十分冷静,言道:“京城尚有三万兵马,夏绥、山南、金商援军也正在赶来,此外凤翔虽败,但除李全忠部,其余各部都还完整,吐蕃若孤军深入,正可聚而围歼。”

李瀍闻听这话,倒觉得眼前一亮,想不到不显山不露水的司农卿竟有如此见识。便命郭钊筹划一切,郭钊奏请起用朱邪执宜守城,李瀍对朱邪执宜仍不十分信任,一时有些含糊。李瀍中意的是左卫大将军李涞,李涞乃是宗室皇亲,大李瀍二十岁,却是同辈人,娶郭氏女为妻,算是郭太后的侄儿辈。起用他,是在皇室和郭氏家族间取一个平衡,双方都能接受。果然,郭钊也同意用李涞为京畿守备使。

李涞一直在军中任职,虽然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但说起兵书战法来也是头头是道,郭太后对其印象一直不错,既然李瀍、郭钊都同意,她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不过郭钊仍坚持任用朱邪执宜为副使,协助李涞主持长安防务。

李瀍勉强同意起用朱邪执宜,遣宫廷小吏往朱邪府宣诏。朱邪执宜窥出皇帝心思,称病不肯入职。

李涞临危受命,立即着手组织长安防务,长安乃大唐根本,权贵云集,为了自身的利益,各家都逐次参与到这场保卫战中来,出钱、出人、出力,一时闹的红红火火。

第684章 长安保卫战 续

朝中御史奏弹李全忠,要杀之以谢天下,李瀍问郭钊如何处置,郭钊劝道:“败军之将,理当受刑,陛下可遣使往军营中宣诏,解除其兵权,将其贬为远州司马,待战事结束,再从严论处。”李瀍道:“他会不会反叛朕”郭钊道:“一半对一半。陛下今日不严明号令,各将怎肯用命,又如何服天下”

李瀍摇了摇头:“李全忠手上尚有一万兵马,此刻斩杀他,这一万人恐会资敌。弄不好,再逼反了他,效法裴家兄弟投靠了吐蕃,则更是弄巧成拙。不如赦其死罪,令其退往邠宁休整,以抄吐蕃后路。”

郭钊再三劝告,李瀍终是不听,遣使去李全忠营中赦免其罪,令其退往邠宁休整,以威胁吐蕃后路,李全忠感激涕零,当即率军退入邠宁。

各部见李瀍如此宽纵李全忠,心里都不服气,对朝廷的军令便敷衍起来。

这时间李绛回到长安,闻听皇帝如此处置李全忠,大惊,谏道:“不杀李全忠,何以服天下李全忠虽有一万军马,却是我大唐健儿,岂敢公然抗旨今日轻纵,只收一部之心,却失信于天下。”这一说李瀍也后悔起来,忙问如何是好。

李绛道:“臣请往刘悟等军中慰问,以挽回朝廷威仪。”李瀍允准。

凤翔溃败之际,李先奕请求出镇奉天以卫护长安,李瀍允准。初都一路狂飙猛进,忽然被奉天城挡住去路,屡攻不下,心里焦躁。又见唐军各部渐渐稳住阵脚,长安方面也严阵以待,料必占不到什么好处,便有了退兵的心思。

阿杜牙劝道:“此刻退兵,各部必尾随追来,反而不美。唐朝天子宽纵了李全忠,各部心里不服,驻地迁延,都不肯用力。奉天兵少城坚,能挡我去路,却不能抄我后路。不如直取长安,若惊走唐帝自然最好,若是不能也能吓他一跳,他必强令各部不准追击,我再撤退就安然无事了。”

初都称善,当即下令各军绕开奉天直取长安。

李全忠虽死里逃生,却闹的灰头土脸,忽闻听李绛到刘悟等人军中慰问却偏偏不来自己军中,心中生疑,谓韩义、胡川等人道:“我被刘氏父子陷害,兵败凤翔,陛下虽赦免了我,奈何李绛等人仍要置我于死地。”

韩义旧日曾任左龙骧军都押衙,对搞情报十分在行,昭义、天平等军中都有他的耳目,李绛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胡川道:“李绛与李茂有勾结,八成是要害大哥。”李全忠道:“我与李茂无冤无仇,他要害我作甚”胡川道:“李茂屯兵河中,要做什么,还不是想趁关中混乱捞上一票。李绛串通刘悟害了大哥您,关中必然大乱,那就遂了李茂的心了。”

胡川这话似是而非,李全忠笑了笑没答话,他把目光移向韩义,问道:“李绛去刘悟营中果然说了待战局平定就要拿我开刀”

韩义道:“何等大事,我岂敢胡言乱语。”

李全忠拍案而起道:“我一心为国,却被奸臣陷害,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我欲率军去长安辩白冤情,诸位兄弟不愿意去的,说出来,我不勉强。来日败了,算咱们缘尽,若是成了,再做兄弟不迟。”韩义、胡川领衔拜道:“大哥哪里话来,我等情同手足,刀山火海也要陪大哥一起去了。”

李全忠决心已下,立即着手准备进军长安。

他兵马未动,吐蕃人倒抢先了一步,初都、阿杜牙、裴家三兄弟督军七万直抵长安城下。李瀍见初都舍奉天直取长安,心中震撼不已。

入禀四宫太后,请各自准备,消息传出,震动长安,一时官民士绅纷纷逃出长安,往关东避难。

大将李涞率军出城,在城西清凉山北下营,与敌对峙,下营未成,初都大军已至。阿杜牙督前锋交战,本是试一试虚实,却不想唐军前锋一触即溃。李涞见前锋败了,惊慌失措,竟丢弃大队,自己先逃回了长安。

他这一走,临时拼凑起来的三万军马,顿时地裂山崩般地退了下去。吐蕃人大惊失色,不解衣甲鲜明的神策军竟会像纸糊的一般,哗啦啦地倒了下去,难道有诈

吐蕃人的过度谨慎给了李涞逃命的机会,他败回长安后,为了脱罪片面夸大吐蕃兵势,哄的四宫太后惶惶不安,私下知会各家亲眷预先做准备。

城中百姓见亲贵家族尚且逃跑,更是无心留恋。长安城内本就乱作一团,此刻更是混乱到了极点。四宫太后召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