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小说 >水浒有天庭 > 分节阅读 290

分节阅读 29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御将方面,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

例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这也是他在历史上著名的一大举措。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

屯田制的实行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

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

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

“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还有,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

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提倡廉洁。史书中称曹操:

“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

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

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

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曹操在世时还提倡过薄葬。

在文化方面,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

建安五年200年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

还请蔡邕之女蔡文姬讲其藏书之事,蔡文姬“缮书送之,文无遗误”。由于他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

在宗教方面,曹操收编太平道、抚接五斗米道势力,集中控制方士,乃至“挟天子”,目的皆在暗争“天命”。曹操一生所经营之“天命在吾”的魏氏圣化大业,随曹丕黄初元年受禅而得实现。

从曹操势力兴起以至汉魏禅代,其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原始道教牵涉至深。

在民族融合方面,曹操也有建树。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七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朝贺,被扣留在邺城,曹操借机将南匈奴分为五部,选汉人为司马加以监督。

正文 第五四一章 成功背后必有非常人所及

还有乌桓,东汉末年,乌桓又称“乌丸”占据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各自称王,常侵扰北方四州、“杀略吏民”。

乌桓蹋顿总摄三王部,跟袁绍要好,曾帮袁攻灭了公孙瓒。官渡之战后,袁绍退回冀州不久就病死,而他的儿子袁尚、袁熙又投奔了乌桓蹋顿。

曹操北征乌桓,完全出自战略的需要。既要彻底消灭袁氏势力,又要统一三郡。白狼山一战,曹军大胜,并把乌桓俘虏去10余万户的汉人和幽、并二州的乌桓万余“落乌桓户口的基层单位”迁入内地。

促进了乌桓人同汉族逐渐融合,这对巩固北方社会秩序、使人民生产与生活安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言而总之,曹操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文治武功一时之杰,可谓千古留名。陈寿三国志评价曹操: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还有李瓒的大力推崇,如是说:“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

大名鼎鼎的唐宗李世民,这样评价曹操:“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也说:

“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