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青龙三国 > 分节阅读 42

分节阅读 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情,而真正的老弱妇孺只需要跟上队伍就可以了。

可以说,这次王语嫣带着历阳百姓迁移,倒是让她得到了不少实际的大型军团行军经验。

这样朱卫带着两万多的百姓和手下的新军,从历阳到当利,再过长江转往丹阳城,差不多也走了十多天的时间,才算是靠近丹阳城了。

当然了,在那日火烧历阳之后,朱卫就已经派人以自己、太史慈、张英的名义给刘繇送去了军报。

所以刘繇给了朱卫带人通行的许可,这样朱卫才能带着这么多人才能在刘繇治下的丹阳郡中一路通畅,有时候还能得到地方郡县的物资补给。

否则早就可能有刘繇的军队上来堵住了去路,不让朱卫靠近丹阳城了。

而朱卫走的这么慢,一方面是因为历阳百姓中老弱妇孺影响了行军速度,另一方面也是在整合自己手下的军队。

除了之前历阳那些袁术降卒和之前孙策那些俘虏都被朱卫吸收消化外,历阳的五千多青壮里也有两千多人被朱卫收做了兵卒,而其他的三千多人暂时编为了辅兵。

这样一来,现在朱卫手下的兵力也有近五千主力军和三千多辅兵了。

这也可算是有了些规模数量了,哪怕朱卫招不到更多的丹阳兵,也可以凭借这些兵力去豫章打笮融了。

唯一就是兵器、装备缺乏。

就算是朱卫把历阳武库中得到的兵器、装备都分发下去,还有一半兵卒都只能握着竹竿和木棍为武器,身上更是没有皮甲可穿。

同时,朱卫也借着路上的时间,让庞偃、穆兰对这些新军寻时间做了些训练,故而行军的速度就更缓慢了。

幸好,朱卫现在并不赶时间了。

孙策被他这么搞了一下,想要在重新发展起来,估计没有一年也要半年的,这些时间足够朱卫在豫章立足。

到时候朱卫也算是和孙策在了同一起步线上,究竟谁更厉害,到时候便可以公平一战了。

好吧,这些是后话了,在朱卫带领的历阳百姓和军队靠近丹阳之后,朱卫便在在距离丹阳约五里之地扎下了营地,并没有带人带兵进入丹阳。

然后朱卫留下了王语嫣、穆兰在这边照看历阳百姓,继续整训军队,自己带着庞偃帅了一队二十多人的护卫,和太史慈一起往丹阳城去见刘繇

正文 79、又一个名人

点击、收藏、推荐,求求求

至于看盗版的朋友,现在还是公众章节,也没必要看盗版的,请来起点支持吧

急需支持的天堂恳求

这次朱卫来见刘繇,自然和上次的狼狈姿态不同了。

现在朱卫也算是鸟枪换大炮了,手下有一支军队了,同时朱卫在丹阳这边更是有了一些名声。

以两曲之兵夺下历阳,火烧历阳,击败孙策的事情,随着朱卫带着历阳百姓进入江东境内,便也渐渐的在江东流传开来。

呃,事实上有些消息是朱卫自己故意透露出去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扬名。

之前,朱卫吹牛要用两曲之兵打下历阳的事情,已经被刘繇门下的什么客卿故意传了出来,当时算是成了一个笑柄。

但现在朱卫也算是成功逆转打脸,于是之前的笑柄变成了如今的惊叹。

至于孙策的名声在江东也不弱,毕竟孙策的父亲孙坚在江东本来就有些名声,而之前孙策帮袁术打下了庐陵,同样算是传出了一些名声。

现在朱卫却是踩着孙策的名声上位了。

一把火烧的孙策狼狈而逃,差点把孙策的家底烧光了,说明朱卫比孙策更厉害,是新一代的少年英雄啊。

而朱卫的父亲朱儁本就是天下有名的人物,故而朱卫借着朱儁的名气,自然也能提升不少名望。

如今在丹阳的街头巷尾不免都有人说着朱卫的名字,就算是有人还不知道朱卫是谁,可听到什么钱唐侯之子,什么两曲兵夺历阳,什么火烧历阳的事情,倒也能“哦”一声,表示自己知道这些事情,原来弄出这些事情的人就是这个朱卫啊。

故而当朱卫、庞偃、太史慈带兵驾马到了丹阳城门,报出了自己的名号,不免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时候朱卫那高达九十的魅力属性,更是让丹阳人对朱卫颇有好感。

当然看守丹阳城门的军侯,也是用更热情的态度接待了朱卫,说刘繇早有吩咐,朱卫到了便在第一时间带去见刘繇。

最终朱卫、庞偃、太史慈三人都被请进了牧州府中的二堂大厅,这边刘繇将专门设宴招待三人。

因为庞偃的勇猛之名,同样被刘繇知晓了,故而刘繇不再把庞偃也当作朱卫身边一个普通的护卫,故而庞偃也有了资格进厅和朱卫同席而坐。

在刘繇这个主人还没到的时候,太史慈倒也为朱卫介绍了已经在厅堂中相陪的几个刘繇客卿,这其中最让朱卫关注的,就是在三国历史上留下过名字的许劭,如今他是刘繇身边的谋士。

许劭可算是一个三国名人了,他的月旦评在东汉末期更是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其实月旦评并不是许劭一个人搞的,是许劭、许靖两个堂兄弟在汝南清河岛上开办了一个讲坛,每月初一便命题清议,评论乡党,褒贬时政,不虚美,不隐恶,不中伤,能辩人之好坏,能分忠奸善恶,或在朝或在野的知名人物,都在他们的品评之列。

而在月旦评上评定的人物,经过事后验证,似乎都很让人信服它的精准性。

凡得了好评之人,无不在此后名声大振,然后便能成为东汉特有举荐制度的得益之人,往往能被举荐为官什么的。

一时间,许劭、许靖的月旦评,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都想借着月旦评来扬名的。

当时曹操也求许劭评一下自己,结果许劭给了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还真可算是符合曹操的一生评价。

其实所谓的月旦评,就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尚未乱时,东汉那些士党之人聚会,对朝廷一些人事表示不满和评论的座谈而已。

只是因为参加的人都算是东汉末年的名士,结果座谈得出的一些评论,影响力比原本想象的要大,就成了一时的流行。

后来许劭和许靖似乎闹矛盾了,这月旦评也就此作罢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