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8(1 / 2)
问题是,现在找上门来的是杨贵平,吴小正该如何是好呢
还好,杨贵平并没有急于要吴小正表态,而是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小正,依你看,玻璃厂还有没有救要救又该怎么救”
靠,又把我当成救世主了
吴小正气得直想骂娘。
他虽然是重生之人,但对很多国企的生死真的没太多办法。
一来,他最熟悉的还是食品行业。
二来,就算他有重生的优势,那他也没那么多闲心去操那么多的心,他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呢。
再说,体制内的企业毛病一大堆,并不是他一个体制外的人能轻易改变的。
可杨贵平既然问了,他能不回答吗
既然要回答,那是不是又可以干点什么呢
吴小正真的是很看祝文父子不爽啊
那就再次上眼药吧。
“我不知道有没有救,就算要想救,那也得先把祝文这个厂长给撤了,把问题查一查,这样才能让玻璃厂的职工归心。”
“至于原因,你是知道的,一个任人唯亲、敢把工厂生意不当一回事的领导,我就不信没问题,我也不信这事不处理,就能平职工们的民愤。”
话没有说太明,可杨贵平却知道吴小正的意思。
当初吴小正找玻璃厂下订单被拒的事他是一清二楚的,并且湘南市那家玻璃厂还是他牵的线。
唉,自己种下的苦果啊
杨贵平没想到,当初自己抱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想法,没有顾玻璃厂的死活,帮吴小正牵了另一家的线。
没想到到头来,却又轮到自己来求吴小正给玻璃厂机会。
他知道,吴小正这人是很讲义气的,只要他开口了,这个忙他肯定会帮。
可他也知道,这小子向来就不是省油的灯。
一碰到公事,想要他松口,那必然会提条件,这小子向来就不是肯轻易吃亏的人。
基于这个考虑,他刚才就没有急于让吴小正表态。
现在好了,这小子话说得很委婉,其实却是在提条件了。
祝文的事不解决,估计这小子不会轻易松口。
可是,一个国企的厂长,真的是这么容易处理的吗
一处理,说不定又拔出萝卜带出泥。
湘水县可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小地震。
杨贵平不知道,戴博艺会不会还有决心,再来处理一位正科级的国企厂长。
可杨贵平也不得不承认,玻璃厂要想有救,祝文这种有问题的厂长不动还真不行。
玻璃厂的改革,这迟早还是杨贵平的事。
唉,头疼了
“你小子多帮我想想玻璃厂的事,我回去跟戴书记商量一下再说。”
这下吴小正也头疼了。
如果可能,他宁愿杨贵平直接问自己要订单。
而听杨贵平的意思,是打算动玻璃厂了。
这次不会又想往吴大厨塞人吧
正文 第392章 下一盘大活棋
如果往吴大厨塞人就能彻底解决问题,杨贵平还真想把人往这边塞。
可他知道,这样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这么做也相当不厚道。
正如吴小正在把杨贵平当朋友对待,杨贵平也是如此。
他也知道,因为各自的需求,两人的这种朋友关系并不纯粹,但杨贵平还是希望尽量纯粹一点。
友谊是需要维护的,而不是用来透支的。
在杨贵平看来,在他和吴小正的合作关系上,尽管他也一直在帮吴小正,但他帮到的很有限,反而是吴小正帮到他的更多。
因此,在玻璃厂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杨贵平并不想勉强吴小正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可玻璃厂这事情又怎么解决呢
从吴家离开后,杨贵平想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他早早地来到了戴博艺的办公室。
“贵平,怎么样吴大厨那边谈妥了吗”一见到杨贵平,戴博艺就急切地问了起来。
他之所以急,当然是有原因的。
为了安抚玻璃厂的上访职工,以免他们继续集体上访,戴博艺这边采用了缓兵之计,答应先帮玻璃厂解决吴大厨这边的订单问题,让玻璃厂先有稳定可靠的收入,其它事再逐步解决。
这就是昨天杨贵平饭都没吃就出现在吴家的原因。
给了承诺,那就必须得尽快兑现,所以戴博艺这才这么急切。
“既没答应,也没拒绝。”
杨贵平先简单把昨晚跟吴小正会谈的结果说了一遍,并稍稍解释了吴小正跟祝家父子的恩怨。
戴博艺陷入了为难之中。
他明白杨贵平的意思,吴小正那小子也在提条件,那就是先查办祝文再说。
对于祝文,戴博艺不是不想查,而是怕又是一出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大案。
湘水县已经动过一次了,再动的话,恐怕会乱。
这个结果不是戴博艺希望发生的。
看到戴博艺这副表情,杨贵平试探性地说:“戴书记,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想跟您汇报一下。”
“你说。”
“我觉得玻璃厂这事,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解决的办法,还是得想个一劳永逸的招才行。”
“哦,你有什么好主意”
戴博艺顿时有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