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2 / 2)
现在高杰明白崇祯皇帝圣旨的意思了,对付这等人就不该有任何留手。
仅仅范府之中查封的现银,就有两千六百余万两之巨,这比得前段时间京城查抄贪官的总数还要多,更别提这范永斗在各地都有商铺和票号,查封起来,简直无法想象。
一次性查抄的还有王大宇、黄云发、王登库这六家,所得现银之多根本无法统计,甚至动用所有的牛马,都难以拉走三分之一。
听到高杰激斩阿巴泰这消息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在和吴又可讨论京畿瘟疫最后的处理办法。
吴又可和袁班的名声真不是虚传,治瘟都是把好手,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京城内肆虐的鼠疫基本都是消失干净,京营、团营和四卫营又可以恢复正常的操训和纳新了。
不过吴又可还说鼠疫面积甚广,这次跟着他治瘟的不少医士都算是有了扼制办法,想让他们到各地行医。
外出行医,有朝廷名份和没有名份差距很大,一些没有名份的行医甚至会遭到当地官府驱逐,而且草药也没有人提供。
行医本事为百姓谋求福祉的事,现在却也没那么容易了,听见这种为自己分忧解难的好事儿崇祯皇帝当然满口允许。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些吴又可和袁班找来的游医身份虽然低,但显然比太医院无所事事的庸医强太多了,直接下旨把这些人一次性全都招到太医院来。
并且说的振振有词,这些人进太医院之后就有了名份,到各地行医的时候也能得到惠民药局的接待、援助和救济。
皇帝金口玉言,吴又可欲言又止,也是无法反驳。
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坏的大捷
“吴又可,你和朕说实话,如果这大明朝是病入膏肓的病人,还有没有得救”崇祯皇帝忽然问出这番话,袁班直接给吓了个够呛,趴在地瑟瑟发抖,是一句都话说不出来。
吴又可的反应让人捉摸不透,人言伴君如伴虎,崇祯皇帝在今年抄了多少重臣的家,就算内阁首辅魏藻德听见这番话,反应估摸着也和袁班差不多。
吴又可丝毫没有什么惧怕之情,看模样,竟然是在细细思量。
“黄帝内经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说到这里,吴又可躬身道:“圣上在上,请恕臣以下犯上之罪。”
“朕赦你无罪,有话直说。”
吴又可点点头,叹口气说道:“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臣以为皆是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我朝积弊已久,实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这话崇祯皇帝很熟悉,脸上并没有任何愤怒之色,平静的道:
“爱卿所言,甚合朕意。既猛药不可痊愈,若使足量毒药,以毒攻毒,可有一线生机”
“圣上如今不正是在以毒攻毒依臣看,此法未尝不可。”吴又可轻轻一笑,又道:
“现今天下人皆传,圣上乃是我朝中兴的明君,臣本不敢苟同,在京两个多月下来,如今却是觉得此言非虚。”
“圣上明知臣之医道与常理定规相悖,却又让臣放手一搏,臣谢这份信任,而这份信任,恰恰是真正的桀纣之君所不能拥有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也是长叹口气,正欲说些什么,却接连从随堂太监李春口中得到几个消息。
好消息是由于东林党攻讦而流放戍边的陈奇瑜总算回到京师,此刻正在暖阁门口等着自己召见,坏消息其实也可以说是好消息。
高杰在前往张家口的路上不知怎的,忽然和阿巴泰率领的正蓝旗一千余骑兵撞见,本来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崇祯皇帝是为高杰捏一把汗的。
阿巴泰是老奴酋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算得上骁勇善战,按辈分也是如今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的哥哥。
但因为出身低贱,其母妃为伊尔根觉罗氏,乃是庶出,所以阿巴泰实际上在满清内部备受排挤,身份地位远远不如豪格、多尔衮等人。
上次唐通是将阿巴泰打跑,这次高杰更邪乎,据说激战了将近一天,这队建奴骑兵是一个都没活,就连阿巴泰都给砍了。
步军和骑兵遭遇,这种事在往日的辽东屡见不鲜,一千建奴骑兵追着几万明军漫山遍野的跑也是非常正常。
若是想打赢对方的一千骑兵,非三万以上的马步兵力才能有些把握,而且还别说能全歼对方,骑兵要是想跑步兵怎么追得上
如果鞑子是来了几千骑兵,打是没人敢出城去打的,步军要就算毫发无伤的跑回来都是不可能。
高杰这次可是立了一个奇功,以七千步军全歼接近两千的建奴骑兵,全歼啊,光那些丑陋的辫子头就砍了一千多颗。
振奋之余,崇祯皇帝忽然想起一件事,这本不该发生在宣镇的战斗,倒是有些蹊跷。
蝗商们手足无措,肯定是派人联系了他们的主子,这也就侧面说明,自己下旨把这七家害国之贼一股脑全抄了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这建奴如此迅速的派人拦截,无非就是害怕自己把那些一直为他们输送粮饷盔甲的蝗商给一锅端了,这很容易判断。
但多尔衮到底怎么想的,只派一千多人,还让一个郡王级别的人带队,是托大浪输了,还是另外打着什么阴谋
反正有一件事已经能确定,京城这些官员在被抄了许多之后,剩下的那些显然学聪明了,在明面上本本分分的,却是转入地下和自己作对去了。
“跟朕搞军统、中统这一套逼急了朕还真把老蒋的玩意搬出来跟你们好好玩一玩”
崇祯皇帝现在很想对东林党的那些正人君子们举起屠刀,一个挨一个的砍了,但这也只能想想。
毕竟大明现在还没亡,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有些事也就不能再用最初那种同归于尽的搞法,需要权衡利弊才行。
周遇吉、黄得功、陈奇瑜、吴又可等等那么多的忠义之士都在向京师集中,都在用自己的方法为这个大明尽忠,自己要是再这么胡搞下去,大明真有可能让自己祸祸亡了。
满朝的东林党根本没几个好鸟,肯定有人是和蝗商们在里应外合,肯定也有人在和建奴私通,等高杰的捷报和锦衣卫的密奏到了,这些期待关外主子的奴才们就需要尽快除掉。
对于这些文官,崇祯皇帝最开始没钱花,又害怕被李自成逼得上了吊,时不时杀几个借点钱用来应急当然可以,但要是一下子全给宰了,朝廷势必直接陷入瘫痪。
到时候谁来给自己办事背锅,就凭那些三厂一卫的狗腿子
提拔胥吏、任用保皇党这些事情还要一件一件的来,要是随便任用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后生在朝廷当重臣,不仅天下人不服,实际上崇祯皇帝自己也不信他们会有那个担当大任的能力,肯定是不靠谱。
老朱当上皇帝之后贪官杀了一批又一批,人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最后发现贪官是根本杀不完,所以换了个法子,让贪官们戴着手铐、脚镣干活,有事没事再杀两个震慑一下宵小之辈。
后来老朱惊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