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39

分节阅读 13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天启点头,问:“朱将军可有合适人选”

朱延平摇头道:“我没几个认识的人,非要我找一个人,那我推荐通州南参将刘行孝,这是个懂分寸,知轻重的人。另外,台湾那边有三营兵马即可,多了不仅补给困难,也会制造隐患。起码在头几年里,台湾镇要为颜思齐出力,主次不容颠倒。没有台湾镇帮衬,颜思齐站不稳。”

天启沉吟,朱延平继续说:“看台湾地理位置,应该与广东类同,能一年三熟。只要军屯得力,台湾镇足以自给自足。等根基稳固后,可以增强军力。以水师为主,可为东南屏障。”

天启点头,指着下一条道:“另外台湾设府县,初步可设置一府一州共六县,隶属福建。福建巡抚南居益这人不可靠,老爷准备设立台湾巡抚,朱将军可有合适人选”

朱延平抬头苦笑:“肖少监抬举我了,鲁先生与成阁老那里有不少人手,可我真没几个认识的。不如问问魏公,看有无精明能干的人。”

天启摸着下巴道:“这事老爷虽然交给咱来办,可下面的事情是由朱将军来负责。老爷还说了,台湾镇总兵,台湾巡抚、知府、知州及六县知县,还有兵备、水力、屯垦诸道道员,一律由将军负责遴选。人员可以超擢,但事情一定要平稳。”

朱延平双眉紧皱,看来皇帝很看重这件事情,连台湾都能交给他。

而台湾很大,朝廷也知道很大。万历时期就准备开垦,结果东南方面说是台湾山多地少,根本不适合开垦,这事也就放弃了,只有几个百户所扎在那里,来回轮换,确保掌控。

朱延平摸不着皇帝的底线,就说:“肖少监,颜思齐要借台湾之地为依靠,我不怕他打下日本当个日本王。而台湾是国朝的疆土,就怕推荐的人过去,守不住这块东南壁垒。台湾地处朝鲜、日本之南,东南之侧塌,是海上贸易核心枢纽。一旦开发完备,依靠山险大海,内能自足自守,颜思齐若执掌日本、台湾,则是国朝大患。”

天启沉默片刻,缓缓道:“他翻不了天,只要他麾下的军士还是我大明子民,他能做什么将军有远见,也防着这颜思齐,台湾军政,交由将军想来也是妥当的。再者,台湾本就荒芜,没有一代人开垦,成不了基业。二十年时间,朝廷还管不住颜思齐,把台湾给他又如何”

真的,一个台湾能换来颜思齐首批五百万两银子,还有以后高达两成的利润,天启不觉得亏。平定建奴和西南边患,有的是精兵强将,到时候再谈台湾问题,颜思齐能做什么

朱延平端起茶碗小饮一口,大致摸清了皇帝的底线,这个底线很简单,可以说是没有底线。只要钱,有钱什么都好谈。

咽下茶水润喉,朱延平道:“台湾知府,我举荐沧州知州玄默。玄知州能干清廉,本是成阁老安置在沧州助我练军的。台湾新设府县,需要的是用于开拓、革新、不怕事,能包容各方,敢承担责任的能臣,玄知州手腕、气度不凡,可担此大任。”

朱延平想了又想,道:“至于台湾巡抚,我觉得宣大巡按卢象升不错。当初在宣大与卢巡按一见如故,论统军手段、为人气节、心胸见识,我远远不如卢巡按。”

天启露出笑容,眼睛眯成缝绽放光彩:“怎么还有比将军强的英杰”

点头,朱延平咧嘴笑笑:“不服不行,实不相瞒,起初与卢巡按相遇,我不喜欢这个人。他各方面胜我,我又自傲惯了,和他在一起,浑身不自在。我与卢巡按又无私仇,况且这种为国朝而谋的公事,我就是与他有私仇,也要举荐他。”

天启笑容更盛,举着茶碗道:“将军好胸襟,敬将军。”

朱延平端起茶碗,摇头笑笑饮一口茶,道:“肖少监,此事如何”

摇头,天启笑道:“将军好眼光,只是卢巡按是老爷那里挂号的人物。而台湾事务非数年所能成,卢巡按去了,被困一隅难展一身才华。所以,不妥当,将军另寻。”

朱延平眉头紧皱道:“这就为难了,官场中能够这个资格的人,除卢巡按外,就只剩下一个通州知州陈如松。其他人我不熟,不敢担保。而陈如松又是福建人,与颜思齐有旧,就怕陈如松把持不住,倒向颜思齐。”

“就他了,其余知州、知县、道员们,朱将军可寻鲁先生、成阁老、崔阁老要人,也可与陈如松商量着办。”

天启直接拍板,看着朱延平道:“陈如松在通州得罪了太多的人,他又收回李家木材厂为宫里三大殿重修居功甚伟,一口气省下不下五百万两银子。让他去台湾避祸,也是不错的。开发一地,足以让他名载史册。”

说着,天启一笑:“或许,陈如松福建出身,也不是坏事。这事就这么定了,写好契约,你回去督促颜思齐赶紧赴台。”

两个人开始完善这份合约,将空出来的重要职位补全,朱延平穿上棉靴,匆匆离去。

天启揉着眉心,思考着。

台湾能让颜思齐吐出五百万两,可见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可恨东南士绅,屡次阻挠朝廷开发台湾。

好啊,荷兰人打上门来了,在台湾设立军镇、府县,将这里建设成东南壁垒,你们还拿什么反对

想了又想,天启只能一叹,开发台湾就看陈如松、玄默、刘行孝的了。能在年底拿到二百万两银子,明年再拿到三百万两,很多事情又可以干了。

比如重建保定、昌平二镇,上上下下梳理一遍,以后京里也就安份多了。

颜思齐,在天启眼中就是摇钱树,先慢慢把钱摇下来。

至于给颜思齐的贸易,这根本不是事,江南织造局可是一直握在宫里的,宫里各处还有官坊,只要把意思传到位,宫里就能凑够颜思齐所需要的货物。

这样的话,江南那边又有些人要闹腾,看来还要多做准备。

南方因为经济发达的原因,素来有些老毛病,抗税、偷税成风不说。有时候会鼓动民乱,比如七月份广州就发生民乱,乱民冲进知府衙门,将堂堂知府按在地上暴打,杀了五个为首的,才把事情压下去。

同样是七月,黄河在徐州一带决堤,饶了一圈。原来的徐州城不得不废弃,重新建城。

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处处缺银子。

不过想到日本海禁,天启露出笑容,海商们不好惹,大明海禁,闹倭寇。日本海禁,这不,也闹起倭寇来了

只是发现的早,不然日本早就乱了。tby:dad8567276617189762 gt

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军

八月初三,朝会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