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07

分节阅读 10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宗科,允许宗室子弟科考;更是允许宗室子弟以爵易职,削去对方爵位给一个不世袭的小官过日子。

而今年四月,魏忠贤更是施行了一个政策,叫做宗室限禄法。以现在每年拨出去的宗爵爵禄为定制,以后每年就这么多,下面多出来的宗室所需爵禄,由各藩藩王负责填补。将所有的宗室得罪干净了,可宗室能有什么办法

一些老资格的藩王没少骂天启,比如当代唐王辈分比万历还要大一辈,是土字辈,老头子更是一顿拐杖打的王府官员哭爹喊娘,直接给气病了。

什么与民争利,还不是文官担心宗室们在地方上欺压士绅,夺取士绅的利益。明末宗室没几个有用的,就是因为这样,宗室们什么都不许干,自然不用说才能之类的事情。

眼前那个朱以溯,能考中秀才也是了不得人。

朱延平走过去,小校想要阻拦,最后还是放弃。地方官员,不敢和宗室往来。而下面的小吏,连宗室的爵禄都敢克扣。毕竟宗室吃亏,也没处伸张,连个朋友都没有,甚至还不如地方乡党宗党。

宗室里兄弟俩成丁受爵后,想见一面还要给地方衙门通报,自然也就别想着兄弟齐心。每年,也就那么几次重大节日才会聚在一起。

坐在朱以溯面前石墩上,朱以溯抓起一块石头作势欲砸:“滚”

“朱先生,在下朱延平,想要刻碑留念。”

“没工夫,赶紧滚。”

朱以溯丢了石头,继续刻碑,碑上刻满了字,只有三个字,朱弘昭。

讨了个没趣,朱延平拱拱手离开,对那小校问:“怎么,那位朱先生的子嗣名字,有些不符合规矩”

宗室子弟的名字,第一个字是朱元璋钦赐的如朱以溯的以,第二字则带五行偏旁,五行相生以区别辈分。

小校听了轻叹一口气道:“朱弘昭少年英才,以字行于世。否则这位朱秀才也不会放弃宗爵,不说了,当年因这事神宗爷将山阴县的官员都给撤了,杀了不少人。”

有宗爵在身,一辈子也就那样子吃铁饭碗,什么都捞不到,更别说做一番事业。宗室子弟考中秀才的不少,可没有考中举人的,起码到现在为止是这样。

后来崇祯时期有个宗室子弟考中举人要赴京参与会试,吓得崇祯皇帝能跳起来。宗室不能入京是祖制,万历为宗室子弟开辟的生路,活活被文官给掐死了。

看了一眼朱以溯,朱延平甩袖大步离去,很多的制度,都变形了。

这个朱以溯能放弃宗爵,为的还是儿子将来的前途,结果天意弄人,成了这样。tby:dad8567276617189680 gt

第一百二十九章 晋商

六月二十二,朱延平启程前往宣府镇,连夜行进。和孙海的长谈,他已经熄了穿针引线促成边塞联合霸占商路的心思。因为太危险,也没好处。

他根基实在是太浅了,人脉只是依靠鲁衍孟的关系而延伸出的,这件事情厂卫本就有头绪,不需要他费神费心。

他的年纪,也不该强出头,待在大人物的羽翼下面静静成长就好,说白了,他还没有资格去穿针引线。

而且孙海给他算了一笔帐,让他清楚的意识到这件事情他投入的越积极,得到的好处就越少。凭着五百敢打敢冲的家丁,以及一身过人的武技,还有他背后的鲁衍孟、崔景荣,他只要参与进来,自然就有好处。

而挑头联合各方,为了满足各方的需求,他就要牺牲自己的那份利益。他的那份利益可不少,鲁衍孟不会要这些东西,可以施加影响力,却不会掺合进来并分润好处。

崔景荣也是如此,有自己的家业,固然塞外商路的利润不菲,可还没到让崔景荣折腰的地步。换言之,这两人会施加影响力,促成厂卫完成联合。

但不会要好处,自己不要,也不会让门人子弟去要。而朱延平已经参与进来,鲁衍孟和崔景荣只要默许,那就是对厂卫的支持。厂卫计情分,会把他们的好处分到朱延平头上。

这就是一场人情买卖,厂卫欠鲁衍孟、崔景荣的发到朱延平身上,朱延平只需要记挂鲁衍孟的人情就好。

朱延平也不是很了解其中的关窍,他只觉得孙海分析的有道理,而且他也不想再抛头露面,他只想发展自己的根基。

该冲的时候就该冲,能坐在背后捞钱收好处那还冲个什么劲儿

从孙海的举动上来说,他发现魏忠贤这边也不是铁板一块,起码自己、刘行孝、孙海、和刘时敏是一条线上的,与魏忠贤不是一条船上的。

这不是一条贼船,而是一支战船队伍,当首的是魏忠贤的船,后面还跟着刘时敏的船,锦衣卫的船,文官们的船,勋戚们的船。

而塞外,晋商们的反击开始了,导致满载而归的商队只能从张家口入塞,此时河套四十二部已经乱了,有的部落不顾一切劫掠着,他们想要招安,头领部众以边塞汉民和归化蒙古人为主。

另一部分占了大多数,绞杀塞外不安分的队伍,他们正在绥靖、努力恢复塞外的秩序,企图达到之前的形势。因为河套附近的延绥镇磨刀霍霍,杨肇基给了河套贼很大的压力,所以这部分河套部落派出去的骑军兵力没有绝对优势,这就造成塞外混杀的两方实力相差不大,战局格外惨烈。而大同城,孙海一道道的招安文书盖着杨国栋的大印,将欲图归附的马贼招安洗白。至于杨国栋,和东路参将麻承宣一起被被厂卫的人招待。

杨国栋是魏忠贤的义子,麻承宣背后是西北将门,可这两个人态度却是倾向晋商的。麻家与晋商合作密切,杨国栋本人就是山西人,家族本来就是晋商一员。

在厂卫大计面前,杨国栋哪怕是魏忠贤的义子,也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整个大同牵连太广,大同本来就是晋北,夺取塞外商路,大同就是重中之重。

崔景荣依旧兼职宣大总督,以兵部左侍郎坐堂兵部,执掌北兵。兵部有两个,北京一个南京一个,哪怕有好几个外放的兵部尚书,兵部坐堂大臣,执掌天下兵马的只有南北各一个。

崔景荣开始了对宣大的全面清洗,能让崔景荣主动动手清洗,对老魏来说一个杨国栋算什么

晋商大本营有两个,一个太原,代表的是老一代晋商团体,新一代在平遥县,以范家为首是新崛起的一代。此外还有晋北以皮货生意为主的晋北商团,晋南平阳府以盐业为主的晋南蒲州商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