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0(2 / 2)
他从关羽手中接过那个空酒杯,尚有余温。
从此,那份余温便一直留在了他的心底。
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他站在远处观战,心里却为他捏了一把汗。
屯土山之围,前去劝说关羽投降的张辽带回了三个条件,他一口答应下来。
只要能将关羽留下,莫说约三事,就是三十事又有何妨
从此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去金银珠宝,关羽不肯收,再送去绫罗绸缎,关羽仍是不肯收,直到送去名马赤兔,关羽才终于收下。
他心中大喜,哪怕只是这点点滴滴的回应。
然而这一切,终究不能阻止关羽离他而去。
白马之战,袁绍手下颜良、文丑两员名将,让他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他本不想派关羽出阵,因为他知道,一旦给了这个报恩的机会,便会失去最后留住关羽的机会。
可是战局紧迫,他不得不做出那个艰难的决定。
先斩颜良再诛文丑,仍是那把青龙偃月刀,刀落之处,从此河北再无名将。
可那一刀落下,似乎他们两人的缘分,也就尽了。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千里走单骑。
他明知道那些人都是手下人暗地里派去想拦住关羽的,他却装作不知。
总有人好言相劝,不该对一个降将如此宽容。
他却偏要送关羽一世的威名,故意让天下人都知道,就是你们口中这个所谓的降将,连我曹孟德设下的重重关卡,都无法将其困住。
这件从未跟任何人提起过的事,却成了他在关羽身上做的所有事情之中,唯一成功的一次。
可为何像关云长那样的盖世英雄,却偏偏要委身于一个贩履织席之辈
这一刻,看着那面关字帅旗,他已分不清自己当年的那份执着是对关羽的爱,还是对刘备的恨。
他点齐兵马,列好阵势,关羽要战,那便战。
最终死于关羽之手,也许是他这辈子最好的结局。
关羽横刀立马,冷眼相向,始终不发一言。
他拍马走上前去,两人近在咫尺,关羽却目光一转,看向远处,不再多看他一眼。
他脑中一片空白,似乎是忘了去勒紧手中的马缰绳,任由胯下的那匹名驹一直向前缓缓而去。
两人擦肩而过,他无意间看向那柄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看过的青龙偃月刀。
纹丝未动。
他长叹一声,似乎这一刻的伤感,比输掉那场决定未来天下格局的大战还要难以释怀。
关羽终究逃不过那份所谓的忠义带来的良心上的负累,就像他终究逃不过当年的那份执着一样。
正文 第二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伏兵
他策马缓缓而行,身后的士卒仍是低着头,迈着艰难的步子在泥泞的道路中前行。
刚刚逃过一劫,让这些士卒求生的欲望更加强烈,虽然他们并不知道那个手持大刀的敌方将军为何会如此轻易的放过自己,但毕竟只要走出脚下的这座泥潭,回许昌的路便是一马平川。
可当这群士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即将离开华容道的时候,前方山脚处一支横在路中央的敌军的出现,让他们刚刚看到的一点点希望再次破灭。
“曹丞相,还能一战否”刘赫坐在马上,笑着望向那位已是狼狈不堪的乱世奸雄。
在刚才与关羽无声的擦肩而过之后,不知为何,曹操反倒释然了许多,面对眼前这支注定会取自己性命的敌军,却有一种心如止水的感觉。
他笑着摇了摇头,大大方方的说道:“今日恐怕难逃先生布下的这天罗地网。”
刘赫笑而不语。
曹操转头看了看那些已是满脸惊惧,却仍是紧握手中的兵器,准备殊死一战的士卒,待他再回过头,已是一脸的落寞。
他催马上前,一抱拳,轻声道:“先生可否放他们回许昌”
刘赫没有丝毫犹豫,冲身后的韩义一摆手,韩义一声令下,数百重甲铁骑瞬间让开一条路。
曹操再次抱拳行礼道:“先生仁义,曹某在此谢过了。”
他转过头,朗声道:“全军听令,速速返回许昌。”
曹军闻言全都浮现出兴奋之色,可看到曹操脸上那副毅然决然的表情,他们马上便明白自己活下来的代价是什么。
见全军上下无一人肯迈出一步,曹操怒道:“违令者,斩”
许褚大步走上前来,单膝跪地,苦劝道:“主公,拼死一战,未必不能逃出生天啊”
曹操望着身后的败兵残部叹了口气,这个时候,还拿什么去拼死一战呢
“许褚将军若是有心,可以随曹丞相一起留下。”刘赫仍是一脸轻松的说道。
许褚猛地站起身,咬牙切齿道:“这个不用你说,我自当与主公同生共死今日就算拼死一战,我也要”
“仲康”曹操大声呵斥道,可望着许褚那异常坚毅神情,他的语调又轻柔了许多,“仲康,你想留下便留下,但他们还是让他们走吧。”
许褚默然许久,长叹一声,朝身后的士卒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火速离开。
见仍是没人动,许褚转过身,怒道:“你们聋了么敢违抗军令不成”
他举起手中的大刀,一刀向站在最前的一名校尉砍去。曹军向来奖惩严明,而作为曹操贴身侍卫的许褚,更是对于违反军令者从不手软。
可就是那个为了维护主公的权威对属下从不姑息的虎痴将军,在看到那名校尉脸上坚毅无比的表情之时,大刀却停在了半空,始终没能落下。
又是一阵沉默,许褚终于放下了大刀,轻声道:“你们先走,我会保着主公追上你们的。”
虽然这些士卒不久之前刚刚经历了一场极为惨烈的生死之战,但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