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4(2 / 2)
如果是换做刘备,那么他的几番献计,肯定要被对方的优柔寡断所拖累,就如同历史上诸葛亮在茅庐中三分天下,只需取荆州、益州二地,便成三分天下,然刘备或许是伪善一生,成了真的善,竟说刘璋和他乃是同宗,难以出手。
尽管历史上刘璋最终还是将益州献给了刘备,但是其中又多亏了那诸葛妖人多少心思谋算,这一切都是要怪刘备要面子功夫的下场。
而曹操就不一样了,曹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枭雄,可以让李小道的一些手段都能有很好的实施。
在这乱世,人命本就如同草芥,他要取天下太平之后的无穷善功,便不需再计较边边角角的小仁小义,与一统天下所带来的天下百姓都幸福安康的大义相比,一时的残酷狠辣都算不了什么。
历史也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所以,曹操完全听从了现在他这个唯一谋士的建议,邀约张邈共同追击董卓。
大军直逼洛阳进发。
董卓虽然畏惧诸侯联军,火烧洛阳帝都,迁都长安,然后方也并不是全然无防守,仍有七八万大局用以阻击诸侯联军。
一路前进,有董军阻击拦截,然几胜几负之下,曹操所率大军最终还是攻进了断壁残垣的洛阳城中。
此刻的千年帝都,已经被烧得大部分焦黑。
曹操和李小道等人纵马走在昔日京城中。
看着这断壁残垣的景象,曹操不由狠狠地攥紧了拳头,这满城被烧毁的建筑当中,不仅有皇宫,还有他昔日的家,也在董卓的大火之下,被付诸一炬了。
但李小道此时却是没有心思陪着曹操缅怀昔日的古都,他暗中将神识放开,却是在找一样东西。
玉玺
传国玉玺。
就是那块和氏璧,由楚人卞和献给楚王的那块美玉,最终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嬴政将此物做成玉玺,后令丞相李斯以小篆刻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于其上。
秦末之时,刘邦北上攻破咸阳,由公子婴捧此物献于道左,宣告天下神器正式易位。
后刘邦亦以此物做传国玉玺,直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王莽前来索要时,被董太后掷之于地,摔落一角,后以黄金镶之。
刘秀建立东汉之时,将此物寻见,又作传国玉玺。
此物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数个王朝的更替,早已经成了王权的象征,正统合法的不二之物。
有传国玉玺在身,便就意味着天命所归,对于曹操建立霸业,统一天下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他之所以让曹操先一步攻入洛阳,便是有寻此物的原因在内。
在原著当中,董卓被诸侯联军首败之后,便慌不择路的火烧洛阳,尽管裹走了无数财宝奇珍,皇宫内眷,但此物却不在其中。
只因此物当时在那种纷乱的情况下,被一个小宫女藏了起来,随后投井自尽了。
原著当中,是孙坚首先攻入洛阳,之后得到了传国玉玺,也正是因为孙坚得了此物,即使忠厚如他,也不由生了异心,以为自己是天命所归,连夜便叛了联盟,逃回江东,图谋大业去了。
这足可见传国玉玺四个字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已经和天子没两样了,甚至比天子还要能彰显正统。
只因朝代可以更替,皇帝轮流做,但每一个朝代,都得有传国玉玺,才能彰显正统。
这个玉玺已经被天下间神话了,所以,即便如孙坚那等勇武忠厚之辈,在得到了传国玉玺之后,亦是起了异心。
但知晓三国演义的李小道既然决定襄助曹操一方,又怎么可能让此物被孙坚捷足先登呢,有他谏言的情况下,曹操带着张邈首先攻入洛阳。
随着李小道神识搜索,整座洛阳城他如掌上观纹一般,没有多长时间,他就在一个水井当中发现了那个东西。
发现了此物,但李小道并没有及时声张,此物伴随着极大名望的同时,也能令天下所有人都趋之若鹜。
尤其是此刻的袁绍盟军,若是知道曹操得到了传国玉玺,恐怕顷刻间讨董大军,就会变为剿灭曹操的大军了。
夜晚,大军正是修整的时候。
李小道暗中控制着几个兵士将其打捞了出来,并令那几个小兵禀报了夏侯渊。
随后,曹操帐中。
夏侯渊如一团火冲了进来,面上尽是狂喜之色,他手中捧着一个红布绸子包裹着的东西。
“天命所归天命所归啊”
曹操一愣,随即看见夏侯渊将那红布掀开,登时,他身体猛地一震。
这一刻,曹操的眼中充满了癫狂般的喜悦,他攻入洛阳残都之后,居然得到了传国玉玺。
他颤抖着双手从夏侯渊手上接过了此物,端看好几遍,心中狂喜,喃喃念道:“竟真是传国玉玺。”
本章完
妖灵界 第二百七十七章 依计行事
曹操双手颤抖,捧着用红布包裹住的传国玉玺,颤声对着夏侯渊问道:“从哪里来的”
夏侯渊按捺住内心惊喜,忙解释道:“夜里兵卒巡逻,见皇都城南一个院子上空异彩连连,随后便在水井当中打捞上来了一具宫女的尸体,这宝物就在那宫女尸体的脖子上挂着。”
“孟德,此物是国之重器,正统的象征,如今被你得到”
接下来的话,夏侯渊就没有继续往下说了,因为已经不言而喻了。
此时的曹操用了很大的心力,才平复下内心激动的情绪,随之,连忙对着夏侯渊吩咐道:“快让军师来一趟,听听他的看法。”
如今乱世,不管是谁得了此物,都能即刻称王,但曹操深切明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