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印记之塔 > 分节阅读 165

分节阅读 1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戚远将自己之前完成不久的相关记录再一次调出来,一定要力求没有疏漏,关于那个被魔法之主极其重视的特殊存在,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似乎确实有一点被忽略了过去,戚远猛地想起来,当初自寻死路靠近埃盖马尼,自己有过一次非常特殊的体验

当时妄图以热能术破坏埃盖马尼对古神神尸的吞噬,戚远驾驶突破号近乎贴在了埃盖马尼和神尸上面。

就在那期间,戚远曾十分明确地感受到了一股无视了物质和奥术的力量,将自己直接包裹。

后来随着热能术施展结束,宇宙格斗传送术引导生效,那股异样感受没有带来什么变化,戚远也在被追杀之中将之忽略。

现在回想起来,那似乎与融涉世界有着某种程度的相通。

物质、奥术、魔力,这些都是属于现象世界的层次,按照博卡布的“教材”来归类,是属于那些象限中的点的,而融涉世界是轴的集中体现,点在融涉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坐标”,是被拆开的,也就没有存在感。

当时那种无视了一切的包裹感,细细思量,是能够与之暗合的

可是戚远又不敢确定,那就一定与印记城相关。

毕竟神尸本身也具备出入融涉世界的可能性,殒落的古神虽然已经不再存在于融涉世界,们留下的躯壳更多地体现了们现象世界的那一部分。

但神祗毕竟是神祗无论古神、新神,存在形式都是与融涉世界密切融合了的。

随着们的死亡,与融涉世界融合的部分消散还原,但总归会有些残留,其中部分存在于尸体中,这主要就是古神,新神的神火熄灭,尸体往往再无踪迹,这是由们的诞生决定的,信仰中并不涉及什么凡物可以观测到的物质,死后的遗留自然也无法发现,而由凡物成功点燃神火的,一位主动熄灭,尸身不知所踪,黄馨彻底离开宇宙范畴,博卡布活蹦乱跳

除了留在神尸中的部分神职、神性、神格,其它未消散的遗物将会散落于整个世界,具体位置与规律无人知晓,在艾梵瑞尔的诸多传说中,们都会回到艾欧的身边。

过于靠近神尸,也是有可能造成戚远当时的感受的。

除此之外,埃盖马尼本身是不是也有类似能力呢

戚远完全无法判断,他自身所处的层次实在太低了,碰到类似的情况只能靠猜,准确度如何,全凭运气。

不过这终归是条线索,非常有必要郑重地记录下来,若有下次,就很可能因此而有所收获。

来来去去,反复思索,稍有怀疑,便记录下来,在戚远确信自己再无遗漏之后,开始重新着手研发人工智能

如果能够获得突破性进展,便不仅仅是戚远给自己找个助手、同伴那么简单了

那时也就意味着,人类真正意义上创造了一个智慧种族

以当前的智慧图书馆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经真正具备了在此突破的曙光,而不仅仅是世界融合前那种依靠庞大数据库、优化算法的伪劣产品了

正文 第三百二十八节 大融合

人类到底是不是社会动物

戚远都会给自己寻找同伴,虽说不一定要是人类。

或许答案就是肯定的呢

虽说当事人并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但正因为他们的选择是下意识的,作为论据时,才更有说服力。

正如地球上的留守人员们不约而同的举动一样,得知来自埃盖马尼的危机解除了的第一时间,癫狂着联系各自所属国家、群体的堡垒级航天舰队,通知所有人,可以返回家乡了。

相比依靠十分之一光速的缓慢位移,到数十、上百光年外的某个陌生天体新建家园,还是不如立刻返航回家。

毕竟此时回返地球,最早出发的堡垒级也仅仅需要一年左右。

他们之前因为埃盖马尼的威胁,不敢留在路过的恒星系,即便其中有些可以改造成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实在是距离地球太近,担心被敌人顺藤摸瓜。

现如今好了,或者返航,或者就近选择宜居星球,人们新开拓的定居点与地球之间,定居点与定居点之间,都可以相当流畅地进行通讯,在以太阳系为球心的各个方向上,只要没有超出十二光年的距离,就都是可以的。

微粒子穿刺传送术解决了超长距离的通讯问题,星际探索丙型解决了人员的运输问题,同时有了奥术和魔力的支撑,物资已经不再成为问题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没了资源的压迫,人类不再如世界融合前那么渴望殖民其它天体,大多数获得了埃盖马尼殒落这一消息的堡垒级,都选择返回地球。

毕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星球上,改造环境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特别是有些天体的大气成份,要改造成适于人类生存的样子,是有相当大困难的,更不必提水文条件、温度、光照、地壳运动、地表发育等等等等。

奥术虽然神奇,但要整体改造一个星球,同样没有那么简单,即便找到了最佳的应对法术,也需要施法者天长日久,不断坚持施法,才能慢慢将整个环境扭转。

而在此之前,人类只能在星球地表,依托类似堡垒级这样的封闭式城市综合体,在极小的一块土地上生存。

这样的殖民,与太空中不断航行的堡垒级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人说,既然改造难度大、时间久,不如直接找高度类似地球的行星好了。

茫茫太空中,高度类似地球的行星一定存在,而且绝对数量还不会少,但想要找到它们,就不是目前仅仅掌握了十倍光速效果的旅行方式的人类,所能轻易做到的了。

很可能,距离地球最近的“双胞胎”兄弟,就要远隔上万光年

而没了迫在眉睫的外敌逼迫,地球、太阳系的寿命都是以亿年计算的,相对于人类区区数十年的寿命,实在是没必要立刻踏上寻找新家的旅程。

人们完全可以等待,等待更加强大的奥术和科学技术,或许数百年后的人可以瞬间传送成千上万光年的距离。

而现在就迫不及待踏上旅途的人们,可能因为总体数量少,产生的优秀人才少,脱离了大群体的知识碰撞,几百年后还在为前往一万光年以外的目的地奋进着。

这些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进入信息时代后,人类的各学科越分越细,发展却越来越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