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4(1 / 2)
义非凡,虽然当时已破损不堪,但战后,宁太祖还是让人重修完好,并赋予了它真正的使命,为郢州粮仓之最。
董策一拉马缰,使马车停在城外,把蜷缩在他怀里打盹的小皮抱到车内,既而对方淑蔚道:“今天就在这镇上过夜吧,找人把马和车搬到大运船,明早就可以直接进武昌府了。”
以方淑蔚的性子自然不会拒绝,当下便先一步进入城中向人打听客栈与码头的情况。
一阵忙活之后,董策已经出现在一家客栈厢房内,正把一盆店小二拿来的生羊肉喂给小虎,身后一袭骑手服的方淑蔚刚好推门而入,一边脱去马甲,一边往屏风后走去,嘴里同时念道:“策郎啊,待会儿店家命人送来水时,你帮我提进来好吗”
“衣服你都脱了,我能拒绝吗”董策苦笑道。
方淑蔚从屏风后露出脑袋,对董策嘻嘻一笑,道:“策郎最好了。”
“好呵,别儿善懂风情的女子,此时当妩媚一笑,邀戏水鸳鸯的,就你,傻不拉唧的。”
董策说完,方淑蔚小脸登时就红了,吱吱唔唔片刻后,把脑袋缩回大半,只露一个额头对董策道:“那策郎要不要”
“别,有事呢。”董策就是开玩笑,如此反倒是弄得方淑蔚心里一阵失落
董策是真有事,虽说他离开了京师,不想理会俗事,但曾经他夸夸其谈的衍教藏经还是想兑现的,把他对这个世道的理解,与后世的阅历融合,希望让大宁更加繁荣昌盛,也更为强大,避免被人欺负到门口的惨剧
只要他不断的写,每完成一本便寄往衍教,也好让弟子明白,他离开,不代表不在
同时也希望能鼓励更多的人,不要在扩充势力时,忘了衍教游走天下,修学救难之根本。
所以这第一本,他想尽快完成早早安了衍教众弟子的心,毕竟他突然离开,导致群龙无首,如今也不知他们能不能撑得住,会不会树倒猢狲散
深夜,董策所居的客栈坊市外,一辆马车急急行来,马车一旁,还有一名骑马的汉子紧紧跟随。
此车并不华贵,很是普通,然而车上吊的一盏灯笼却让巡夜的乡兵不敢阻拦分毫,至于那骑马的汉子,更是没人敢询问一二,纷纷避让。
“是这里了吗”当马车停在坊市外,窗帘掀起,里面却一片漆黑,看不到说话之人的面孔。
倒是骑马汉子在翻身下马后,脸孔终于被坊门灯笼照得清晰,居然就是下午时,董策入郢州相遇的守关都尉牛翺。
“嗯,已经打听了,那位大人就在此坊的吉通客栈落脚。”牛翺对车窗低声道。
“去,让坊令开门。”车内之人说完,牛翺立即上前敲门,不久,一位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将门打开,看到牛翺时先是一皱眉,既而再看到牛翺身后马车的灯笼时,立刻惊讶的一步跨出坊门,飞快来到车旁,拱手弓腰道:“小人见过王大人”
“嗯,我到里面见个人,劳烦坊令通融一下。”
车内声音刚传出来,坊令立即点头哈腰道:“王大人来小人欢迎还来不及呢,不知王大人要找的是”
“这你就别管了。”
“是是,王大人请”坊令说罢,立即把门完全推开,恭敬的站在一旁目送马车进入坊市。
董策刚洗浴完,没等店小二来收拾,店家居然亲自到访。
“那个”店家陪着小心,咽口口水道:“公子啊,外面有位大人要见您”
“大人”董策眉头略一皱,便笑着对里间道:“蔚儿,我去去就回。”
店家恭敬的在前面领路,带着董策来到另一栋阁楼前后便恭敬退下。
“卑职拜见黜陟使”店家刚走,牛翺便出现在董策面前恭敬行礼。
董策拱拱手,不冷不热道:“牛都尉深夜到访,不知所为何事”
“并非卑职要见黜陟使,而是另有其人,此地不是说话地方,黜陟使上面请。”
见牛翺说得慎重其事,董策心里暗叹一声麻烦,便往楼上走去。
阁楼是独楼,楼上楼下都是一扇门,董策也不用找,敲门便推开进入房中。
“前,郢州武昌府令王恭之,见”房内,一五旬左右老者正准备向董策行礼呢,可只是下意识的扫了一眼后,老者整个人便僵住了。
“国师怎会是您”老者瞪大眼睛,不可置信道。
“嗯你认识我”董策更加意外了。
“国师不知也是理所当然”老者笑了笑,又慎重的行了一礼,这才道:“老朽是听闻国师在中都建立国安府,对此是万分上心啊,故而特地上京观摩,正好就见到国师安排国安六院处事。”
“原来如此。”董策一听就明白了,国安府成立后,少不了有大臣来观摩,这王恭之虽然不是什么重臣,而且早已辞官,但能进国安府,明显在京里有熟人,而且此人地位不低。
“老朽上个月刚才中都回来,本想去拜见国师,但得知国师因操劳国事,已忙得不可开交,老朽又怎好意思打搅”王恭之说到这,突然一愣,惊讶道:“对了,国师如此忙碌,怎会来郢州”
“该忙的,也差不多忙完了,而且我教有规,不能总在一个地方,特别是此地恢复安康祥和后,我便要上路修学,顺道帮帮苦难的百姓。”
董策是不知脸红的说完,王恭之是惭愧的红了脸,既而摇头一笑道:“中都虽因太平为祸,却在朝廷与国师及时处理下,不过一个月便有了起色,之后更是越走越稳,连着曾经许多治安上的弊端,也被国安府处理妥善,的确啊,中都是越来越好了“
说到这,王恭之突然话锋一转道:“可是大宁朝不仅只有洛阳府啊郢州,如今已是岌岌可危,老朽上次入京,一方面是观摩国安府,另一方面,则也是想向朝廷道明这郢州之害,奈何,如今北方邪道顽强,祸及数州是越演越烈,朝廷已是分身乏术,可郢州隐患真不能暴发啊,否则将天下大乱了”
言罢,王恭之竟对董策深深一拜,继续道:“国师曾携灾民共渡难关,建商会富国强,开科举创国安,无一不体现了国师之大仁、大义、大忠、大能”
董策是实在听不下去了,赶紧摆手打断道:“别捧,说正事。”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三教联手
深夜小楼中,王恭之口落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述郢州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