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盛宠之嫡女医妃 > 分节阅读 559

分节阅读 55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致的情调。

鹊儿拿着戏折子走了过来,福身道:“请世子妃点戏。”

像今日这种宴会中,听戏只是为了活络气氛,所以点起戏来点的都是一些戏段子,若是什么知名的曲目,每个客人点一段,几乎也能看上整出戏了。

南宫玥早知道戏折子上都是些什么戏,因此没打开,就随意地点了一段:“就镜花缘的最后一折吧。”

之后,她便把戏折子交给了田老夫人,田老夫人却是客气地说道:“老身年老眼花,世子妃随意点便是。”

见状,另一边的乔大夫人整张脸都黑了,她是姑母,是长辈,可这世子妃却偏偏让田老夫人先点戏,分明就是下自己的面子

“母亲,不如儿媳来替您点吧。”田夫人落落大方地从田老夫人接过戏折子,点了一段醉打金枝。

她合上戏折子交还给了百卉,然后才轮到乔大夫人点戏。

乔大夫人气得差点翻脸没接戏折子,可是转念一想,又有了主意,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她拿起戏折子随意地扫视着,皮笑肉不笑地道:“那就来一段寒窑记的第三折 好了。”

一听这戏名,女眷们已经是面面相觑,寒窑记这出戏在大裕还挺有名的,喜欢的女子也不少,问题是这是一出苦情戏,既然是苦情戏就免不了要哭哭啼啼一番。

今日的宴会是镇南王世子妃第一次宴客,照理说,应该点些欢喜的曲目,多些武戏逗众人一乐。

但是也没人敢说乔大夫人什么,戏折子继续往下传递着

戏台上唱过三段后,就轮到了乔大夫人点的寒窑记。

一时间,戏台上突然画风一转,唱起一段悲切切的苦情戏来。

寒窑记说的是宰相之女陆氏不顾父母之言,下嫁贫困镖夫李誉中为妻,并与父母断绝往来。后来李誉中入伍,陆氏独自一人苦守寒窑十年,才等回了成为大将军的李誉中。李誉中大红花轿来接陆氏去将军府,可是那时陆家早已经被抄家,陆氏的父母穷途落魄,还需要陆氏接济,陆氏思来,觉得自己娘家家道中落,自己又芳华不再,自惭形秽,配不上李誉中,就是不肯上轿,还非要和离,让丈夫另娶门当户对的佳妇。最后,李誉中深受感动,又娶了上峰的女儿为平妻,从此两女共侍一夫,成就一段贤妇的佳话

此刻戏台上唱的那一段就是陆氏悲悲戚戚地回忆当年,并哭着求丈夫另娶

乔大夫人是什么意思,别人或许不知道,南宫玥却是心知肚明。这位姑母是在讥讽自己善妒,容不下人呢

南宫玥不禁笑了,也就是一出戏而已,若是连这点小事都要在意,那自己早就要气得吐血而亡了。

乔大夫人只怕是在以己度人吧。

有些夫人也隐隐猜出乔大夫人应该是在暗示些什么,都是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花厅众的气氛渐渐有些怪异。

“呵”

这时,萧霏却噗嗤地轻笑出声来,虽然她的声音不大,但周围的一些人还是听到了,尤其是坐在她身旁的乔若兰,不由得转头看向萧霏。

只见萧霏聚精会神地看着戏台,看她入神的样子,显然是因为戏而笑的。

可是这不是在演苦情戏吗

乔若兰忍不住又往戏台看了一眼,戏台上扮演陆氏的戏子正唱到了情伤之处,委婉悲切,好几个女眷听得是泪光闪烁,可是萧霏眼中的笑意却更浓了。

乔若兰几乎要以为萧霏和她看的不是一出戏了,她忍不住问道:“霏表妹,这戏有什么好笑的吗”总不至于萧霏是以别人的疾苦为乐吧

这也不像是萧霏的性子啊

题外话

每天一章七千字。

我只是没有像别人那样分成两千字一章,然后就说一天有三四更

纵观全站,更新比我稳定,比我多,还能保证质量的真心不多吧。

第434章 彩头

萧霏转头朝乔若兰看去,脸上还带着笑。

在看这出戏的时候,她想的都是大嫂上次说过的话。

此时,听乔若兰问起,萧霏就自然而然地说道:“这陆氏实在是可笑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不顾父母硬要下嫁,乃不孝而这李誉中由着原配为自己苦寒窑十年,消磨了一个女子最璀璨的年华,富贵荣耀之时却另娶平妻,也就是比那陈世美之流沽名钓誉些罢了”

乔若兰听得瞠目结舌,一时说不出话来。

而萧霏却越说越是畅快,义正言辞地劝道:“表姐,这种曲目一般都是由那些家贫的秀才或者好高骛远的读书人瞎写的,你随便看看听听,当个乐子也就罢了,可千万别真的信了”

想到前两年,南疆有个富商的女儿平日里喜欢看戏,最后竟跟一个戏子私奔的事,萧霏觉得自己的担忧还是不无道理的。

乔若兰听得嘴角一抽一抽的,她什么时候说过她信了

可她又不甘心让萧霏占了上风,反驳道:“霏姐儿,你此言差矣。陆氏令人可敬之处乃是她不嫌贫爱富,下嫁李将军于式微之时后又苦守寒窑十年,乃列妇贞媛,是以几百年来为女子之典范”

两位姑娘之间的争执早就吸引了一旁几位姑娘的注意力,坐在萧霏左手边的一个姑娘忍不住出声道:“乔姑娘,我倒觉得萧大姑娘说得有些道理,自古婚事都讲究父母之命、门当户对,若是子女一个个都忤逆父母,那成何体统”

另一个姑娘也是肃然道:“不错,陆氏贞烈是为值得传颂的美德,但是百善孝为先,不孝可是大罪便是她后来接济了落魄的父母,又是烈妇,也不能说她前面所为是对,只能说她后来知错就改了”

平日里这些姑娘看戏时只是单纯地感动于戏中角色跌宕起伏的人生,感叹人生的种种悲喜,却不曾把现实与这些戏曲挂钩,如今细细一想,不少姑娘都觉得好些曲目都有些荒谬,那些个出名的西厢记、墙头马上什么的写的都是闺阁千金与人私相授受的故事,但事实上,便是南疆的民风再开明,也容不下姑娘家私相授受,在某些规矩严谨的府里,便是一碗汤药了结了姑娘家的性命,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姑娘们说得激动,声音便不自觉地拔高了一些,坐在庑廊边的几位夫人也被吸引了注意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