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五代枭雄 > 分节阅读 314

分节阅读 3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府无法收回,造成分给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百姓缺少土地,赋税却不变,收入就越少,迫不得己的时候,就会卖儿卖女。

杨琏知道,除了三武灭佛,还有一宗灭佛,不过这一宗暂时还在金陵,郭荣灭佛之后,周国的可耕土地增加,百姓也变多,实力大幅上涨,后来派兵夺下了大唐的两淮地区,国力更加强大,相反,大唐的国力就日渐衰落了。

北方一直战乱,佛教都如此昌盛,南方的大唐、吴越国比起北方,更加兴盛,甚至就连国君都信仰佛教。

果然,李璟听了,不免瞪大了眼睛,从佛主口中夺食,这在李璟看来,太不可思议了,如果这样做,佛主会不高兴的。

“这,杨琏,除了这个办法,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李璟问道,他不想灭佛,背上背叛佛主的罪名。

杨琏摇摇头,道:“陛下,佛教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微臣知道陛下信佛,原本是不想说的。各地的佛教拥有太多的财富,如果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国库不说立马充盈,至少也能度过眼前的危机。陛下,这些士兵都是魏国战死,如果家人得不到抚恤,日后与周国打仗,谁还会为国卖命”

这些道理李璟不是不明白,他很是犹豫了好一会。

杨琏见他没有果断拒绝,便继续游说,杨琏的目的不是想要彻底灭亡佛教,任何事情都是由利弊的,信仰佛教,能让百姓有寄托,在这个时候,属于精神鸦片,是必要的。但不能让佛教太过于壮大,所以杨琏提出了几个观点。

佛教可以继续存在,各地的寺庙也不会关闭,但在人数上,要有一个度,比如说大型寺庙,可以有两百僧侣,中型寺庙,可以有一百名僧侣,而小型的寺庙,只能保留五十人,这些人的数量,统统都要在官府登记造册。

造册有好处,一方面可以严格控制寺庙人数,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有恶人剃个头躲在寺庙里,美曰其名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寺庙靠什么来养活官府会根据人数,赠送一定土地,这些土地百年不变,只要僧侣们用心,就能保证生存,出家人嘛,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够吃就行了。

寺庙不能接受达官贵人的馈赠,尤其是土地的馈赠,如果暗中接受,一旦发现,官府就要收回土地。

杨琏一边想一边说着,李璟的眉毛宁成一团,灭佛,难道真的要灭佛吗虽说杨琏后来的话并不是要真正灭佛,而是要控制佛教的发展,但这在李璟看来,已经足够骇人听闻了。

李璟听罢,认真地想了想,道:“虽说有前车之鉴,但要朕作出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妥。”

杨琏见李璟还是不肯,只得叹息了一声,道:“陛下,这是最好的办法,这些寺庙多年来囤积了大量的钱财,收归国库,国家强大了,才能保全佛教的发展,微臣的这个办法虽然看起来不妥,却总比三武灭佛要好上许多,至少没有赶尽杀绝。”

李璟站起身来,慢慢踱步,思考了好一会,还是摇头,道:“杨琏,这件事情非常重大,就算要采纳你的意见,也要让朕思量思量。”

“陛下英明,一定会选择利于国家的选择。”杨琏说着,站起身来,打算告辞。

李璟有心思在身,也不便留下杨琏,便点点头,示意杨琏出去,继续向着事情。杨琏退下,走出了御书房,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明月挂在天上,杨琏摇摇头,这时候的和尚已经不准结婚生子,极大的限制了人口的发展,如今是乱世,人越多越好,将来养不下这么多人,还可以朝海外发展嘛。

杨琏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走出了皇城。李璟躺在软榻上,伸出手指头,揉着太阳穴,半响,问道:“高泽,杨琏的话你都听见了,你认为如何”

高泽手中捧着拂尘,走了过来,摇摇头,道:“陛下,这都是国家大事,奴婢不敢妄言。”

“唉,朕问你你就说,不要有任何顾虑。”李璟有些不满地说道。

高泽施礼,道:“陛下,佛教的事情奴婢不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似乎杨节度,不,吴侯所做的事情,目前来看,似乎还没有错的。或许陛下可以选择相信他。”

“选择相信他高泽,你真的是这样认为吗”李璟轻声问道。

高泽忙跪倒在地上,道:“陛下,奴婢市妄言,还请陛下责罚。”

李璟笑了起来,道:“是朕问你的,你不必如此。”说着,慢慢坐起来,离开了御书房,他也觉得有些饿了。

第八十九章 故人

杨琏的意见李璟听了,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他依旧在思考,大唐文学昌盛,佛教繁荣展,朝廷不少达官贵人都信仰佛教,如果按照杨琏的办法,必然会得罪不少人,这是李璟不愿意的。

可是要怎样才能开源,扩大朝廷的收入,李璟始终没有一个好主意。其他的办法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数月的时间,根本难以解渴。杨琏也不在意,既然天子不愿意采纳,他才不会去强求。

在金陵住了半个月,有消息传来了,蜀国出动了三百多艘大小不一的战舰,围攻南平国,南平国地势狭小,所辖不过荆、归、峡三州,国君高保融抵抗了一阵之后,赶紧派人赶往开封,向宗主国大周求救。

江陵是荆州重镇,地位不亚于襄阳,如今襄阳在大周掌控下,如果江陵落入蜀国之手,楚地与大周的联系就会被割断,这对于郭威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可是大周连连经历战事,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粮食的缺口很大,不能再动兵了。

这时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战事或在继续进行,或刚刚结束,各方势力的粮食缺口都很大,而且就算有粮食,无论是蜀国还是大唐,都会严密封锁边疆,严禁粮食流出。

在这种情况下,郭威一边派人安抚高保融的使者,表示南平是大周的属国,大周一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南平灭亡,郭威下令,关中积极囤积粮食,准备攻打蜀国,同时,襄阳方面,准备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军队,支援江陵,这部分士兵的粮草供应,全部由高保融负责。

“这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杨府里,杨琏感叹了一声,不管怎样,蜀国对于杨琏来说,是粮仓,如果蜀地连连出兵,那势必粮食消耗很大,大唐就无法从蜀国购买粮食。不过高保融占据了长江中游,尽做些打家劫舍的事情,哪里像一个国王蜀国打他,是正确的。

周国表态的消息传入大唐,对此朝廷议论纷纷,有人主张支援蜀国,毕竟天下诸国中,大周实力最强,大唐的敌人不是蜀国,而是大周。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蜀国也是大唐的朋友。

简单的军事会议上,面对群臣这样的意见,李璟摇头拒绝了,他不是不想,而是粮食钱帛严重不足,打仗,没有钱没有粮食没有甲胄怎么能行士兵们不可能饿着肚子去打仗呀。

杨琏也没有好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唐缺粮,杨琏又不是道士,能撒豆成米,解除大唐的粮食危机。会议商议了足足三日,最终决定让毗邻鄂州节度使作出一定反应,屯兵边境,名义上是为了防止乱兵进入鄂州,实际上待机而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