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能臣 > 分节阅读 15

分节阅读 1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盛王朝建立之后,萧子康为丞相,杨彦坡为太尉,秦懿为御史大夫,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三公”全都是“清流派”的骨干,杨彦坡也曾感慨清平盛世竟然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实现。

然而当他看到刘义臻钦定的皇位继承人刘彦锋的表现后,心中生出深深的忧虑在这样一位喜好武事的君主带领下,这样的盛世能够维持多久他们这一辈人辛苦打拼建立的新王朝,是否又会堕入像前霄那般的争斗轮回之中

在与太子刘彦锋的对比之下,燕王刘彦钧显然更符合“清流派”的期许。太子桀骜不驯、刚愎自用,燕王却是礼贤下士、亲近贤达;太子喜欢舞刀弄枪、骑猎射御,燕王喜好的是舞文弄墨、诗画风流;太子身旁聚着一群溜须拍马的粗鄙武将,而围绕在燕王身边的,都是饱读经书的文人雅士两者一对比,立判高下。

早在萧子康还在世时,他与杨彦坡有过一次深入交谈,认为老皇帝的儿子中,能够将清平盛世传承下去的就只有燕王刘彦钧。“清流派”在新朝建立之后的任务就是辅佐一位堪当大任的皇子,将盛世的基业发扬壮大,这位皇子就是燕王刘彦钧。

之后杨彦坡策划了“废太子”的方案,顺利将刘彦锋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为燕王扫清了通往至尊之位上的最大障碍。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的这一切举动全然是在“为他人做嫁衣”,最后顺利登上宝座的居然是默默无闻的晋王刘彦钊,而燕王则在老皇帝的一手安排下前往苦寒的北疆就国。

这一切,以杨彦坡为首的“清流派”看在眼里,却无可奈何,因为大事已定,想让燕王刘彦钧登上宝座,或者是现皇帝主动“让贤”,或者是燕王举兵夺位。

杨彦坡乃当世名臣,他深知如今的安定来之不易,举兵造反这种事情想也不敢想,所以他成为辅政大臣之后的谋划,是想先观察这位新皇帝是否可造之才,如果像故太子刘彦锋这般不肖,那他就只能“为江山计”,行伊尹故事。

然而刘彦钊的能力出乎了杨彦坡的预料,这位新皇帝展现出来的天赋完全不亚于燕王,而且在刘彦钊的身后站着一个强大的崔氏家族,他的生母崔夫人对于时局的操控完全不弱于他们这些曾经叱咤一时的老臣。

这就让杨彦坡等一群“清流派”深感忧虑,他们似乎看到了前霄末年外戚干政的情形,因而在朝堂上总是极尽所能地排挤这些崔氏的族人和姻亲故旧,可以说崔宪推辞丞相一职,多少有着受到“清流派”排挤的原因存在。正因如此,刘彦钊登基之初,“清流派”就与晋原崔氏结怨不少。

此次有关“官凭马商”的御前会议是刘彦钊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召开的,他想通过此次会议达成两个目的:其一是想借以李元疾为首的军方力量对以杨坡为首的“清流派”施加压力,以平衡“清流派”排挤掉崔宪的影响;其二是想借“官凭马商”之事,暗中敲打一下萧鲎及其岳父杨坡,让他们收敛一些,不要老是与自己唱反调。

这两个目的可以说都达到了,但是皇帝刘彦钊的心里却并不踏实,他拿不准萧鲎这个纨绔会否真的收敛,更拿不准杨坡会维护这个女婿到何种程度,“清流派”会否就此与自己真诚合作。

“清流派”对于晋原崔氏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成见,认为他们一旦得势必定会弄权干政,将大好的江山败坏。但刘彦钊的想法却不一样,他刚登基不久,手中权力并不稳固,此刻他能依靠的就是来自母亲家族的支持,晋原崔氏是老皇帝和他一手提拔上来的,是帮助他稳固政权的盟友,并不是敌人。如今两派闹得这般不愉快,作为皇帝,深感自己的龙椅并不安稳。

更何况“清流派”原本支持的是燕王刘彦钧,而崔氏对新皇帝则是鼎力支持,两者之间的温差决定了刘彦钊倾向于以崔氏为代表的“京晋望族”一派,而不是“清流派”尽管在高祖时期,“清流派”为建立江山立下了血汗之功。

杨坡也感受了“清流派”与新皇帝之间的裂痕,也曾试着弥补双方间的嫌隙。虽然他有诚意这么做,但“清流派”的其他骨干并不认可,他们对于身处深宫之内却摆弄权术的崔太后极度反感,每每杨坡在朝堂上摆出一番“和解”的姿态时,都会被自己人拆台。最后与其弄得两边不是人,倒不如当好“清流派”的首领,杨坡也不再顾虑与崔氏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变得更坏,与同僚们通力阻击崔氏的力量在朝堂上扩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萧鲎这位纨绔公子却是杨坡最不放心的“自己人”。首先他是萧子康的儿子,系出名门,理所应当地被“清流派”所认可,但他的为人处事、为官为政却总摆脱不了一个“贪”字,这一点又饱受时人诟病。再者萧鲎是杨坡的女婿,于公于私后者都必须要维护于他,也正是有这么一位靠山在,萧鲎做事情越来越大胆,杨坡虽然多番劝解、敲打,仍然不知收敛。

杨坡不知道的是,正是有这个不成器的女婿在,他“中太尉”的位置才坐得稳有了萧鲎这个满是毛病的女婿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皇帝才放心大胆地让杨坡继续担任“三公”。而通过这一次在御前会议上的“敲打”,皇帝和杨坡也在互相观察,想看看效果如何。

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令双方都感到满意的,萧鲎夹着尾巴做人,他的丈人在朝堂上也很少出言反对皇帝推出的“新政”、任免的“新人”,刘彦钊感觉来自“清流派”的阻力减轻了不少。

皇帝也没有继续对萧鲎穷追猛打,杨坡确信那场御前会议上,皇帝的“敲打”就真的只是“敲打”,只要他在朝堂上遂皇帝的心意,萧鲎和他就不会有什么麻烦,这对君臣之间还算是有些默契。

然而这般“和谐”的朝堂也就维持到弘文五年的年底而已,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将彻底改变老皇帝为新皇帝精心构建的权力班底。

下一回主角回归,激烈的权谋之争的大幕即将拉开在此之前,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本章完

第26章 旧友相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