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5(1 / 2)
他知道,也许只有从当时惨烈的战场上走下来,他才能完全的体会李牧的心情。
不科幻也不烂漫,只有残肢断臂。
第十卷终
:。:
写在“高级饲养员”之前
第十卷到这里就结束了,构思里是这样的,快速突击队切割了新月旅主力部队之后,新月旅撤退,然后被工兵营阻击,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刘贵松和杨青松阵亡,反正挺惨烈。
维和部队这边要全歼新月旅,剩下一百几十号人逃跑。但这里面有个问题,能不能这么写。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写。弟兄们心里明白。说起来也是没用遗憾的,毕竟步枪心里最想的是弄死南朝鲜步兵营,目的达到了。
嗯,新月旅这里有个尾巴,往后能用就用上,不能用也不可惜。说句心里话,这个叼书步枪写得难受,弟兄们也看不尽兴,但步枪还是要写,就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二百多万人是真的有那么一股精神,是真的在背后给咱老百姓撑腰。眼下这个境况,谈奉献太奢侈,但如果都不谈,那就什么都没法谈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步枪尽最大的努力写好,有毛病弟兄们指出来,步枪改之,没毛病弟兄们就砸点票支持,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咦,其实是有这么一本不是写退役特种兵保护校花到处撩妹被妹撩的书的。
更新问题一直是弟兄们诟病的,步枪心里比大家更着急,可着急解决不了问题,我太想多写点了。弟兄们还是多担待吧。有些弟兄说,好,我担待你,那我不给你投票你也担待我。步枪还是脸皮薄啊,从那之后就再不敢章节尾求票。大家应该发现了,哪天求票了,肯定是那天更新的字数多。
盗版问题,这个问题就不多说了,国府相关部门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步枪天天在那喊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说到底,还是讲良心。作者写一千字一万字,读者花相应的书币去看,天经地义。
枪二营这边,也就是正版读者群,步枪当然是知道的,最好的感谢就是多写多更新。但其他一些感谢的话,依然是不说心里不痛快。
感谢弟兄们两年以来的支持,感谢弟兄们提出的大量建议,感谢弟兄们提供的大量角色,感谢所有的老兵们的支持,感谢枪团所有弟兄的每一个订阅每一张月票每一张推荐票,感谢弟兄们持续的打赏。
这牧哥还没当上将军,咱们啊,还得继续。
第915章 上校正团饲养员
胜利农场是隶属军区联勤部的农场之一,有年头了,挺大,每年能上缴两千多万元的收益。
东南难得的平原之上,胜利农场内场和外场。外场是各种各类的经济性农作物,大片大片的,四季蔬菜棚更是一眼望不到尽头。内场是猪圈牛栏之类的养殖区域,在上风处,便是农场基地驻地了。
三两栋二层小楼大院子和好几排板板整整的平房,在果树下花丛间,就是农场管理处的办公居住区域。一个部队营区该有的这里都有,但怎么看,这里都更像是农场主的僻静大院落多一些。
农场的机关通勤车市一辆老掉牙的三菱帕杰罗,哼唧哼唧的除了喇叭不响哪里都响,跑起来像老水牛一样粗粗地喘气,汽油发动机开出了柴油发动机的噪音。
李杭朋坐在副驾驶上一口一口地抽烟,风从打开的车窗那里呼呼地灌进来带着远处稻田的香味,一望无际的广阔的茶树更令人心旷神怡。只是他的紧缩的眉头,从出来到现在就没舒展开过。
开车的是三级军士长钱国坤,迷彩帽歪歪斜斜的戴着,扯着嗓子对李杭朋说,“处长,上面是抽了什么疯,咱们要的是饲养员,居然派过来一个上校正团干部,这是要干啥呢”
李杭朋大口的抽着烟,郁闷得很。
副团级农场,李杭朋中校正营高配是管理处长,下来个上校正团,命令里还明确说是过来担任饲养员的,李杭朋从军十八年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荒唐的事情。
到底谁指挥谁呢,这是李杭朋头疼的原因。
但通知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要过来的,就是饲养员。
老水牛沿着机动耕道席卷着灰尘随着路面的起伏上窜下跳的来到了农场南大门,远远的,李杭朋看见大门外岗哨一侧大树下,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军官站在那里,背着迷彩背包,脚边放着迷彩行李箱。
一名身着常服的上校在陪他说话,路边停着一辆迷彩豹。
在李杭朋和钱国坤眼里,上校正团就是大官儿,距离最近的市集都有十几公里的胜利农场大多数时候是另一个世界。别说领导视察,境外窃密组织的间谍对这里也产生不起来兴趣。
赶紧的下车,一边跑过去一边整理着着装。
钱国坤放慢脚步跟着李杭朋,赶紧的把帽子戴好,和李杭朋一起走到了那两名上校的跟前。
“报告胜利农场管理处副处长李杭朋”李杭朋敬礼,站直了身体,左边身子有些瑟瑟发抖。
“报告胜利农场内场士官钱国坤”钱国坤报告。
两名上校正是李牧和张以陌。
张以陌奉命送李牧过来报到,也就是说,从头到尾,既没有领导找李牧谈话,也没有什么组织部门的领导送他过来。升官和发配的待遇,区别就在这里。
李牧盯着李杭朋看,还礼之后,目光最终落在他的左腿上,“李处长,你的腿怎么回事”
李杭朋还没说话,钱国坤就抬了抬下巴,傲然说道,“咱们朋头以前打过仗,这左小腿就是那个时候没的。”
“呵呵,我是残疾人。”李杭朋笑着说,“二位首长,欢迎莅临视察。”
李牧再看李杭朋的目光就不一样了,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痛失战友的他,那根敏感的神经线还没有完全的恢复过来。
军区部队几十万人,有多少像李杭朋这样的隐没在角落单位里的官兵,在军区机关待了那么多年的张以陌都搞不清楚。
郑重地和李杭朋握手,李牧扭头对张以陌说,“你回去吧。”
张以陌点点头,道,“团长,那我回去复命了。”
“回吧。”
张以陌上车走了。
李杭朋打量着李牧,饶是心里有准备还是觉得吃惊。不到三十岁的正团,而且听刚才那位副团职干部的称呼,可以肯定李牧并不是技术型军官。高学历的技术型军官,三十岁左右的正团级不算稀罕。
很快,李杭朋就从李牧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熟悉的东西,也嗅到了一丝久违的气息。深邃的眼神当中,有着尘世间罕见的淡漠。不历经生死,是不会有这般的感悟。
钱国坤同样惊讶于李牧的年轻,比他还要年轻。按照正常的升迁,就算是十六岁军校毕业成为中尉,也要花上十二年以上的时间才有成为上校正团干部的可能。
十六岁军校毕业可能吗
说明此人的升迁,完全是在正常范畴之外的。
什么人才会被上级领导机关如此的另眼相看
三级军士长的钱国坤显然不会想不到,部队里面那点事,有些事情,小道消息比正式的通报来得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