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4(1 / 2)
此他们才要这么着急地清理出隔离带,建一个安全区域。
赵一云以为只是一阵风,于是没往心里去,继续向前扑打明火。
突然又一阵横风过来,这一阵更大了,整个山头的树木树冠树丛都朝南侧倒了倒,并且有一些要掉没掉的树枝树杈都啪啪啪的掉了下来。
“情况不太对啊猎头”赵一云一下子警惕起来。
为什么
因为山谷就是在山头的南侧
风向这么一边,大火很快就会朝山谷蔓延,山谷那么茂密的树木植被,这要是烧起来,李牧恐怕就剩下个十来斤了
陈韬也发现了风向的不对劲,在观察还没说话的时候,连续的横风吹来,好些燃烧着的树枝噼里啪啦地往山谷一侧的斜坡掉,还有一些零星的直接就被吹进了山谷里面去
就跟诈尸一样,陈韬猛地跳起来,去摁通话键的手都有些颤抖了,他几乎是狰狞着对话麦喊道:“李牧马上上来立刻马上撤离山谷听见没有”
李牧的声音很快回来:“我已经抵达谷底,我看见求救人了很快,我带他上去”
陈韬冷静了一下,沉声说,“李牧,注意你对面的斜坡,风向突变,大火已经开始从斜坡向山谷蔓延了一定要快”
赵一云他们都停下了动作,他们有心无力因为大火在他们无法触及的地方燃烧,因为火源是从上往下掉的,因此山谷斜坡上的树木是从树冠树丛那里开始燃烧
这样有什么后果
不断有燃烧着的或者已经成火红碳的树枝往下掉
一旦火势成了规模,就会像浇了汽油一样,不是一颗一颗地烧,而是整片整片地扩大范围,非常的厉害
最怕的还不是这个,斜坡再怎么烧,都很难影响到谷底的李牧,但是不要忘了,斜坡上的零星火源不断的王谷底掉
如果谷底被点燃,只要有一点点火,在没有尽快扑灭的情况下,很快就会成规模,届时燃起一大片之后,整个山谷就会像是一个炉灶,而且是有大量燃料的炉灶
李牧包括那个护林人还有那条狗,就是这个炉灶里面底部的三只小蚂蚁
最最最关键的是,这种山火烧成规模的速度非常非常的快
情况之紧急无法形容,谷底原本是最安全的地方,风向一变,马上就成了最危险的区域
李牧的速度一定要足够快,在谷底大火成势之前,带着护林员爬上去
第260章 李牧无法磨灭的内疚
“大叔大叔”
李牧呼喊着,心情非常的急切,他眼眶里含着泪水。
不是被烟熏的。
眼前的一幕又一幕,和一年半之前多么的相像,他甚至有种错觉,自己穿越回到了一年半前,回到了那个刚入伍半年的新兵蛋子的时候
他的军旅引路人,他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人,吴军中尉,就是牺牲在这个山谷里。
那已经是接近零点,深夜了,四处都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不是形容句,是描述句。
那天的情况和今天的情况那么的相似。
五连接到命令,已经扑灭的山头发现浓烟,当时五连正在撤离的路上,部队已经下到半山腰。五连派出的是吴军、余安邦和李牧三个人,组成小组前往查看。一名干部一名士官和一名新兵,很好的组合。
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任务,上级要求,只需要查明情况,这种复燃的情况本来就多见。更关键的是,当时五连已经连续奋战了二十个小时,兵们早就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而且他们是最先到达火场的,那时候是上午,没有足够的照明器材,根本不适合在夜间扑火,就是这样,五连乃至整个二营,都坚持到了零点,一直到远在几百公里的兄弟部队,某步兵师的大部队赶到接替,这才开始撤离火场。
但是,五连乃至二营乃至第三旅,从来没有让别人擦屁股的传统
一声令下,五连派出了侦察小组,探明火情,通报某步兵师。
大部队在撤离,吴军带着余安邦、李牧,朝着大部队相反的方向走,上山,沿着原来进攻的路线,再一次朝已经成了一片灰烬的火场走去,向着那冒着烟的山头。
他们顺利抵达了那座山头,就是当前陈韬他们所逗留的位置。正如所料,那是暗火,还没有完全燃烧起来,吴军他们赶到得很及时,但是面积很大。他们三个人决定动手进行扑灭,在可以努力消除一个源头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去消除,尽管他们只是接到侦察的命令。
然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几阵强风之后,那一段的暗火彻底地燃烧开了,火势越来越大,面积扩张得非常快。
吴军果断下达撤离命令,就在他们飞快地原路返回的还没走多久的时候,突然发现,来时的路已经被不知道什么时候复燃的大火给阻断了,那火势更大更加难以扑灭,因为第二次燃烧的是粗大的树干
李牧害怕得都要哭了出来,就连当时已经是班长的余安邦,说话都颤抖了。深处大伙的包围之中,眼看着大火一寸一寸地向自己逼近,那种发自内心的恐惧绝对不是任何人有机会感受的。
完全可以试想一下,有一天你在上学,老师在讲课,上的语文课,讲的是一篇很美丽的文章叫做,突然一个神经病手持砍刀冲进教室,见人就砍见人就砍而你座位靠近门口你清楚地看到那神经病狰狞的面孔和发出的慑人心扉的呵呵的笑声以及那诡异的笑容还有那滴血的砍刀他朝你挥刀的时候,你如果不拉裤子,那么我跟你讲,你小子天生就是当土匪的料
当时,李牧就是这种心情,而余安邦显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吴军非常沉着,他冷静地观察了火场的形势,果断决定:“从这边下山山谷”
很危险的一个决定,但,没有第二条路
大火已经逼近到他们感觉到衣服都要燃烧起来的程度。必须要立即作出决定,否则当大火团团围过来,那就只有等死这一条路。
山谷,这个山谷,一片漆黑,当时吴军他们是从东侧斜坡往下走,根据植被树木向上生长的自然规律,慢慢地往下摸
更加糟糕的情况发生在开始下山不久,所有的手电都没电了使用了整整一个上半夜,当然会没电
李牧为什么向陈韬提建议要带双份的手电和双份的绳索,因为当时李牧三人就在这上面受到了教训
如果有手电,如果有绳索,那么,吴军排长就不会牺牲
摸黑走,什么都看不见,不幸中的万幸,人手都有一把和人一般高的铁扫把,吴军在前面,他用自己的铁扫把当拐杖,用来探路
吴军让余安邦把李牧的铁扫把当做绳索来,横起来,吴军抓前头,余安邦抓中间,李牧拽着后面,充当绳索把三人连起来,基本上就是脚尖跟着脚后跟地走,否则根本看不见前面的人
余安邦用他的铁扫把进行第二次探测,跟探地雷一样,不断地戳地面,确保没有镂空的地方。
这么看,很明显,李牧被摆在了最安全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