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4(1 / 2)
的意思。”姬老庄主狞笑着说,举手一挥叫:“岚儿,你先动身,抓住那书生,一了百了。”
“是,爹。”姬少庄主恭敬地答。
一行人接近官道,方看到姬惠之婢俩站在道上发呆。
“人呢”姬少庄主急问。
“就是奇怪。人不见了。”
姬惠惑然地说道:“按脚程,他最多只能走一里半里,可是不但人不在小径,女儿追到这里,根本没发现他的踪影,女儿和小塑分向两端追了两里地,没见到人才转回来的,他像”
“快搜这附近,他一定躲起来了。搜”
搜遍附近的竹林,鬼影全无。跟本没看到半个人影。
等姬老庄主的人到达加入搜索,仍然毫无发现。
徐飞龙根本不曾走远,他离开姬惠,人一进竹林便躲在一旁,仔细察看动静,不但看到韦胜被胁迫的经过,更知道了姬老庄主下令捉到他灭口的可怕阴谋。
他等姬老庄主动身后,立马从另一个方向越野而走,放开身法急速南下,先一步走在姬少庄主他们前面去了。姬少庄主回头搜,又哪能搜的到他的踪迹。
此地到九华,有两条路,路程相当远。
走大路官道就是经铜陵到青阳,走小路则是经南陵到青阳,九华山就在青阳府的南边。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往日大江上下涌来九华朝山的信徒众多,特别是九月初地藏菩萨佛诞,十余万信徒一起涌到,下江来的人在铜陵登岸,上江的人,则在池州起程,盛况空前,其中江湖人士也不少,可谓是罪案高发期,这时候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每年都要不明不白的死掉或是走失三五百人,偷、抢、拐、骗、劫各种罪恶营生相继开张,可即使如此,每年这个时候信徒们仍然前仆后继年年来朝山进香。
第二百五十章 竹
古人的信仰现代人是很难理解的,为了前来进香还愿很多人埋骨沟渠死也甘心。
即使是平时,九华山进香的人仍然全年不绝。
徐飞龙并未换装,不过这次就没再雇小厮担行李了,背了包裹提了书琅,一口气赶到繁昌,为怕被人发现,雇了一乘山轿,走南陵直奔青阳。
他知道姬少庄主必定已将消息传出去了,所以雇轿掩起行藏。
南陵到青阳有近百公里路程,一天肯定走不到的,要分两三日才行。
这天午后不久,轿子抵达了竹潭镇,这里已然距青阳不远,只有二十多里了。
这是一座小镇,当地人当然不会称自家这里为叫镇,直接就叫竹木潭,这名字猜也知道必定是竹林密布,而在竹林间则生活着六七十户人家。正是茂林修竹桃园圣境。
镇子的南边,便是九华山伸出来的余脉。小山岗连绵不绝,满山青翠,田野一片青绿,风景相当优美,一切看起来皆显得和平安溢,道上行人也不多,看不出任何的异象。
徐飞龙的轿子一进镇口,他却从轿帘的缝隙中看出不吉之兆来了。
按照他在路上的观察,眼下正是农忙时节,镇中应该不会有许多闲散的人走动,但此时街道两旁站了不少人,老少妇孺甚多。而且一个个全都脸带惊恐和好奇,一个个昂首向西望着,仿佛有啥热闹好瞧,那儿正是镇中心的唯一十字街口。
十字街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但都站得远远地,所有的目光,皆向西街左首第一家店铺集中。
那是一家杂货店,店门外的棚柱上,挂着些草鞋、女子香包、竹扇子、小型的提篮、竹扒子之类等等出售的杂物。
长凳上,安坐着两位丰神绝世,玉面朱唇,身材修伟的年轻书生。
看相貌,一眼便可看出是兄弟俩,年龄大的也不过二十二三岁,弟弟大概也就十五六。
戴儒巾,穿月白色衣袍,俨然就是儒生。书生佩剑在当下是很流行的,毕竟江湖险恶,拿着把剑在身上别人也要畏你几分,只是他们拿剑的姿势与江湖人不同,挂的很奇怪。剑把高高地伸至左肩下面去了。
这是书生的传统佩剑方式。平时的时候左手挽着剑身,像在抱剑。毕竟书生力气一般都不大,赶路的话这样拿会轻松些,也显得很有品味。
书生拿剑除了装酷之外,难道还真要跟人厮杀吗
何况这种佩剑拔剑不易,而且必须反手向上提拔,麻烦得很,读书人本来就不能用剑来评理。也评不过。
两兄弟笑容可掬,坐在长凳上泰然自若。
棚口,两名佩了短剑的十三四岁小书童,正分别揪住一名大汉的发结向后下方拉,一手擒住大汉的右臂扭至身后,用的是传统的擒拿手法,将这两人制得死死地。
大汉身材高,书童身材矮,因此,两大汉头向后仰,肚子向前挺,这样子很不容易站稳,而且重心不稳要向后倒,他们一直处于这种尴尬的平衡状态,毗牙咧嘴吃足了苦头。又难以反抗。
“叫他们招供。”
年长的书生笑嘻嘻地说道:“强买强卖,都该送官查办。谁先招出同伙在什么地方,谁就可以少吃苦头早些滚蛋。”
“听见了没有谁先招”一名书童问,右手逐渐加劲,大汉的腕部徐徐向内迫紧。
放手放手”大汉鬼叫:“他他们都都走了,现在我也不不知道他们到何处去了。”
“你大概骨头生得贱。想要松松了吧”小书童微笑着说,劲头渐增。
“哎哎唷请请不要”大汉厉叫。
轿子到了,轿内的徐飞龙叫:“停下来。”
轿停下了,徐飞龙掀起窗帘,笑道:“喂这里不是衙门的刑堂,怎么有人在这用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