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1(1 / 2)
。”
“此事也就不议了。”
“诸位还有其他要事吗”
赵风点了点头:“当然”
“钱粮拨付下来后。”
“如何分配”
“多少用作民政,多少用作军粮。”
“还有就是,想要恢复中山国全部赋税,需要引入大量流民。”
“这也需要不少的钱粮”
长史沉吟了一下:“既然这样。”
“那就只好把三成军粮,削减一些,用来安置流民了”
“反正目前中山国的军粮,也用不了多少”
赵风听后,皱起了眉头:“削减军粮,只怕不妥吧”
“如今中山国没有战事,但我们也不能保证,明年中山国会不会有战事。”
“如果出现了问题,又该如何”
“尤其是,现在又需要新招募两千王府卫戍。”
“将来肯定还会继续招募,削减军粮之事,不必议了。”
长史想了一下:“今年因为钱粮拨付问题。”
“什么利民之事,都没有颁布过,什么利民之事,都没有做过。”
“明年肯定需要大量的钱粮来做这些事。”
“除了削减军粮,还能削减什么”
第二个百七十四章 一起表演
赵风也同样清楚。
只要等长史招募王府卫戍的事情办完。
肯定会变本加厉
那时,自己可能又会有麻烦了。
没办法。
最近事情发生的太多、太快。
连大将军、太后这种位高权重的人,都说死就死了。
大家肯定都没什么安全感。
如果最开始长史没有和赵风明着争权夺利。
那么现在肯定不会这样。
既然已经撕破脸了。
长史就更没安全感了。
所以只能老实起来。
赵风两手一摊:“没什么好办法。”
“只能用王爷的食邑去填补。”
刘稚还没开口。
长史抢先说道:“那怎么行”
“王府卫戍已经招募的差不多了。”
“如果没了粮食,这两千人吃什么”
“就算这些士兵不用吃。”
“王爷总要吃吧,王爷又吃什么”
赵风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我知道。”
“我这只是提一个建议。”
“长史既然不同意。”
“那就由长史想办法好了”
长史皱眉道:“赵国相不是想公报私仇吧”
“我自认,最近没什么得罪赵国相的地方。”
赵风罢了罢手:“长史想多了。”
“我这是真没办法。”
“再说,就算我想公报私仇。”
“我难道跟王爷有仇”
“还是说,长史认为自己就是王爷”
刘稚听后,表情微动,但是没有具体的行动。
长史直接赵风,怒道:“你”
“你胡说八道”
“我这是替王爷想的。”
赵风笑道:“我知道。”
“我就说说而已。”
“别那么较真”
长史冷静了一下:“赵国相,这话可不能乱说。”
“再说,赋税、杂税之事。”
“本就是赵国相负责。”
“这办法,自然也要由赵国相来想了。”
“反正动王爷食邑之事。”
“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赵风摇了摇头:“此言差矣”
“中山国本来就是一个烂摊子。”
“如果没有我之前的举措。”
“如今的缺口只会更大。”
“我只是负责征缴赋税,如今已经全部征缴完毕了。”
“至于缺口之事,那是由于壮丁太少的缘故。”
“这就不是我想如何,就如何的了。”
“要不,就让王爷上表文书,说出中山国的实情,让朝廷减免中山国一些赋税吧。”
刘稚摇了摇头:“没用的。”
“中山国之事,又不是个例。”
“我们虽然没有上表文书,但是有其他郡国上表过类似的文书。”
“朝廷根本不会管。”
“想要减免赋税,那是不可能的”
赵风沉吟了一下:“春播之时。”
“我以个人名义,向中山国内的世家豪强,筹集了不少钱粮。”
“这些钱粮,都是用来安置流民。”
“不如,王爷也用自己的名义,向中山国的世家豪强去筹集吧”
长史摇了摇头:“此事不妥”
“怎么能用王爷的名义去筹集呢”
“不如,继续以赵国相的名义去筹集吧”
赵风罢了罢手:“俗话说。”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我之前欠的债还没还,长史以为,这些世家豪强,还会借吗”
“既然长史认为以王爷的名义不妥。”
“那就用长史自己的名义去借吧。”
长史罢了罢手:“我的名声可没赵国相好。”
“世家豪强,肯定不会借给我。”
“我是借不到的。”
赵风两手一摊:“那就大家一起想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