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97(1 / 2)
排,奥运许海峰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已不再是单纯的名字了,而是人民渴望的符号。
而诺贝尔奖所蕴含的价值,经过央视等媒体的讲解之后,更是引爆了10月5日的黑夜、
车,走的更慢了。
快到北大校园的时候,更是水泄不通。
“下车步行吧。”不知是谁号召了一句,学者们纷纷走下了车。
宽阔的马路上,挤满了来自各校的学生,工厂的工人,以及本地的居民。
大家有的在兴奋的聊天,有的在高喊口号,试图组织一支新的游行队伍,更多的人,只是敲响手里一切能够敲响的东西,脸盆、饭盆、铁锅、痰盂
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学者们互相看看,尽皆失色。
他们在车上的时候,还感受不出来,此时下了车,才体会到了这种浓浓的胜利的气氛。
“杨锐是世界第一”
“中国生物,世界第一”
“北大生物,世界第一”
旁边,猛的有人吼了一嗓子,附近就全乱了。
那些组织了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的小队伍,齐心合力的喊出口号,然后就会得意洋洋的看向四周,有类似规模的队伍,就会喊出现编的其他口号,整个流程,就像是军训时的拉歌似的。
群众玩的无比的开心,学者们挤的是满头大汗。
终于进入到北大校园,却见周围是更多的人,更吵的声音,更乱的环境。
边虎眼睁睁的看着一名学生,一只手举着麦克风,一只手抓着白酒瓶,骑到音响上,高声道:“各位同学,各位老师,社会各界的朋友,我今天真高兴,我做过知青,当过工人,刨过地,放过牛,当过木匠,做过车把式,我平生最高兴的两件事,一件是通过高考,上了大学,一件事是今天,看到我们北大的杨锐,得到诺贝尔奖,我觉得,我上大学,就是为了看杨锐得奖的”
“好。”下面的学生,就像是演唱会的观众似的,配合的完美无缺。
“借着酒劲,同学们,让我再赋诗一首:冬雪未至奖先至”
不止边虎看的目瞪口呆,大部分学者都看傻眼,听傻耳了。
“蔡教授,杨锐呢”老谭使出浑身解数,才算是走到了前面。
蔡教授使劲咳嗽一声,道:“好像不在实验室里。”
“啊不在”
“不在。”
没等老谭说什么呢,葛兴邦先是质问道:“杨锐人都不在,也不通知一声,叫我们跑这么远冤枉路他这就当自己是大腕了吗
”
蔡教授瞄了葛兴邦一眼,道:“我本来想要通知的,后来,科委和科院的几位领导提出要做个庆祝的计划,就请我们一起来了,就在我们北大的会议室谈,不算冤枉路。”
葛兴邦一阵目眩,问:“庆祝什么”
“庆祝杨锐获得诺贝尔奖,我们科学界总得有所表示吧。”蔡教授呵呵笑两声,道:“咱们按部就班的做事就行了,其他学科也会派代表过来的,物理化学的,中文的外文的,各个院系一分,没有多少时间给我们单独做庆祝的。”
蔡教授的话里带着体谅的感觉,却让葛兴邦的心里拔凉拔凉的。
请假条
今天的章节未能完成,请假一日。
第1360章 散发着金光的男人
一片喧嚣之中,杨锐反而悄然回到了家中。
看着电视机里不断露面的杨锐,景语兰有些不真实的感觉,问:“这就得奖了”
“这就得奖了。”杨锐呵呵的笑两声,伸手搂住景语兰的肩膀,嬉皮笑脸道:“怎么样,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抱一抱”
景语兰被他说的脸一红,道:“不要说。”
“说一下有什么关系呀。”杨锐乐了。
“不要你说。”景语兰自己说着说着,轻轻的投入杨锐怀中,将下巴搭在他的肩膀上,问:“你不用去实验室吗”
“今天不去了。”
“会有很多人庆祝吧。”
“让他们庆祝吧。”杨锐耸耸肩。
景语兰有些醒悟过来,诺奖已出,杨锐自然是出尽风头,却是没有必要再踏浪而去了。
“我们庆祝我们自己的。”杨锐说话间弯下腰,将景语兰整个抱起来了。
景语兰轻叫了一声,抱住杨锐的脖子。
翌日。
杨锐睡了一个饱饱的懒觉,又吃了顿饱饱的早餐,才出门将自己的自行车好好的擦了一遍。
景语兰有些担心的问:“要不要让学校里派辆车来,或者换身西装”
“我是农民的儿子嘛,电视台都说了,我弄一身西装,坐轿车像什么样子。”杨锐半真半假的说。
景语兰被他说的笑了起来,一边给他整理衣服,一边道:“你家里人的档案,说不定都被人给翻遍了,还说农民的儿子,人家能信吗”
“能翻档案的也不是一般人了,再说了,农民的儿子不是我说的,是央视说的。恩,我自己是不能说了,谨言慎行。”杨锐用手在嘴上虚划了一道,表示封口,等跨上自行车,骑走一截,还远远的摆手道别。
景老师嘴角不禁溢出一丝微笑。
杨锐蹬着自行车,慢悠悠的往北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