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2 / 2)
曾国藩这个满清总团练大臣,并非空手套白狼,什么都从最初开始。他的关键作用是把一团散沙聚拢起来,把分散的地主武装集中起来,统一调度,统一指挥。
其实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军事组织方式。如果满清政府不闭塞的话,他们应该知道美利坚合众国一直就是这种方式。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其实就是一个民兵大队长。
美国后世一直坚持的居民持枪法,就是这个军事制度的延续。人人都是民兵,这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公民权不是说说而已,人人都要拥有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人人都要保护它。
既然是主人,当然就该想拥有什么,就拥有什么。想剥夺我持枪权,门都没有。反倒是你,政客当腻了,你也别在那坐着了。所以,美国的政客们,要想继续吃这碗饭,哪怕你玩状告上帝的闹剧,也别反对居民持枪。
据说凡是反对居民持枪的政客,无一例外,都被赶下了台。换一句话说,所有在台上的政客,都是支持居民持枪的。可见在美国,自从建国以来,居民持枪,或者叫做全民皆兵,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一个不用特别注意就自然存在的事实。
再说,没有枪,我如何保证我私有权神圣不可侵犯神圣不可侵犯,当然是我有自由用任何手段,只要我觉得必要和合法就行。取消我持枪权,不是先定下我的这个权利受限制
尽管居民持枪在美国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满清统治下,这就变成了一件非常重大的变革。曾国藩得到满清中枢特命,来主持团练,这当然是给了汉族的地主乡绅绝好的机会,壮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同时也必将激起他们的斗志和潜能,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誓死保卫自己的生命财产。
在这之前,满清统治下的团练,是一种经过官府特批的临时武装,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危机成立的。事情办完以后,就必须解散。
比如这次抓冯云山的人就来自这样的组织,这在吴仁晓的情报中有专门说明。根据这份情报,抓住冯云山的这个团练头领叫王作新,是紫荆山区一个乡村的地主,曾经考取过秀才。
王作新见到冯云山到处鼓动村民,传扬基督教,反对清政府,就申请到县府,重新兴起团练,再一次捉获了冯云山。
麦轲知道,真实历史中,冯云山在准备起义和发展前期,是实质上的军师。在太平天国原来的制度中,军师是总执行官,而国王只是名义上的首脑。可见其关键作用。
到目前为止洪秀全等人本身的准备,包括宣教,招兵,粮草装备,都是冯云山一手筹划和操办,穿越成员跟他对手的那位弟兄,还没有完成超越。
这件事情必须先解决。于是麦轲启用了特殊通道。
呼叫一发出,麦轲的三哥冯运陕就接听了。
“麦轲,我在等着你。我已经知道冯云山被抓。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准备穿越。现在我们怎么办”
“三哥好。你现在何处”
“我正在去桂港的路上,知道你就要回来。”这时声音变低,听冯运陕说道“还有,洪秀全也一起过来了。估计也是得到了消息。”
“也好。这件事情他本应参与。我也需要和他了解一些冯云山的情况。”
他要求冯运陕带着洪秀全今天晚上在桂港见面,地点就在彼得的军舰上。
对历史上真实的冯云山,麦轲是作过调查的,所以了解他的一些大概情况。他生于一八一五年,死于一八五二年,年仅三十八岁。又名乙龙,号绍光。和洪秀全同乡,也是客家人。
冯云山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他能作太平天国的军师,可见他对这些学科都很精熟。太平天国的历书也是他编写的。
要知道他是在在哪里编历书的,就更对他的大才感慨不已了。他是在坐牢的时候完成这件事情的。这个历书要对照当时满清的时宪书,也就是官方的历书,又叫夏历;又要基本采用阳历的系统;还要遵循圣经中的历法原则。同时,监狱也不会给他预备参考资料。
冯云山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官封南王,尊号七千岁。去世的那年六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冯云山被埋伏于此的清军江忠源部炮火命中,伤重身亡。
作为最早的核心成员,太平天国起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冯云山促成的。如果他不是过早去世,也许天京事变不会发生,杨韦内乱不会出现,石达开也不会愤而出走。太平天国天王级别的人物中,麦轲对他惋惜最甚。
傍晚时分,船队到达了桂港,冯运陕和洪秀全已经在那里等待。麦轲把彼得介绍给洪秀全,说是来帮忙的外国友人,和我们的信仰一致。
冯运陕见了彼得一楞,这家伙和那个彼得相似,但是什么时候成了海军司令,又什么时候娶了夫人原来彼得成婚只有加文他们几个献唱的人知道。
彼得见冯运陕傻了眼,高兴得咧开大嘴直乐。也不给他解释,冲他眨了眨眼,就把他交给了麦轲去负责回答他的问题。
抛下这三个人,彼得去照看卸货。他把军舰开来,自然不会空跑一趟。军舰的底仓,藏着一千支最新式燧火枪,是给未来的洋枪队预备的。除了枪支,还有弹药和预备配件。彼得这次是把海军仓库搬了家。
这时哈俐等国际友人精神焕发地忙和开了。在航行的路上,这几位都是忙得很。麦轲给了他们权利,可以在船帮和海盗中间选择洋枪队员,名额暂定五百。另外五百必须是真正的洋人。这首批洋枪队员现在正在当搬运工。
这时,麦轲和冯洪二人已经进入军舰的会议室,还没坐稳,洪秀全就急着说,“麦轲,快想办法救绍光没有他,举事绝难成功。”
第49章 秀全推崇云山
看到洪秀全着急,麦轲安慰他道,“洪弟兄少安毋躁。你先把情况说清楚,救起人来就会更有把握。听说冯云山已经是第三次被抓,这次是什么原因,如何被抓的”
洪秀全按奈住心中的焦虑,说道,“绍光和我是从小的朋友,他比我只小一岁。他住在邻村,离我家三里路。他的家道虽然殷实,他自己却靠做蒙馆塾师为生。我和他小时候一起玩,后来又一起上学,他作塾师的时候,我都和他一起,可谓非常熟悉,志同道合。
“道光二十三年,我们一起创立的拜上帝教。说实话,如果不是他打定主意,意志果决,我还真是难于走出这一步。所以借基督教的名义准备起事,与其说我挑头,不如说是他为主。
“我和绍光是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开始建立拜上帝教会众的。那时和绍光以及其他几位同道一起,到了光东北部山区,打算在八瑶山区建立根基。虽然历尽艰辛,成效却不大。
“同去的人有的动摇了,跑回了家。就连我自己也犹豫不决,最后打定主意先返回老家。绍光却没有动摇,不但没有回家,还继续向西,不久就到了光西的紫荆山区。
“那时绍光实打实地一无所有,和圣经上描述的那些门徒一样。他到了一个叫做古林社的小村,想找一份雇工,也好有饭吃。可是等了一天也没有人雇他,只好在一处路边小店暂时住下。
“第二天,还是没人雇他。绍光只好向店主借了一个粪筐,捡拾牛粪,然后卖给农民,换点粮食度日。
“他一个殷实人家的少爷,不但放弃了优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