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1 / 2)
深不可测,常人难以揣摩。
“子房,我记得你曾说过,若我征讨百越国回来,你就给我意外惊喜。”楚云斜过头,问道。
张良神秘笑道:“既然允诺,自然会有惊喜,要不你猜猜看。”
“能让我惊喜的东西,只有三样。”楚云道。
“哦,或许我的惊喜在你的意料外。”张良道。
楚云道:“像我这种没追求的人,不会有太多欲念,子房的惊喜,又能让我心动,如果不是碧血青天蒿,那就是有关楚氏的情报。”
“那第三种惊喜呢”张良又问。
楚云道:“如果前面两个都不是,子房肯定知道了芷兰的行踪。”
张良竖起大拇指,道:“苍生涂涂,天下缭燎,诸子百家,唯我纵横,子之谋,吾不如也,若君先生二十年,天下就不是独属秦。”
楚云哑然,张良太看得起自己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天命所属,大势所趋,谁都改变不的命运,论用兵之道,他自认为不如王翦。
张良静静盯着楚云一会,道:“你让我想起一位故友,他也是天纵奇才,当年如你一般意气风发。”
“谁”馨月好奇问道。
所有人都对张良推崇的人感到好奇,而他把那人拿来和楚云比较,称为天纵奇才,必是了不起的人物。
“莫非师弟说的是他”张照严肃道。
提起那人,他也是很敬佩,可惜命运捉弄,斯人已逝,再不能看见他了。
“看楚兄弟的表情,肯定也知道我说的人是谁了吧。”张良笑道。
楚云沉默半晌,道:“子房乃韩相之子,能与年少的你相识,又是贤能者,放眼韩国,能数过来的就只有韩非也。”
韩非乃韩王之子,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荀子弟子,他善著书论说,得到秦王赏识,是集法家思想大成者。
嬴政顺着他的思想引导,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秦能统一天下,韩非的作用不可小觑。
韩非曾上书韩王,想要通过变法改革使韩国变强,但他的主张一直得不到韩王的采纳,认为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怒而退居著书。
可惜生前得不到重用,死后各国君臣争先研读他的著书,但真正懂得他的人,吸收韩非思想的人,却是陷害处死他的秦王和李斯。
“韩非的确是百年难得遇见的奇才,可惜他有严重缺陷,口齿不清,虽才华横溢,善于著书立说,却不善于辩说,故而被奸人所害,冤死于牢狱。”张良叹息道,语气中充斥着淡淡的哀凉。
韩非是王子,他是丞相子,两人自幼相识,但韩非却变成秦国牢房的一具冰冷尸体,斯人逝去,只有伤感和遗憾。
楚云虽没有著书立说,但他的能力,他的谋智,让张良想起躺在故国旧都那座孤坟的人。
“如果你们能相遇,必是知音,相见恨晚。”张良道。
楚云能猜到他的想法,已是见怪不怪,就连众人也觉得,如果楚云猜不出来,那才是怪事呢。
楚云摇头道:“既然子房知道他善著书立说,不难想到我和韩非很难成朋友,极可能会成为敌人。”
“何解”馨月问道。
两人从未相见,甚至韩非却已死十几年,楚云何以就笃定和韩非是敌非有。
“子房让我猜了两次,我也想考考子房其中缘由。”楚云笑道。
张良沉默,醒悟道:“我明白了。”
两人相识而笑,不再多言。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馨月问道,她楞楞的盯着楚云,想要他说答案。
“心好累,为何就你不懂呢,老是要解释,你看看他们哪个没懂”
楚云道,他看着在场所有人,额头顿时冒着黑线,除了张良,其他人都是听着云里雾里,根本不知道两人在说什么。
我们才心累呢这是众人心中的想法,他们猜不透楚云和子房的含义,难道聪明人就不能说话简单点。
“还请子房告知芷兰的下落。”楚云转移话题。
他来咸阳城已久,却不见阴阳家的雏离现身,更不能知道芷兰的一点消息。
“楚兄弟莫急,请听我细说。”张良笑道。
楚云不顾危险,千里赶去大梁相救,张良一直心存感激,当他听闻芷兰被阴阳家右长老雏离擒住,便呼朋唤友帮忙寻找芷兰。
就在楚云征战百越国前夕,张良得到线索,知道芷兰被囚禁之地。
“鹊王杜狂”
楚云好奇,发现芷兰线索的人名叫鹊王,是张良的至交好友。
“没错,杜狂性格怪癖,不喜与人交流,整日和麻雀相伴,久而久之他竟懂得麻雀之意。”
“麻雀常见之,喜藏屋舍,以泥洞为巢,瓦缝为生,杜狂利用麻雀找到芷兰,哪怕是绝世高手都不能察觉。”张良道。
第八十章咸阳北郊
“芷兰被囚禁何地”楚云问道。
“咸阳北郊,那是雏离秘密建立的一个据点,若非杜狂在偶然机会,看见一位戴面纱的白衣女子出没,我们就难以查到她就是雏离。”张良道。
雏离行踪诡秘,除却阴阳家首领,谁都不知道她的去向,外界都不知她就是阴阳家右护法。
张良也是结合楚云的描述,判断那白衣女子就是雏离。
“咸阳北郊,是始皇帝的猎宫,也是禁地,雏离在那里建据点,我们很难救出芷兰姑娘。”张照道。
“雏离劫持芷兰,究竟是为何”项梁问道。
芷兰只是少女,武功只能算一流,阴阳家却两次挟持她,让项梁不解。
“不管阴阳家目的如何,北郊再危险,我都要救她。”楚云道。
“楚兄弟,你不是雏离对手,我与你一同前往。”盖聂说道。
雏离是阴阳家右护法,也是三大护法最强之人,她的武功和阴阳玄法都修炼至臻境,即使是他对上雏离,都不敢小觑。
楚云的剑法和内功还没练到臻境,不是雏离的对手。
“救人未必要和雏离交手,我想要盖大哥帮忙。”楚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