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7(1 / 2)
正堂而去。
上官婉儿见他如此举动,登时大惊,连忙问道:“七郎,你到何处去还不速速回来”
陆瑾转身沉着脸言道:“对方这般轻慢,我前去找那馆主理论。”说罢,也不待上官婉儿同意,举步就走。
上官婉儿生怕他惹出什么祸端,慌忙疾步跟随。
正堂内的诗赋吟哦声此起彼伏,许叔牙高坐首案右手缓缓捋须,听着在座学士吟哦之诗,不时颔首点头。
正在这时,陆瑾已经行至正堂外面,拱手亢声道:“在下翰林院棋待诏陆瑾,求见许馆主,请许馆主一见。”
高亢的声音顿时打断了正堂内的诗赋研习,在座学士纷纷转过头来盯着正堂外的陆瑾,均是露出了惊讶之色。
没想到登门者竟是陆瑾,李峤顿时有些意外,转念想了想,立即明白陆瑾必定是跟随上官婉儿一并前来,然就这般冒冒失失地打断诗赋研习,显然没有将许叔牙放在眼中,以许叔牙为人秉性,必定会大发雷霆,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果然,许叔牙登时面色铁青,一股怒火也是从心底腾升而起,扬起竹杖猛然一敲案几,怒斥出声道:“大胆小子,没看到我们正在忙碌么真是不懂规矩,来人,将他轰出去”
许叔牙话落点之际,上官婉儿堪堪赶到,连忙拱手道:“馆主,陆瑾是与我同路而来,他年轻气盛不懂规矩,有所冒犯之处还请馆主多多见谅,勿要责怪。”
听到此人是与上官婉儿同路,且上官婉儿又好言致歉后,许叔牙火气渐息,冷哼言道:“上官学士,今天本官就给你一分薄面,还望你好好约束下属,现在本官公事繁忙,还请你在外面继续等候。”
上官婉儿心头无奈,正要点头应是,谁料陆瑾却突然冷哼道:“想必这位就是许叔牙馆主吧”
许叔牙双目圆瞪,瞧见陆瑾昂昂然丝毫没有退缩之意,重重一哼道:“正是老夫,不知这位陆待诏有何见教”
陆瑾双手一拱,淡淡言道:“见教不敢当,时才听闻馆主言及现在公事繁忙,不知对否”
许叔牙不知他话中何意,点头道:“对,你又想如何”
陆瑾摇头失笑道:“好一个公事繁忙,为何在下刚才却见到在座诸位吟诵诗赋,一派潇洒随意,丝毫没有忙碌之像呢”
未及许叔牙出声,旁坐的陈学士再也忍不住了,愤然喝斥道:“大胆小子,吾等弘文馆学士,研习诗赋便是公事,你懂个甚来”
“原来如此,”陆瑾点了点头,嘴角溢出了一丝轻蔑至极的冷笑,“时才在下进入弘文馆正门,便看见由太宗皇帝亲笔题词的弘文之馆四个大字,然而可惜,在这里在下并没有看到在座诸位弘扬文化,只看到一群坐而论道,醉心于诗赋交流的学士,诸位如此,实在与太宗皇帝设立弘文馆的目的背道而驰,许馆主,你这个馆主更是有负圣人所托啊”
话音落点,在座学士全都愤然站起,显然都被陆瑾这一席话激怒了,上官婉儿更是吓得不轻,真不知道向来精明干练的陆瑾,为何竟说出了这般大逆不道之话,竟当殿质疑弘文馆学士。
第三零一章 本郎君一刻钟能作十首
推荐阅读:陈学士当先咆哮道:“大胆狂徒,竟敢侮辱弘文馆,当真是胆大包天。”
王学士紧接着也是一句怒喝:“弘文馆乃学问之地,如何能有这般藐视学问的狂徒入内,馆主,请将此人乱g打出。”
许叔牙也是气得雪白的胡须簌簌抖动,竹杖一抬直指陆瑾,愤然言道:“好你个陆瑾,当真以为我们弘文馆任由你侮辱么本官一定要禀告圣人,治你大不敬之罪。”
陆瑾不慌不忙地一笑:“怎么,难道在座学士,竟容不得在下一言敢问诸位学士,昔日太宗皇帝设立弘文馆目的何在”
众学士面面相觑,显然有些奇怪陆瑾之问,却是谁也没有作声。
眼见没有人回答,陆瑾缓步悠悠地言道:“贞观元年,太宗皇帝下令在弘文殿聚书二十万卷,设立弘文馆,即为国家藏书之所,亦为皇帝招纳文学之士之地,集聚了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陆德明、孔颖达、虞世南等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荟萃人才,开拓文化之责,其中房玄龄受诏重撰,杜如晦受命订定各种典章制度,陆德明撰,孔颖达负责主编,诸多典籍展现于世,奠定了我大唐盛世的文治之风,其学士风范,实在令人景仰。”
说到这里,陆瑾话音为之一顿,紧接着语气变得锋利如刀:“然今日陆瑾得见弘文馆诸位学士,却毫无昔日学士虚心踏实,撰书立学之风,整日只知道虚应故事,闲谈风月,固步自封成为一群坐而论道的书蠱,竟以专研诗词歌赋为忙碌公务,沾沾自喜实乃令人匪夷所思实在与太宗皇帝设立弘文馆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席话落点,不禁许叔牙听得是目瞪口呆,众学士也是相对默然了。
就实而论,太宗皇帝设立弘文馆的初衷,的确是为了编撰图籍,教授生徒,然这么多年过去,撰书之职渐渐落到了东宫以及翰林院等处,加之也没有多少的书籍须得编撰,弘文馆学士们自然也是空闲了下来,许多学士都是无所事事,整日里聚在一起作诗作赋为乐,甚至将之视为了正事,的确已经偏离了太宗皇帝设立弘文馆的初衷。
而陆瑾正是抓住了此点,巧妙地反驳了许叔牙公务繁忙之说,也使得众学士无言以对,找不到合适之话来反驳。
虽则如此,许叔牙毕竟乃是口齿伶俐之辈,岂能容陆瑾这样的棋待诏上门猖狂心念略一闪烁就想到了说辞,亢声言道:“大胆小子,我弘文馆目前无书可撰,自然只能醉心于诗赋创作当中,难道创作诗赋不是弘扬文化么”
陆瑾摇头失笑,言道:“诗赋之道,闲暇娱乐可也,陶冶情志可也,然许馆主将其视为弘扬文化,那就以小失大了,以在下看来,所谓的弘扬文化,首在著书立学,以其人其学其作改变世事,昔日战国百家争鸣,诸多学问大家陈出不穷,儒法道墨四家并列,正是奠定了中原主流文化。我朝向来以孝治天下,翰林院奉天后令编撰,正是为国家立孝,本是功利千秋的大事,然而没想到诸位学士醉心于诗赋,面对翰林院请求查阅典籍之事不理不睬,竟让上官学士站在院中足足等待了几近两个时辰,也未能与许馆主你一见,如此耽搁撰书,藐视天后诏令,难道许馆主就不怕天后知道了责怪么”
陆瑾一顶大帽子扣下来,登时让许叔牙额头冒出了涔涔细汗。
目前天后虽则已经失势,然毕竟与圣人并列于“二圣”,藐视她的诏令罪名可是不轻,如果上官婉儿当真以此禀明天后,难保天后不会进行追究,以天后心狠手辣之风,弘文馆必定会吃不了兜着走,而许叔牙作为馆主,更是难辞其咎,即便有李贤为他撑腰也是如此。
心思闪烁间,许叔牙口气立即是软了下来,对着上官婉儿拱手道:“本馆主确实不知道上官学士到此是因为撰书,怠慢之处还请多多见谅。”
瞧见陆瑾一番言论竟使得许叔牙这般的人物也无话可说,上官婉儿不禁暗感惊叹,淡淡笑言道:“无妨,还请馆主你能予以吾等方便,能够前来弘文馆查阅书料。”
“上官学士放心,那是自然。
”许叔牙点了点头,突地话锋一转冷笑道,“不过上官学士,你手下的这位陆待诏可真是一个人才啊,竟连诗词歌赋这样的学问也极为藐视,也不知是何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