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5(2 / 2)
陆峥看着桥头的一块石碑,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第三桥。
这里,就是二十四桥的第三桥。
陆峥看着眼前的青石桥,心里思绪万千,自己在第二桥经历了太多,走了弯路,虽然最终迷途知返,却也浪费了很多时间,他只能希望,在二十四桥之中的时间流逝与外界不同,否则就太过得不偿失了。
陆峥用手抚摸着第三桥,触感冰冷,十分真实,这让陆峥有些奇怪,因为之前的两桥,都是以特殊的情景展现出来的,说是桥,事实上,陆峥却从来没有看到桥在何处,而到了第三桥,却是真实不虚,也不知道这第三桥,考验的又是什么
陆峥思虑片刻,就踏上了第三桥,无论如何,这桥,终究要过
就在陆峥度第三桥的时候,外面的众人却早就已经惊讶了起来,此处乃是月明圣府核心之所在,每一次弟子选拔,都会汇聚大量的人群,有长老、有副府主,更有诸多的弟子。
“竟然有人已经踏上了第三桥,怎么会这么快我记得,我们学府之中,速度最快的记录,也足足用了三天,这个人是谁不到半天的时间,竟然就已经踏上了第三桥”有人惊讶的叫了起来。
“这有什么,二十四桥乃是本身道心的拷问,会根据每一个人经历、修为、心态等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考验,可以说每一个人的考验都各不相同,或许这个人所经历的每一种考验都很简单也说不定。”一旁一个修士冷笑了起来,话语之中有些不屑。
“第三桥”一位仙王沉吟,一挥手,一面镜子高悬天空之上,足足有几十万里大小,上面呈现出一种混沌色的光芒。
很快,镜子之上光影变幻,就显现出第三桥的场景。
第三桥上,一个身穿蓝色衣衫,身材消瘦,看起来有些弱不经风的书生,此刻正在款步而行,似乎那拷问道心的二十四桥,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丝毫难度。
“第三真桥竟然是第三真桥”一位仙王有些失态,惊叫了起来。
“敢问副府主,何谓第三真桥”有长老不解,开口询问。
“二十四桥伫立于月明学府之中,已经有无数岁月,每一次考核,出现的其实都是幻桥,在记载之中,真桥出现的次数,几乎屈指可数,但只要成功度过,便可获得巨大的好处。”那仙王解释了起来:“曾经,我们的无上府主,在度过二十四桥的时候,就曾经有真桥出现,但却不是第三真桥,而是第二十一桥。”
按照那位仙王的说法,第三真桥,从古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如今这是第一次。
陆峥对此一无所知,他此刻正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行走在桥面上,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这桥看起来平静,可是实际上,却在他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随着他前进一步,他的内心深处就会有一道声音响起,喝问他对于道的理解。
“何为道”
“天地为道,天地宇宙演化生灵,乃一切之根本,可称为道”
“何为道”
“阴阳为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尽皆有阴阳,因有阴阳,方有大道”
“何为道”
“生死为道修士修行,乃弃死逐生,因有生死,故有我辈,因有我辈,方有大道”
“何为道”
那声音再次响彻,在陆峥的耳边,环绕着一道道的惊雷之声,只要他的回答有一丝不对,雷霆就会直接降临,以他现在的状态,哪怕只是最弱小的雷霆,也可以将他直接抹杀。
第八百五十七章 有经名易
这样求心问道的话语,世上有几个人能够回答上来第三桥一千三百七十二步,也是一千三百七十二对于内心的拷问,每一次回答,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解释,
究竟何为道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臣,贵贱位矣是故刚柔相摩,八相相荡”在陆峥踏出第三桥的一刹那,在他的心中突然流淌着神秘而繁杂的经文,综合起来,竟然是他之前对于道的所有解答。
天地之道,万物至理,尽在其中,一言而明天下道,一语可释众生法
“修行者,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陆峥自语,思索着经文的内容,一时之间有些出神。
他得知,这经文是一部叫做的经,乃是上古一位圣人所著,陆峥所得到的经文,正是易系辞传第一章的内容。
“如此经文要理,以天地阴阳,八卦八相来诠释天地大道,这种说法前所未有”这等于是给陆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接触到了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
根据陆峥得到的一些信息,知道这易之系辞传,乃是上古时期月明殿的一位圣主,从一个遗迹之中寻找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共分二十四章,是故融入二十四桥之中。
除了这系辞传之外,易最核心的经文,早就已经不知去向,所流传下来的信息,陆峥只知道,易还有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
“上古的上古,那又是什么时代竟然会出现如此惊才绝艳的经文那么创出这经文的修士,又会强大到什么地步”陆峥一直以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灵,就是神族的始祖、世界之树等,他所知道的历史,也局限于上一个纪元。
可是从这里他却知道,在上古之前,仍旧还有无穷岁月,有不同的文明,有更加强大的修士
经文仍旧在心田流淌,永不停息,这让陆峥的目光炙热,他已经知道,在二十四桥之中,各自藏着系辞传的一章,如果要是将二十四章系辞传全部得到,自己对于天地大道,宇宙至理的领悟,又会强大到什么地步
只可惜,一旦踏出,便不可回头,陆峥等于是永恒的错过了第一桥和第二桥。
外界的人对此一无所知,只是看到陆峥平静的走过了第三桥,消失在众人的目光中。
这个时候,陆峥已经来到了第四桥。
第四桥却平静如水,没有丝毫波澜,这一次,陆峥却是化身成了一个书生,行走在普通人的城市里,这里没有仙灵气,无法修行,就如史书记载的古代封建王朝一般,完全就是世俗界的演化。
陆峥在这样的世界之中,平静的感受人生变化,通过科举,陆峥成功金榜题名,由此成为迈入了朝堂。
随后,从低到高,陆峥一步一步,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