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6(1 / 2)
的约束。生员的资格、坐监的年限、监生的日程安排以及历事制度等等都有具体的规定,对国子监生实行的是严进严出。但随着国子监的不断发展以及朝廷一些官员的为了一己私利,国子监成了一些官员的的敛财之道,援例生员这一异军的涌入,使得国子监体制正常运行遭到破坏。如依亲制度的出现、坐监制度的破坏以及历事制度的变质等都影响到了国子监的教学质量和发展趋势。”国子监祭酒说完这小心地看了看崇祯,发现崇祯并没有露出愤怒的表情,原来的冰霜也慢慢的融化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顿时松了口气,看来都说陛下仁慈是真的了。
这不说还好,一说竟然有这么多问题崇祯一愣,看着国子监祭酒还要继续的趋势,便缓缓道:“继续”
“其四,就是地方儒学和书院的兴起,随着官学的衰败,朝廷逐渐将培养人才的希望寄托在书院身上,大力支持书院的修复和兴建的工作,将其从官学的对立面转化成官学的补充。书院官学化和科举化的趋势更加堵塞了国子监生员的出路,对国子监威胁很大。最后一点便是臣等无能,辜负了陛下的厚望微臣愿意受责罚”国子监祭酒叩首道。
“微臣愿意受责罚”众国子监的官员纷纷叩首道。
“罚是该罚,虽然有这么多的毛病,但自身的颓废也是不行的就罚俸两个月以记效尤另外对于你们对于现在的国子监有什么改革的想法都写成奏疏呈上来写不出的来该怎么做想来你们自己应该知道”崇祯道。
“微臣领旨”几个人同时道。
“起驾回宫”崇祯挥了挥衣袖,起身离开。
“起驾回宫”曹化淳吆喝了一声,随后侍卫纷纷前呼后拥的拥着崇祯皇帝离开了。
“恭送陛下”几个国子监的官员纷纷叩首,恭送崇祯皇帝离开,待崇祯皇帝离开后,其中的一人道:“大人你说我们国子监能回到以前那辉煌的时候吗”
“有这功夫说废话还不如现在去写奏疏”国子监祭酒冷哼一声,随后便离开了,其他几人也跟着施施然离开了。
翌日,一份关于国子监的改革方案出现在了内阁众人以及几位尚书的手中,看着上面的条条众人不由得有些发愣,崇祯看着他们道:“之前实行的生员改革把国子监的改革一并实行,以后不要再提什么纳监,朝廷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之后每年朕会安排一些银子给国子监以及下发到各省的官办学员中。”
“陛下这里面大部分的改革微臣没有意见,只是这每年让吏部单独分配一些官职给国子监,这有点。。。。。。”王永光有些无奈。
“怎么诸位这些通过进士踏上仕途的都觉得这样做不妥吗”崇祯问道。
众人互相看了看,一下倒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崇祯皇帝了。
“按上面说的,所有的书院全部整合,由朝廷开办,同时每一年朝廷会从各个书院抽取优秀的生员调到国子监进行学习深造,只要过了通过考核,朝廷会给予官职,当然最终的考核跟殿试一样会由朕亲自考核国子监必须严格执行立朝之处的三大制度吏部和中兴卫以及刑部同时监督”崇祯把改革方案大致的说了一遍。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改特改
“陛下一下整合如此之多的学院怕是。。。。。。”刘鸿训在一边道。
“整合后,书院所有的经费会由朝廷来出,毕尚书你要准备准备派人进行调查,审核,户部款项如果不足朕会从内帑拨出整合书院对如今大部分的私办书院是有益的,另外,整合之后所有的书院教学内容都要经过朝廷的审核,由朝廷规定教学用的书籍,这些你们到时候都讨论讨论”崇祯道。
看着众人没有反应,崇祯道:“你们放心朕不会禁锢这些学子的思想,不会限制他们的活动,这些学子是我大明人才的来源,绝不能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控制,比如此次舞弊案的复社朝廷统一管理则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相关的官员朝廷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另外对此次不配合朝廷的学院可以这样,这些书院的学生不能参加科举,如果他们再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为例如聚众闹事等则一律取缔,心中没有朝廷,不懂得忠君爱国的学子要来也无用”
在座的的几人听完不由得松了口气,开始他们还以为整合学院之后这陛下一不高兴也来个类似的焚书坑儒,那罪过可就大了,看到几位大臣似乎松了口气的样子崇祯笑着道:“诸位爱卿觉得没有问题”
“微臣以为可行”成基命率先道。
孙承宗先是思考了良久,随后点头道:“微臣附议。”
之后众人纷纷表示了同意,但是一个声音又响了起来道:“可是陛下一次性整合的话所需的费用会严重增加朝廷的负担,不说其他的,就单单一个纸笔的费用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还有学生在书院里的其他开支,再有就是同一个地方有很多所书院,这。。。。。。”
崇祯一看,是毕自严,只要跟银子有关系的,那么发生的肯定是自己的这位户部尚书,崇祯听着点点头道:“纸币是一个问题,这个朕倒是有个法子明日朕给你们演示”崇祯笑着道,他想到了后世的黑板和粉笔,随后继续道:“至于同一个地方有多所书院的,朝廷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进行整合,优胜劣汰,留下好的书院,不好的就取缔了吧另外那些本地的学生就不要住书院了,自己掏银子的话倒是可以,不掏的就回去,外地的朝廷可以进行补助,学习成绩好的可以全免,这些政策你们都可以去细细研讨,之后写成奏疏给朕就好了”
“微臣领旨”众人道。
“明日早朝廷议的时候也可以争取下其他臣工的意见和建议总体方向必须把握好,那就是要改”崇祯一锤定音。
内阁几人互相看了看,他们知道皇帝陛下这是对他们说的,之后互相点点头道:“微臣领旨”
“既然要这么大改了那么还有一项也跟着改吧”崇祯沉吟了一句。
孙承宗坐在一边听的最是清楚,吃惊地看着崇祯,心道:“莫不是”
果然崇祯的嘴里蹦出两个字:“科举”
所有的人都吃惊地长大了嘴巴,这陛下是准备大搞特搞了啊,这是所有人此刻的心声。
崇祯看着众人道:“只是考试的内容改改又不是整个改革诸位爱卿用的着这副表情”
“敢问陛下准备如何修改”孙承宗试探道。
“考试内容如今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对否”崇祯问道。
几个大臣听完点点头,这不是废话吗崇祯见他们点头笑着道:“内容么四书五经可以暂不废除,但是格式就废除八股文的格式,也不必参照朱熹四书集注,允许自由发挥,考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观点,想法都写上去,另外考试内容增加一项时务策,内容可以是朝廷的政策,局势,民生,军事等等等,考生可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策略这样朝廷可以从中发现更好的人才,如果只是些读死书,只会做八股的书生朝廷要来何用”
“这。。。。。。”众人一下不知道说什么好。
“朕记得下面不少学子口口声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既然如此,朕就如他们所愿,就考这些国事天下事,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有这本事关心,有这本事朝廷就用,没这本事就老老实实回去种地吧”崇祯笑着道。
“陛下圣明”徐光启出声道,“看来陛下已经要踏出第一步了”徐光启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