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5(2 / 2)
“皇上,眼下正是我朝危机四伏的时刻。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宋金已经结盟。虽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内容,不过也大致猜到堆我朝不利。如果此时不去求和,怕是覆水难收,到时我朝大军又如何抵挡”
天祚帝疑惑地说道:“真的如此严重”
“回皇上,事情远比微臣说的还要严重。如今,金兵征讨我朝,势同水火,无法挽回的地步,为今之计只能寻求宋人相助。若是想让他们愿意帮助我朝,唯有求和才行。”
“既然如此,那便求和吧”
天祚帝之所以答应求和,想的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自身的皇位,要是真的国破家亡,他这个皇帝该如何做下去,无一人支持,也无人听命,锦衣玉食,高床软枕地生活又在哪里。
与其说他在乎百姓,在乎大辽,还不如说是在乎自己的皇位,在乎自己的权利。如果不是皇上,他便是无人问津的辽人,后面便是铺天盖地的金兵,无人保护的他,手无缚鸡之力,必定死定了。
天祚帝昏庸无能,不代表他真的傻,什么都不知道。国家大事兴许无能为力,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他还是非常精明的。
“启奏皇上,微臣以为仅仅是求和尚且不行,还需要割地才行。”
“什么还要割地”天祚帝大吃一惊,满脸的不开心,求和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没想到还要割地才行,这让他很是不满。
遥想当初的辽国,那是多么豪气万丈,锋芒毕露,哪怕是宋朝都无法撼动分毫,甚至还需要向辽进贡,缴纳岁币、绢帛等物,这让天祚帝怒火中烧。
众人见他脸色铁青,眼中的不满之色溢于言表。即便如此,众人还是不得不继续说下去。天祚帝没认清局势,不代表他们也是如此。
“现在宋军攻打我朝南方等地,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得到燕云十六州。既然他们想要得到,那便割让给宋朝,以此为条件,让他们罢兵,还能借助宋军的力量帮助我朝击退金兵,以解当前之困境。”
天祚帝脸色愈来愈差,面色晦暗,阴沉的看着那人,仿佛火气就要冲出来似的,直接将他烧死。
那人接着说道:“当然,我们并非真的割地求和,而是缓兵之计。只要宋军休兵,我朝大军便可以聚集一处,然后给予金兵打击。”
“若是宋军相助那更是如虎添翼了,有他们相助,到时候减轻我军伤亡,还能削弱宋军兵力,那时候我军便可以将宋军全部留在燕云十六州,而隔出去的城池,也不费吹灰之力要回来。”
天祚帝阴沉的脸上露出一丝温暖,犹如暴风雨来临之际,拨开云雾见青天似的,这让天祚帝心情大好。
那人暗暗的舒了一口气,他自己从鬼门关走了一遍。天祚帝阴沉的脸上露出笑容,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一阵冰凉,暗暗的擦拭着冷汗。
伴君如伴虎,果然是真道理
若是明君,忠言逆耳,不过也不会出现大开杀戒的情况;若是昏君,你是忠臣死的越快,忠言逆耳,直接拉出去斩了,这都是难以揣测的。
“那就依卿之言,拟旨吧”天祚帝答应下来,接着说道:“朕乏了,你们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众人高呼万岁,然后便退了出去。
由于辽朝与大宋来往密切,辽朝很多礼制都是跟随大宋来的,比如说早朝、见皇上要高呼万岁等等,还有就是三宫六院等。
“萧大王,你真的打算那样做吗”
众人告退后,那些尽心尽力为国的大臣却又在一起,低声窃窃私语,商量国家大事。
“谁让我是北院大王,只不过皇上他唉不说也罢了”北院大王萧山无可奈何的叹息一声,虽有心却无力,要不是天祚帝是皇上,众人都有种将他撕了的心都有了。
“不知皇上何时才能真正清醒过来”萧山接着问道,“耶律大人,你是太师,掌管皇上的亲卫军,应该知道这些日子皇上日常起居到底做甚”
“唉,萧大王这个我不说,你也能猜得到吧”耶律延庆苦笑一声,这个问题,他不需要说,众人都猜得到,只是有些期望。
只不过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天祚帝在危急时刻,没有想过如何应对,而是照常过着自己的皇上生活,寻欢作乐之事,整个皇宫内都清楚。
“大常衮,你要时刻注意金兵的动向。另外,也要多加照看一下晋王殿下”
萧山郑重其事地叮嘱一声,众人点点头答应下来。此时此刻,大辽的未来只能看他们以及把希望寄托在晋王身上了。
其实,他们迫切的希望天祚帝能退位,将皇位传给晋王。因为他们心目中,晋王是真正地皇位继承人,也可以带领众人走出困境,而天祚帝迟迟不愿退位,更是将得人心的晋王派遣至前线,无非就是担心自己的皇位受威胁,众人心知肚明却又爱莫能助。
现在,他们能想的办法也只有割地求和了。除了这个办法,其它的无能为力了。毕竟,宋辽关系与宋金相比而言,要缓和许多,所以也只能被迫割地求和,也就是缓兵之计,知识结果如何,他们还真的没有把握,也只能冒险一试。
第五百五十二章 扬眉吐气
“禀报大帅,辽使前来求见”
赵构点头示意,让那人进来。其实,辽使本来是打算进入汴京城面见宋徽宗,交给皇上处理。但是,宋徽宗直接丢给了赵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让他们去见郡王殿下吧只要是郡王的意思,那也就是朕的意思。”
宋徽宗直接将皮球丢给了赵构,他知道赵构在前线打仗。如果真的见了辽使,这件事要是被女真人知道,到时候就有借口攻打大宋不说,要是转过弯来攻宋,那就得不偿失了。
宋徽宗听闻辽使前来,为的是割地求和。其实,这件事宋徽宗也是考虑了一番才决定的。
如果不是宋军取得大胜,又有金兵压境,巨大的压力之下,契丹又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曾几何时,宋辽两国都是辽占据上风,宋朝居于下风。
宋徽宗一想到此事,别提多高兴了。并且,朝中大臣纷纷闭嘴不言,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是洋洋得意,这些都是赵构带来的。
如果宋徽宗真的接见了,朝中大臣那些守旧派人必定会选择答应这个条件,到时候又会一番争论。宋徽宗现在只想给予赵构最大的支持,那就是朝纲稳定。
“皇兄,没想到你会选择不见面”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