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5(2 / 2)
赵桓颤抖的连连摇头,据实回答:“没有,绝对没有”
他担心皇上不信任自己,又加重了语气,再次强调了一遍。赵构、赵有恭等人缄默不语,这个时候他们还是不出声的好。若是真的火上浇油,只怕越烧越旺,最倒霉的是赵桓,必定会受到皇上的怒火。
原本赵构打算让赵桓吃点苦头,奈何想了想,觉得没有必要。即便是赵桓吃到了苦头,最后怨恨的那个人必定是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现在他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也就不愿意再继续与赵桓作对。
若是赵桓依旧针对他,也没有任何关系了。毕竟,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赵桓身为当朝太子,居然与那些贪污之人来往甚密不说,还一起分赃银,这让赵佶非常的愤怒,奈何他又不会真的将赵桓斩杀。
高俅乃是太尉,当朝武官最高级别,已经斩杀数位一品大员,又有二品大员数十人牵扯在内。若是真的将赵桓杀之,那么天下人将如何看待他这个皇上,百姓不会说太子罪有应得,而是说他这个皇帝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即便赵佶不在乎这些,可是身为一国之君,要是将赵桓所犯的罪过公布于众,又有百姓会说皇家都出现这样的人,那么其他官员贪污受贿,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
宋徽宗每每想起此事,心里一阵烦乱,他没有想到赵桓居然真的够胆如此做。在他看来,每日早朝等事,赵桓都会沉默不语,要不就是其他人发言。原本以为赵桓会老老实实,未曾想到会是阴谋家。
此事之前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宋徽宗给予警告,只可惜赵桓没有遵守,反而变本加厉,这让赵佶很是心寒,心里堵得慌;恨铁不成钢的叹息一声,又将目光看向了皇后。
“那皇后以为该如何处理”
“小惩大诫”宋徽宗没有直接说出该如何处置,而是将处罚之事踢给了皇后。
皇后焉能不知皇上心意,她也知道赵佶笃定的事情,很难决定。现在这个时候,皇后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什么话都不说,那来此有何意义;若是不惩罚,不说皇上心里堵得慌,换做自己更是难受。
“禁足”
“就这样”
“就这样”
宋徽宗月皇后二人言简意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他知道皇后对赵桓宠爱有加,未曾想到会如此宠爱。即便赵桓犯下滔天大罪,也是一笑置之,哪怕是惩罚,都是如此的轻松。
“是不是太轻了”
皇后正声道:“若是皇上觉得轻了,那就直接将太子推出去斩首示众如何”
宋徽宗嘴角抽搐了一下,他被皇后的话说的哑口无言,难以反驳。毕竟,皇后对太子的母爱,不弱于赵桓的生母,只因皇后尚未子嗣,而赵桓生母又早早去世,这样一来便将赵桓视为亲子。
皇后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反话,也是她心中的怒火。此外,皇后也观察到皇上眼中的无可奈何。简单来说,赵佶根本就不会真的杀了赵桓,而皇后正是把握这一点,直接说起了反话。
“母后不是帮忙说情的吗这怎么演变成这样了”赵桓忐忑不安的望着皇后,还有皇上。
他向皇后请安,将事情和盘托出,又请出皇后求情。现在可好,皇后直接说斩杀自己,这话赵桓听完后,哪还有什么其他心思,浑身冒出一身冷汗,吓了一跳,他在担心自己的安危,这让赵佶更慌了。
若是他不是很慌乱,心里定然听明白了,可惜他脑海中一片空白,根本就没有仔细的去想,也就让他担心不已。
赵构见皇后娘娘正话当反话说,进来以后,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赵佶身上,就连自己等人都置之不理,这份强大的气势,唯有一人可做到。赵桓再一次看向了皇后,直觉告诉她,此名女子不简单。
果不其然,皇后的强势终于展现出来了。
“这”
“皇上,您是真的要斩杀太子吗”皇后见宋徽宗脸色舒展开来,本来松了一口气,又被宋徽宗后面的那句话吓了跳,再次解释道:“太子乃是未来的君王,要是真的曝光出去,怕是惹祸上身也不定”“”
“再说了,养不教父之过也”
赵佶后面要说的话,硬生生的被打断了,这让他心里有些哭笑不得,又见皇后如此模样,只得出声安抚。但是,皇后最后一句话,让他一愣,他也觉得皇后说得对。
若不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现在想想也觉得这件事当真不错。此外,赵桓更多的是沉默不语,一时间整个大殿内鸦雀无声,静静地等待中。然而,宋徽宗自己却是感叹一声:“养不教父之过也,一切都是朕的错啊唉”
第四百四十九章 怀恨在心
赵构等人哑口无言,他们没想到皇后竟然如此模样。按照礼仪来说,皇后乃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现在根本就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就算是赵有恭也觉得诧异,匪夷所思。
赵有恭、赵构二人面面相觑,相视哭笑不得。虽然料到太子会求助于他人,未料到会是皇后。皇后的言语间,仿佛太子没有错,一切的过错都在皇上身上,将所有的罪责推卸的一干二净。
宋徽宗身为皇上,却对郑皇后有些无可奈何。再说了,他心里的确有些愧疚,郑皇后所言正是说中了他心中所想。若不是他自己没有好好管教太子,又怎么会作奸犯科。
若是好生管教,也不至于与那些贪官污吏走在一起,更不会想着争权夺利。如此种种,每每想起,宋徽宗心中有愧。若非他之前昏庸无道的形象深入人心,恰好那个时候太子未真正成长,如此学之,也应证了皇后所言,的确是他这个做父亲的错。
郑皇后自知之前的那番话太过了,就算她是皇后,也没有资格去评论皇上,尤其是在众人面前拂了赵佶的面子,这让他如何下台,又见赵佶面色苍白,无可奈何的模样,连忙说道:“妾身失言了,望皇上恕罪”
“皇后所言极是,焉有罪责”宋徽宗没有动怒,也没有训斥,欣然接受的点点头,道:“太子所犯过错,乃是朕之错也若是太子尚幼时,严加管教也不至于走上这条道路。”
“父皇并无过错,一切乃是儿臣自己所犯的罪,理应接受惩罚”赵桓犯了错,却听见皇上如此说,将他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