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分节阅读 231

分节阅读 23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终于走到了这一步”潘良贵赞赏的点点头,望着赵构挺直的身躯,眼里满是兴奋。

第四百四十章 契机

赵构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之前还以为他难以翻身的人,此时此刻只有惶恐不安。原本以为皇上断去了赵构的后路,将他所有的官职全部罢免,就像是斩断了赵构的翅膀。

现在他们发现自己错了,赵构不走寻常路,直接参与科举考试,光明正大的再次入朝。此时,众人心里百转千回,有人欢喜有人愁。楚王赵有恭、监察御史许景衡等人乃是与赵构统一战线,故而他们欣喜若狂。

以太子赵桓、高俅为首的官员却是板着脸,脸上说不出的苦涩;以宗泽等人为首的主战派,也是高兴不已。之前赵构被罢免时,他们有些遗憾,也曾求情过,奈何宋徽宗主意已定,任何人都不得求情,这才罢休。

现在赵构再次出现,最欢喜的莫过于楚王赵有恭,因为赵构的出现,他自然退居二线,不必身先士卒,那种滋味还真是难以承受;最忧愁的莫过于太子赵桓,本以为大好时机,赵构难以翻身,依然让他遨游九天。

“看样子真的是小觑九弟了”

太子赵桓阴着脸,苦涩的笑了笑,他心里说不出的苦,明明自己才是当今太子,赵构不过是郡王。但是众人对他冷言冷语,对赵构却是热情不已,区别甚大,这让他心生怨恨。

若不是赵构对他有威胁,赵桓也不至于如此忌惮赵构,更不会处处与之为敌。无论是明里还是暗地里,都想着让赵构跌倒了爬不起来,唯有赵构倒了,朝中再也没有人影响自己的地位。

即便宋徽宗最宠的人不是赵桓,那个时候也不得不遵循礼制将皇位传于赵桓,荣登大宝。现在的赵构就像是影子似的,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他,形影不离。

好不容易数月不曾出现的赵构,再次出现了,这让赵桓心里一紧。他再一次抬头看了一眼赵佶,又看了看赵构,总觉得这件事自己的父皇是知道的。因为赵构出现后,不仅仅群臣愣住了,就连太监都傻了,而自己的父皇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风平浪静。

“莫非这是父皇与九弟商量好的”赵桓暗暗地想了想,又很快否定了。

如果事情真的是提前商量好的,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毕竟,赵构战功赫赫,哪怕是出了错,只需要闭门静思己过就好,何必罢免他的官职,又让他参与科举考试,这根本就不合常理。

赵桓想了想,赵佶没有任何的惊讶,也就是说他之前已经知道了此人便是赵构。简而言之,这件事是赵构自己做主。他又看了看刑部尚书潘良贵、许景衡二人的神色,笃定自己的猜想:“必定是他们二人将情况提前告知于父皇了,真是大意了”

现在赵桓后悔也来不及了,世上没有后悔药吃。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赵构翻身之日不远了,当真是悔不当初。想到此处,赵桓双手拽得紧紧地,死死地咬着牙,直愣愣的望着赵构。

“近来,边关急报,说是辽军与金国发生大战就此事,你且说说”宋徽宗微笑地说道。

既然是考生,哪怕那人是赵构,宋徽宗也没有任何徇私,直接让他就此事说说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考验赵构的实事见解。但是太子等人却不是这么想的,只因赵构曾经带兵打过仗,觉得这是明显的放水,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若是此事是真,对于大宋来说乃是好机会”赵构不卑不亢地高声回道,“辽军一直都是大宋的劲敌,虽说这些年来辽国日益衰弱,然则大宋国势也是内忧外患。此时,正需要一个机会休整生息方可。”

“辽国、金国交战,势必是长久战,此乃一个契机,一个让大宋可以休整的机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辽国再弱,以金国一国之力难以彻底消灭辽国。”

“那时必定会寻求盟友,而大宋便可以借此机会与金国谈结盟之事;合两国之力围攻辽国,到时候辽国腹背受敌,联军必定会胜利;以此就可以收复辽国疆土上本属于失去的城池。”

“那你觉得该如何做”宋徽宗没有点头赞同,也没有摇头否定,反而再问了一句。

赵构淡淡的回道:“按兵不动”

“你且说来听听”顿时,赵佶好奇了,众人也跟着好奇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构掷地有声地回道,“若是主动地联系金国,那么金国国主必定认为大宋有求于他们,反而看轻我等。若是金国战胜了,我等再前去,在他们眼里是大宋溜须拍马,何不等他们主动地求助于咱们,这样不是化被动为主动,岂不美哉”

群臣纷纷低下头,思索赵构的话。其实,宋徽宗提出来的问题,早在之前也曾有过商议,却是没有得到统一的答复,有些大臣认为理应出兵相助,也有些大臣支持按兵不动,各执一词。

现在赵构说的话,却让他们都低下头,不是羞愧,而是思索这样是否行得通。片刻后,众人神色各异,有欣赏的,也有嫉妒的,还有怨恨的。无论什么样的目光,赵构都置之不理。

那些欣赏、嫉妒的不必说了,那些怨恨的赵构知道来自于何人。不过他也不会着急,现在还未官复原职,那他没有办法,待事情尘埃落定以后,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现在只是序章,后面才是精彩内容

之前还是沉默不语的赵佶,此时却是大声赞扬:“说得好”

宋徽宗出了这道题目,既是事实,也是契机,这也是他根据赵构的计划制定而出的。但是这些其他人都不知道,就连赵构都不清楚。因为接下来才是重头戏,赵佶听闻后也认为不能让赵构如此游手好闲下去了。

现在他已经有了婚约,又有了妾室,接下来便可以安心地为国出力了。宋徽宗早有安排了,他让赵构站在一旁,又让其他考生也进来了。因为殿试还有最后一道程序没有完成,那就是封赏,也就是钦点的前三甲是何人。

但是,赵构不再前三甲之列,因为他是皇子,又是郡王,就算是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可真的获得名次,不仅仅占有资源,更是一种浪费。宋徽宗早已替他想好了封赏,殿试也是赵构官复原职,重新崛起的契机。

第四百四十一章 东山再起

“广平郡王赵构,殿试策论深得朕意,擢升监察御史兼枢密院使”宋徽宗笑逐颜开地宣布旨意,这是他早已想好的决定,因为接下来便是与金国商议共同对辽的盟约,非赵构不行。

枢密院与中书省乃是大宋两府之一,掌管军政大权。再说了,赵构也曾经担任过枢密院使。既可以说是擢升,也可以说是官复原职,唯一不同的是一人身兼两职。

无论是监察院御史,还是枢密院使,都是赵构在任期间担任过得。此外,他都能管理的井井有条,有条不紊。此乃宋徽宗谋划已久的事情,故而说出来很是顺口,也不是当朝决定的。

顿时,赵构一愣,好半晌他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