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分节阅读 202

分节阅读 20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赵构捧着厚厚的卷子,头皮发麻,事到如今赵构才知道读书人的难处。即便是在后世考试,也没有如此麻烦。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得硬着头皮开始答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篇文章,赵构哪怕是闭着眼睛都能背得下来。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需要学习这篇文章,整篇文章通过一遍后,赵构还是不能大意。因为他知道要是如此简单,怕是没有必要成为考试内容。

如果没有字数要求,赵构可以随意发挥,只因这篇文章都学过,就看彼此间的领悟力,以及论证的好坏,他将自己心中所想悉数写了上去,还要对这篇文章的字面意思等,然后做着下一个文章: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这是全书收尾的一章,编的人把这一章编在这里,不是随便放放,而是有其它含义的。一方面强调过去时代的圣贤形成的世代相传的“道统”。

另外一方面,孟子感叹孔子以来没有众望所归的成为继承者,对圣人的事业、道统将会中断而担忧。主要是提及人死了,精神文化却流传万世的真理,赵构认真的看了一遍,便迅速的将自己的观点写了下来。

当真是下笔如有神,笔走龙蛇,不到半个时辰便完成了;接着,他又开始思索改写什么诗才好。按照科举考试的规定,凡是指定的试题题目都必须加上“赋得”二字。

于是,赵构思索了片刻,便写道:“长夏千章木,浓阴百啭鹂;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杨柳三义路,樱桃四月时;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由于五言八韵诗乃是试帖诗,所以采用八韵排律的形式。赵构所作的诗句便是按照八股文形势,原本八股文形式的考试仅限于清朝,之前的五言八韵诗并非如此复杂,不过赵构直接用上了八股文作诗方法回答,也算是首开先例。

节选“艮卦”,节选“咸有一德”,节选“国风秦风渭阳”,节选“庄公庄公十三年”。其中,只有寥寥数语,其它的都需要自己去理解然后书写;尚且有些文字,就连意思也表达的清楚,故而较为好表达。

赵构仔细地阅读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先写,只因曾经在上学时仔细品读过,而且也自行学习过,故而较为好作答;以及其它的都是后期自行学习的,就算是这一世学习,也不如熟悉。

由于经义需要书写三百字以上,不仅要求词语通达顺畅,而且用词准确,最要命的便是文言文书写,不是半文言半白话,也不是后世的完全白话文,所以耗费的时间较长。

如果不是赵构自幼学习了一些,怕是真的难道他了。毕竟,做文章与说话有很多不同,不需要文绉绉的。即使是后世的文科状元,考取的分数满分,遇到这样的八股文估计也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第一场考试考得多是儒家文学,只因文人在社会地位居大,大宋又是重文抑武的国家。自古流传下来的学习便是儒家经典名著,也就自然而然的拍在第一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场考试。

此次参与考试的人少说也有近千,要想真的脱颖而出,怕是不见得那么容易。若是中的头名,那便是举人功名,被称之为“解元”,只有前六名才有资格进入会试,其他人一律剔除,可以说是千里挑一。即便是赵构,要想脱颖而出,怕是有些困难。

第三百八十章 创造纪录

科举考试每次考试时间为期三天,可以提前结束交卷。由于自幼赵构便是博览群,触类旁通。虽然他不是做学术的,不过看的实在是有些多,就连皇宫中的藏都被赵构翻看过,一些前人的做法以及理论藏于心中。

之后,赵构弃文从武才没有真正的动过什么笔墨,唯一动的便是刀枪棍棒了。但是,赵构后来又在院里重新学习,有着之前的深厚的底子,很快便融入其中,又有名师点拨,故而学识更是增长迅速。

赵构答卷时不假思索,下笔如有神,奋笔疾,就连巡察的考官都摇头叹息:“如此写法,岂能有好文章,怕是又是富家子弟来此走一遭罢了当真可惜啊若是好生用功也不至于放弃了”

赵构迅速的答题,就连考官都傻了,在他们看来这是开玩笑。没有哪个考生在考试阶段不假思索的下笔,又瞧见赵构写的速度,不像是在答题,倒像是在作画,故而有些叹息,又有些愤怒。

“你们巡查之后的结果如何”胡安国身为正主考官,时不时的也会前来走走,不过他并不会去号房,而是与其他考官相见,询问情况。监考官的职责便是监督是否作弊,至于考生其他行为,一概不管。

“情况良好,尚未发现有考生作弊”

“我这边情况也是这样”

“我的也是”

胡安国微微点点头,准备转身离去,却听到一位考官叹息声:“如此好苗子,却自甘堕落,怕是要落榜了”

“张大人为何如此说”胡安国皱着眉头,惊疑地看着他。

“我负责区域乃是第二考场,在第二考场看见一位考生与众不同,才有如此想法”

“说来听听”众人皆是好奇了。

其实,他们不是第一次监考了,之前也曾监考过,不过却是相隔了一年或是数年以上,不可能连续监考,这是为了避免有考生贿赂考官的情况。此外,这些考官之前都不清楚自己是监考人员,一切都是隐蔽的,直到入闱前三天才知晓答案。

只是那人监考的考试,尚未出现赵构这样的考生,心里有些好奇,又有些可惜。于是,那人将昨夜赵构在号房内烧烤羊腿事情,以及今日做题时奋笔疾,不假思索的模样,忍不住叹息一声:“此考生姓名不知,只是号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