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6(2 / 2)
“那你与你母亲说了没”
“暂时还未提及此事”
“那就不说了,你去做吧”赵佶一锤定音地说道。
赵构想了想,也同意了。毕竟,韦氏那边赵构真的不好去说,依母亲的性子,想必会反对。只是赵构眼下被禁足了,闭门不出;如今,悄然入宫便是为了此事才来。
若是真的向母亲说了,韦氏就算同意,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天下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看见自己的儿子在外受苦受累,尤其是韦氏来说,赵构是唯一的精神寄托,要是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只怕赵构后悔终生,有些事情却又不得不去做,只能选择不说了。
宋徽宗赵佶不问缘由,放任赵构去做,这份信任与支持让赵构很是感动。赵构今日前来,便是得到赵佶的同意,有他同意一切好办多了。接着,赵构便告诉了赵有恭、赵似等人,其他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时,赵有恭非常不理解,而赵似只是微微一愣便叮嘱他万事小心,也与宋徽宗一样让他放手去做。赵有恭见自己的父王都答应了,就算心里有很多的疑问,仍然眼睁睁的看着他消失不见了。
赵构一走,赵有恭身上的担子便重了很多,而赵构临行前也下达命令给予其他人,在他无法露面的情况下,一切事务皆可以交给赵有恭处理,就连府中的家丁等人都随意调遣。
赵有恭硬着头皮抗下所有事情,直到赵似告诉他原因后,赵有恭没有任何的抱怨,也就欣然承受一切。自此以后,赵有恭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少,行事风格更加成熟,在官场上磨练的八面玲珑,又不失刚正不阿,俨然成为新一代官员的领头人物,在朝中的位置与日俱增,而赵构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
赵构去了何处,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只是没有他主动的去联系,就算是山庄的人都发现不了他的行踪。因为赵构比谁都清楚山庄人员的调动,故而刻意避开耳目,隐身在一处地方,无人发现踪迹。
第三百四十五章 改头换面
“卫国,与你说了多少次,你怎么还出错呢”
“老师,这事怎么怨我,我说了不会啊”
“算了,算了”那位先生懊恼的训斥道,“你真是太差了,在我教授的那么多学生中只有你最差,仅仅几个招式都无法学会,亏你父母为你取名卫国,以你的身手如此保家卫国实在是有愧于你双亲”
被训斥的人便是销声匿迹许久的赵构,此时他的名讳不再是原名,而是化名使用了赵卫国。那位先生乃是传授武艺的老师,恨铁不成钢地愤愤摇摇头,被他的资质着实气恼了。
赵构满脸委屈,愣头愣脑地望着那位先生,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深以为然地赞同:“老师,弟子也觉得您说得对。我也不知道为何取名卫国,着实对不起双亲啊”
那位先生年逾四十,生的虎背熊腰,四方脸,宽大的手掌轻轻地拍在赵构的肩膀上,赵构顺势倒下,俨然一副病怏怏的模样,委屈且无辜的眼神看着他,无奈的叹息一声:“虽说文人不必习武,然而你的体质实在是太差了,一阵风都能将你吹走。”
“卫国啊,老师不是说你什么,你看看其他学生都能完成,唯独你教了数十遍还是原地踏步,这样一来其他学生又如何看你,又如何看待我这个老师就算你是文人,不过也要学点武艺,也好对得起你的名字。”
“弟子谨记老师教诲”苦口婆心的劝说,让赵构心里无可奈何,只得点头答允。
那人见到赵构点头答允,又是哭笑不得。虽说教导了无数次,可他没有任何的反感,反而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这让赵构于心不忍,又想起众人对自己的印象,只得一直装下去,不敢露出半点自己懂武艺的模样。
当初,赵构决定弃武从文时,改头换面不说,还隐藏了高深武艺,完全不懂任何武功的文人墨客。此时,赵构如愿以偿的进入相州的书院学习,感受一下学院的氛围。
相州有名望的便是韩家,也是世族大家,尤其是韩琦更是大宋名臣,故而相州文风颇重。并且,韩家也是这所学院的最大支持者,只要学习成绩优异,便可以得到韩家重点培育,只是要拜入韩家门下。
赵构便是看中这点,乔装打扮进入其中,终日与其他学生一样读文习字;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所学院也需要学武,赵构哭笑不得却又不能说什么,只能佯装什么都不会。
无论老师教授多少遍,赵构就是不会。但是,赵构在其他方面天赋很高,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研读历史等,与先生对答如流,得到一致的赞许。偏偏人无完人,在武艺上面却是一窍不通。
这可急坏了教授武艺的老师们,要知道赵构乃是重点培养对象,要是不出意外定然高中状元的人才。于是,众人纷纷对他很是优待,赵构在课堂上询问的问题,亦是出很多人的思考范围。
有时候就连老师都觉得面上无光,只因无法回答赵构的问题。但是,赵构洗去铅华,返璞归真,忘记所有,身份、地位、成就等,重新开始,俨然是一位虚心好学的学生。
赵构告之学院先生,自己乃是远方之人,此地并未有亲眷,而这所学院又提供住宿,故而赵构在此住下,仅此他一人,其他人都是当地学生,或是远方慕名而来的富家子弟,或是官宦子弟。
演戏就要逼真点,赵构不仅仅穿得衣裳都是粗布麻衣,没有任何光鲜亮丽的衣裳做装饰,可他眉宇间的英气,以及谈吐都得到学院先生另眼相看,唯独武艺这门课程让先生们失望了。
赵构念及此处,对老师们都非常的愧疚,众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武艺不过关还是重点培养,在他们眼里都是以文科为重,武艺只是辅助,就算没有得到的也是甲等成绩。
此时,正是下课之后,赵构住在学院里,而传授武艺的老师也是住在此地,这一来二回的便熟悉了。那位传授赵构武艺名为陈广,不是本地人,也不知来自何处,只知他武艺高强,刀枪棍棒,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陈广最擅长的便是枪术、刀术,对赵构的喜爱让他对格外器重赵构,不仅仅传授基本的拳脚功夫,就连枪术、刀术都一并传给赵构,而赵构却是对此道一窍不通,这让他很是苦恼。
“老师,弟子愚钝,让老师失望了”赵构见陈广失望的眼神,心里满是愧疚。
陈广拍着赵构的肩膀,微微一笑道:“卫国啊每个人都会自己擅长的领域,老师对于读书习字也是一窍不通,虽然识得几个字,也不过是行走江湖需要罢了。当初,传授我武艺的老师也是说我笨,我与你好不了哪里去。”
赵构暗暗苦笑,他是真的不想多学,只是害怕露出马脚,却又不忍心陈广失望,着实让他难以抉择。
陈广继续安慰道:“大宋习武之风乃是为了抵御外敌,弃武从文是为了自己,老师只想让你知道就算日后做了高官,切不可忘记本心,金国、辽国虎视眈眈,也需要一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