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分节阅读 184

分节阅读 18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可笑至极,真是可笑至极诸位大人稳坐钓鱼台,可知百姓如何看待这件事想必诸位大人只是道听途说,并未真的去明察暗访,了解情况吧不知赵构猜的可对”

众人面露尴尬之色,他们还真的没有前往民间了解情况,之前所言也不过是凭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的,被赵构冷静淡然震住了。

片刻后,众人幡然醒悟,赵构是在怒斥他们。顿时,众人面露不悦,板着脸,怒气冲冲的数落赵构的不是。

“聒噪”赵构见众人又在数落自己,这一次没有隐忍不发,也没有坐视不理,直接了当的怒吼一声:“你们说得太多了,是对是错,还是无中生有,暂且不论,待会便见分晓。”

赵构脸色阴沉,怒目而视众人。原本喧闹的大殿立即鸦雀无声,赵构的目光扫过去,谁也不敢直视,纷纷避开,只因他们心里没底。

“诸位大人群起攻之,数落赵某人的罪行,只是这些真的存在吗若是证据确凿,赵某二话不说,直接进入天牢乃是罪有应得;要是没有证据,那便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赵构胸有成竹,振振有词地说道:“赵某蒙受皇上恩宠,办此大事,此乃关乎国家安危,选取人才,然诸位大人不明所以,只认为赵某滥用私权,排除异己”

“请问诸位大人,赵某与这些人有怨,还是他们是某些人的门人,涉及某些人的利益才会让诸位大人如此愤怒”

众人纷纷低下头,面露尴尬,赵构的疑问,他们都无法回答,要知道那些人赵构的确不认识,而赵构含沙射影的话让有些人如坐针毡。

“赵某行事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外有金、辽、西夏等国虎视眈眈,内有忧患,这样下去大宋江山才是真正的岌岌可危”

“诸位大人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效忠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赵某在此问诸位一句话,那些被罢免官职的乃是占着官位,不谋其政;那些被抓的乃是占着官位不说,还贪污受贿,在地方作威作福,该不该严办”

赵构的第二个反问,再次让大臣们无言以对,整个脸都涨红了,只因赵构让刑部尚书王云取出那些人的证据,真品实据摆在自己面前,之前那些叫喧之人纷纷低下头,只觉无脸见人。

此外,还有一些别有居心之人看着堆积如山的证据,脸色大变,慌慌张张,只因赵构抓捕归案的官吏之中的确有他的门人或是亲属。

“居然有证据他的势力何时涨到如此大了”太子赵桓脸色阴沉,暗暗的想道:“若是这些证据是他的势力搜罗的,只能说明已经掌握住连我或是父皇都不知晓的力量”

众人脸色都不好看,之前还弹劾赵构的不是;现在被赵构三言两语,就让他们闭嘴,还自打嘴巴,丢人丢到家了。

众人都以为赵构羽翼未丰,如今看来众人都猜错了,尚未加冠封王的赵构势力远远超出众人预料之外,而且准备充分,不惧怕文人闹腾。

大宋本是重文抑武的国家,文人一直以来受到重视,就连走路都带有几分自傲,那种眼高于顶,自负性格也一直延续下来了。

即使是朝中,也是文人掌权。虽然经过一系列的行动,宋徽宗赵佶重掌大权,只是根深蒂固的观念让他们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

现在赵构横空出世,不仅仅改变了朝廷局势,就连文人都觉得赵构有些不同寻常,之前武将势弱,仿佛一下子回到以前,武将再次成为倚重的对象,众人想到此处才会惶恐不安。

多年位居高位,作威作福习惯了,哪有谁心甘情愿放下手中的权力。赵构不理会文人的骚动,也不理会文臣的看法,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切按照法治行动,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让他们有些畏惧,又有些钦佩。

“皇上乃是明君,每每念及此处都迫切的期望有真正愿意做官,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也不是自己地私欲,而是造福百姓的好官”

赵构不假辞色地训斥道:“诸位大人身为大宋栋梁之臣,皇上倚重之臣,却不知皇上之心,纷纷上奏反对,如此做与那些,朝中蛀虫有何区别赵某个人名声事小,大宋江山,为皇上分忧解难事重,难道诸位大人不觉得有愧吗”

第三百四十一章 赵构被贬

铿锵有力地话语,震撼人心,众人面对赵构的质疑与驳斥,竟然无言以对,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语

赵构扫视一眼,有些话不能挑明。其实,赵构能理解群情激愤的原因,只是理解归理解,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容许他退让半分,咄咄逼人,锐利的目光扫视众人皆是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

赵构的话抨击人心,让众人无言以对。宋徽宗求贤若渴,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却不曾想到会是这样的方式选贤举能。纵然科举考试诞生数名颇有才能之人,以目前大宋官制来说,只怕难以容下,最后又是闲赋之人。

宗泽、李纲等人却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微微一笑,赞赏地点点头。今日赵构所作所为是他们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故而众人没有落井下石,只是默默地支持,要是表明心意,只怕众人又会说是他们唆使,或是赵构结党营私等罪名。

于是,支持赵构的人心照不宣地沉默不语,自始至终都未曾表过任何言论。有些话不曾说出口,有些事情不需要别人知道,只要真的明白,哪怕只是一个眼神都懂得想要什么,想要做什么。

“若是诸位大人真心为大宋着想,为皇上分忧,那就明白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有本事的便可以后来居上。若是以年龄划分,或是资历,只怕熬过去也需要很久,那样局限了一些有用之才。”

赵构铿锵有力地高声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天下读书人何其多,要真的是全部否定赵某,赵某无话可说,那是错的离谱。然而,只是一些人看不过去,受到蛊惑,那便不是赵某的过错,而是其他人的过错。”

“有些人看不得,便兴风作浪,煽动民愤,那些蒙受在鼓里的读书人岂能知晓事情真相。若是诸位大人与他们一样,那真是大宋不幸,百姓之祸也。皇上委以重任,信任诸位,然而诸位不知皇上求贤若渴,励精图治的心。”

“诸位大人,赵某所言可对若是此等之人,拿着朝廷每年的俸禄,又中饱私囊,为官却不作为,要之何用何不罢免,任用贤能。朝中任何一位官吏,要是不为大宋着想,不为皇上分忧,不为百姓造福,留着何用”

众人羞愧的低下头,只因赵构所言都是肺腑之言,不仅仅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还说得头头是道,无处反驳。如果反驳,那便是否认赵构所说,而赵构说的话中又带有大宋、皇上、百姓,此乃真正意义所在,故而难以否定。

“臣有本要奏”

众人纷纷侧目,赵佶撇过头微微一愣,看着潘良贵,道:“准奏”

潘良贵高声喝道:“臣要奏的便是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