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0(2 / 2)
赵佶有条不紊地分析道:“辽国已然乱作一团,无论辽国有任何动静,暂时大宋无恙。现在他们的目光看着的是金国,并非大宋,耶律余睹归降于金国乃是喜事,辽国势必针对金国出兵,让他交出耶律余睹。”
“耶律余睹对于辽国形势非常清楚,金国不可能轻易交出来,就算是辽国动兵,也不敢轻举妄动。若是动了,那大宋也不会坐视不管,故而辽国铁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金国得到耶律余睹相助,必然锻炼金兵,战斗力更是增添数分,金国、辽国的战马远比大宋的要强太多,兵强马壮之下,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若是真的动兵,无论哪一方于大宋有利无弊。”
“若是两国相安无事,那么大宋便是腹背受敌,皆是危险;又有西夏掺和其中,对大宋非常不利。金国与大宋有盟约在先,又有辽国虎视眈眈,不敢轻易撕毁盟约,也不敢南下攻宋,此事朕相信他们不敢赌。”
“至于辽国有萧奉先把持朝政,辽国天祚帝又对他及其信任,而他又大肆打压政敌,辽国也不足为虑,真正重要的是西夏国。可是你们倒好,朕紧急召见,不曾想一丝对策没有,有的只是争吵,朕看你们过得太清闲了,想要奔赴前线体会一下吧”
赵佶阴冷的目光扫视众人,难掩心中怒火,他好不容易召见众人共商大事,却不想众人一点意见给不出,公然在会议上大肆争吵,争论孰是孰非,这些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西夏国该如何应对。
赵佶的怒火惹得众人不敢多言,只得沉默以对。此时此刻,赵佶的深谋远虑看得比任何人都要长远,这也让众人明白了赵佶的变化不仅仅是一改之前的风气,还有最重要的眼光,以及辨别是非。
若是以前的赵佶谁胜利了就听谁的,也不论是非对错;如今的赵佶一人独掌大权,真正的一言九鼎,谁敢反对。并且,赵构又从中相助,使得失去的权力逐渐回到赵佶手中,他也不愿意继续隐忍不发,一改众人之前的形象,君临天下,让人望而生畏。
赵佶冷声道:“太子你来说说该如何做”
太子赵桓心里一紧,想了片刻,道:“回禀父皇,儿臣以为西夏暂时避其锋芒,不派遣大军与之交锋尚可。”赵佶不说话,示意赵桓继续说明缘由,“自大宋开国以来与西夏共交锋五次,最近一次战役乃是横山之战。”
“与西夏战役中大宋胜多败少,尤其是最后一战,乃是种师道率领大军亲赴战场,西夏军连连败退,最后对大宋俯首称臣。但是,以儿臣之见西夏崇宗李乾顺此人最擅长隐忍不发,算得上一位枭雄。”
“当初西夏国君主亲自写下降书,对大宋俯首称臣,现今又派兵攻占大宋数座城池,无非是大宋的敌人是辽国,又有金国。若是儿臣没有猜错的话,西夏国君主只怕也对金国俯首称臣,故而胆大妄为想要攻打大宋。”
“以儿臣所想,要是大宋派遣大军与之再次交锋,一来所耗物资庞大不说,打败后要是金国出面只怕到时候插手,到时一切付之东流,故而臣以为只需要派兵驻守,丢失的城池暂时不管,眼下重要的还是辽国,此乃真正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拔出收复燕云十六州才行。”
“太子所言不无道理”赵佶赞赏的点点头,赵桓所说的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事实,故而赵佶觉得有些道理。与此同时,赵佶又将目光看向了赵构,问道:“构儿,你有何建议”
“回禀父皇,儿臣的意见与太子的截然相反,不必避其锋,直接与之一战才是王道”赵构泰然处之,风轻云淡地回道:“如今,大宋并未毁掉盟约,也没有派兵攻打西夏,更没有占领城池,乃是西夏不知好歹,率先出兵,大宋有出兵的理由,此乃其一。”
“西夏虽是小国,不过太子所言不无道理,恐怕西夏崇宗早已与金国结盟,仰仗着大宋不敢轻举妄动便出兵攻占城池。不论是否真假,儿臣以为都该出兵与之一战。”
“若是西夏真的与金国结盟,那么此战只许胜不许败,胜利了不仅仅震慑了金国君主完颜阿骨打的野心,也震慑西夏君主的痴心妄想,唯有用战斗力征服西夏,让他们畏惧了才无后顾之忧。”
“燕云十六州收复固然重要,然失去的数座城池亦是同样重要,不仅仅是大宋的疆土,其中更有大宋子民,务必收回来。若是西夏拱手让出,那便好说,要是拒不归还那就打得他们服气,不必给予仁义。”
“西夏并非大宋归属,亦非大宋臣子,必有二心,那就用这场战斗让他们畏惧大宋,不敢觊觎,逾越半分,安分守己才是。若是日后与辽国作战,或是金国战斗,西夏亦不敢动其他想法,故而儿臣以为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宗泽、李纲等人瞠目结舌地望着赵构,他们主战却没有像他那样直言不讳,言明其中利害。但是,赵构毫不犹豫想也没想直接调兵遣将攻打西夏。既然他们敢如此做,那就用血让他们记住大宋不是他们觊觎的。若非之前皇上龙颜大怒,只怕这个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大胜赞同,此乃真正的豪气干云,一往无前,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手软,无愧是骠骑大将军之职。
第三百三十三章 废除三舍法一
赵构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地话语深深地打动了赵佶,与他所想不谋而合,唯有如此做才能一劳永逸。若是以前赵佶或许不管不顾,任由事态展,现在的他决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要战就战,决不会退缩。
赵佶大赞道:“构儿所言深得朕心,此乃关键所在,甚是欣慰。”
于是,赵佶直接下一道圣旨,对西夏用兵,派遣大宋三万大军奔赴前线,与西夏军一决雌雄。与此同时,李纲为主帅即可前往延安府,另外又派遣吴玠、宋江为副将,先锋十几人,又下圣旨至太原府,调兵遣将支援李纲。
为了以防金国、辽国趁虚而入,宋徽宗又命令河间府、真定府的军队加强防守,又不得轻举妄动,以免给金国落下话柄。此事交给了折可存为主帅,率领数名副将、数十名先锋前往。
宋江参与此次对抗西夏的斗争中,这让赵构有些惊讶,不仅如此,就连太子赵桓等人都愣住了。不过,赵佶并未解释太多。此外,折可存乃是云中一方豪强,三代皆是朝中大将,可与杨氏一门旗鼓相当。
赵构次听闻折可存此人,在正史上记载的只有寥寥无几,对他的事迹并不知情。不过朝中大臣,哪怕宗泽、李纲等人对他佩服不已,尤其是折可存三代从军,皆是声名显赫的将领,只是折可存此人甚少入朝,皆是独据府州,镇守西北边陲,无人妄动。
若是追溯曾经,只怕折氏更是名声响亮,得以独据府州,镇守西北,不必入朝,乃是得到宋太祖赵匡胤亲自下得圣旨,可世袭府州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