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6(2 / 2)
高俅等人面面相觑,此时他们心里也非常震惊,要是这件事真的这样发展下去,只怕未来的局势对自己会越来越不利。如今赵构只是监察御史,要真的手握大权,只怕他们的末日真的到了。
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惶恐,眼前的局势告诉他们真的不远了。高俅等人慌了手脚,冷汗直流,恍恍惚惚,眼神满是惊恐之色。当他们再次抬头看向赵构时,眼里已经不是之前的那样的奚落,而是畏惧。
李邦彦的死只是一个契机,这个契机的效果是赵构没有想到的。他猜中了自己所为必定会引起群臣激烈反应,却不想留给众人敬畏之色,甚至一些大臣想要重新站队,不愿意与太子赵桓共同进退,就连高俅等人都产生畏惧之色。
可想而知,李邦彦的死让赵构立于朝堂之上再也不需要担心了,这便是真正的契机;其次,赵构也想借此机会正式与太子赵桓争锋。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赵构愣是为刑部尚书求情,这样的一来一些大臣心中对他的形象大为改变,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有畏惧,生怕与他接触太多,惹了更大的麻烦。
刑部尚书的事情让群臣看见了赵构公私分明,心胸宽广一面,李邦彦的死看见了赵构行事谨慎,雷厉风行干练的一面。众人又想起他率领大军取得的胜仗,又有皇上的宠信,可以说赵构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成为必然趋势。
这一次朝会正式宣布了赵构立于朝堂之上,他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即使太子赵桓都难以动摇,宋徽宗之前的态度已经表明赵构在他的心中地位远高于赵桓,孰高孰低立见分晓。
散朝后,众人各怀心思,沉默不语的躬身告退。
赵构、赵有恭等人面带微笑地离开了,赵有恭不解的低声问道:“你不是说看戏吗为何又站出去了”
赵构低声笑道:“堂兄,总有些事情超出预料之外,这样不是很好吗”
赵有恭沉默了,赵构的话说的没错,经此一事赵构羽翼丰满已经不容小觑了。李邦彦的死本身就是为了给予赵桓警告,也可以说赵构重要一步棋子,却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直到现在赵有恭还记得群臣看向赵构的眼神与以往不同,不仅仅有畏惧,还有敬佩之意。可以说,赵构自此以后不再是孤军奋战,又收获刑部尚书的忠心,一举数得。
“无论计划多么详细,总会有变化的一天,唯有随机应变才是王道”赵构扫了一眼四周,见没有其他人,压低声音,无奈地说道:“本来我也不愿意站出来,只是父皇的眼神一直盯着我,你说能置身事外吗”
“什么,这是”赵有恭一时没忍住,差点说漏嘴,看见赵构瞪着自己,连忙压低,哭笑不得地说道:“原来这是皇上的意思,难怪你会突然现身求情,明白了”
赵构无奈的摇摇头,彻底被赵有恭打败了,在心里狠狠地鄙视了一下。
赵有恭的智谋的确不差,只可惜不懂得察言观色,要知道赵佶对赵构使眼神时,他就在旁边。那个时候赵有恭还以为是自己有什么问题,心里有些奇怪却没有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一道急切地声音:“郡王殿下且慢走”
赵构听见有人喊自己,好奇的转身看了过去,赵有恭也转身望去,只见来人便是刑部尚书,也就是赵构求情的人。虽然赵构向皇上求情,二人从未有过交集,就连他的名讳都不知道。
“尚书大人有事找我”赵构惊疑的问道。
刑部尚书重重的点点头,感激道:“若非朝堂上郡王求情,只怕我已经不是刑部尚书了。此次蒙受郡王恩情,王某铭记于心,日后但凡有任何差遣必定鞠躬尽瘁”
“尚书大人客气了,我只是据实已告,并没有多说什么,大人不必如此”
“若真是据实已告,又如何朝堂之上并无其他人求情,唯有郡王一人”刑部尚书自嘲的笑了笑,他平日里甚少与人走动,朝堂上私交甚笃的官吏没有几个,故而有些心灰意冷。
今日赵构在朝堂上的求情,对其他人来说不过是拉拢,对于他而言却是比任何时候来得重要。官场不比平常,私底下关系再好也不会有人冒着官位不保的情况帮你,锦上添花的太多了,雪中送炭的人屈指可数。
赵构见他一丝不苟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意思,也就欣然答允了。接着,他又问道:“不知尚书大人名讳”
“王云”王云脱口而出。
“什么,你是王云”赵构心里一惊,急忙问道:“你可是山西泽州人氏”
王云被赵构惊讶的吓愣住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也奇怪他是如何知道自己的户籍,还是恭敬地回道:“王某正是山西泽州人氏,莫不是郡王听闻过微臣”
赵构哭笑不得打量起王云,见他相貌堂堂,忠厚的脸庞,瘦骨嶙峋的模样,无奈的想道:“没想到居然会是他,还真的是有缘啊”
第二百八十四章 好险
不仅仅王云被赵构惊讶的模样吓了一跳,就连赵有恭、许景衡等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赵构也没有想到刑部尚书居然是王云,要知道历史记载中王云的确与赵构有关系,而且关系匪浅。
王云在历史上记载并不多见,唯一可以查到的便是他官场之路比较坎坷,就连他到底是忠还是奸都不清楚。可是,靖康元年,王云以资政殿学土辅康王赵构出使金,行至磁州,州民指为奸贼,被老百姓拥杀。
之后,到了南宋又被追赠为观文殿学士。可以说在民间,王云是奸贼;在宋高宗的眼里王云是忠臣,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赵构心里清楚,王云与自己的关系匪浅,不然决不会在他死后又追赠。
现在王云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居然是刑部尚书,而他还不是康王。只是阴差阳错的二人早早地接触了,还发生了赵构求情救下王云的事情,已经与历史上有些偏离。
至于历史记载中的王云会被老百姓拥杀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不可能再次发生了。赵构心里震惊外,还有感慨,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