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1(2 / 2)
至于燕京城中的王宫也是一处关键所在,若有损毁则直接扣除十万贯,完好便奖励五万贯。
还有最末,言称大宋知道燕京城中原有户籍约四万余户,百姓约有三十万人,如今既然此城受难于战火,便也不做强求。因此便以十五万为计,若是宋军接防之时,城中有足额的百姓,则奖励五万贯,但若是缺额超过一万人,便要扣除两万贯,并依此类推。
而后更是列了详细的奖惩细则列表,从表上看去,若是全部都满足了大宋的奖励标准,那么大宋赎买燕京所要实际支付的钱财将会达到七十万贯,而若是各种条件都不满足,甚至扣除甚多的话,恐怕金国反倒还要给大宋赔钱。
如此,宋秉臣看了之后会被气得吐血晕倒,也就说的过去了。
当然了,这五十万、七十万还是一百万,对于大宋来说当真不算个问题,可对金国来说可就是大问题。因此宋秉臣在醒来之后,都来不及擦掉嘴角的血迹,就慌忙的去信给吴乞买,将这一情况如实汇报,而吴乞买在得到了如此消息之后,到底会是吐口水还是吐血,也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也就在使节团慢吞吞的刚走到大名府的时候,黄杰也接到了从前线御车军中传来的线报,根据御车军派出的夜不收侦查得知,这金军果然在八月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燕京城搞拆迁和转移,每日里至少要往西北方向运出上百车的各种物资,以及武装迁徙数千的百姓。
甚至,夜不收们还探知,果真金军还组织城中百姓对城墙和坊市进行破拆,当真是叫他全部都说中。
得了这个消息之后,黄杰倒也不以为意,而是恶狠狠的随手又写了个纸条,然后就叫信使将线报和纸条火速送往东京呈与赵官家。
在纸条上,他只是简单建议,如果金军能在今年的大年三十之前交接燕京城,大宋无妨再拿出十万贯作为奖励。
结果,三天之后信使从东京返回来报,说赵官家接了线报和纸条后,直接就在金銮殿上笑得又是跳脚,又是冒出了眼泪花儿,而满朝的文武大臣们更是用笑声把文德殿上瓦缝里的灰尘都震落了下来。
与此同时,在黄杰的要求之下,韩进宝和林冲在前线也最终整合了有关燕京陷落的详细情报传递回来,让黄杰终于知道宋军两次都不能在城下站稳脚跟的燕京,为何会被金军一鼓而克。
但说这燕京在耶律淳自立为王后,便做过大量的修葺和战备,城池可谓是固若金汤,而耶律淳也拿出燕京大内的金银大肆招兵买马。在宋军起兵北上的时候,耶律淳在城中共囤积契丹重甲骑兵一万、轻骑三万,奚族骑兵一万、杂胡以及汉军五万余人。
而耶律淳用五万杂胡以及汉军守城,将契丹和奚族骑兵放于城外机动,所以宋军两次围城而惨遭溃败便是这支部队干的好事。
再来说当初刘延庆瞎指挥打了败仗之后,辽军由耶律大石和萧干分领左右两路对南逃的宋军追击,而其中与御车军死磕的正是耶律大石的部队,至于萧干则率领辽军之中的契丹精锐,乘胜追击直插到了雄州城下,若非童贯向来谨慎,早将雄州弄得固若金汤,只怕还真叫萧干得逞。
而然,童贯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又想出一个新主意,即对耶律淳周围的汉族官员进行策反,并把策反的目标锁定在耶律淳身边的近臣李处温身上。
这李处温是拥立耶律淳的重要人物,曾任辽朝宰相之职,在燕京有很大影响。赵良嗣这厮在辽朝做官时,与李处温是莫逆之交,他自称在燕京北极庙与李处温拈香盟誓,共图灭契丹还宋。
于是,童贯令赵良嗣致书信给李处温,重述旧情,要求李处温广结义士,作为宋军的内应,打开燕京城门,迎接宋军入城。李处温接到了赵良嗣之信,积极响应,令其子李奭以帛书回答。李处温与其弟李处能、其子李奭等人,分头联络义士,自备三千马甲,并筹集七千贯金钱,作为活动之资。
后来当金军南下,耶律淳领军北上意图抗击之时,李处温曾想关闭燕京城门,将契丹兵拒之于城外,然后请宋军声援,挟持萧妃纳土归宋。
然而有一个永清县名叫傅遵说的人,揭露说李处温曾通过易州富民赵履仁与童贯通书信,勾结宋朝为外援,意图挟持萧妃纳土归宋。萧妃得知此事,立即逮捕了李处温、李奭父子。
当时李处温称这是谣言,萧妃历数其罪恶,李处温无言以对,萧妃令其自尽,其子李奭被凌迟处死。
不久,金军突破辽军数道防线,兵分三路往析津府合围,辽将涿州留守郭药师在武清囚禁了契丹人剌使萧庆余,派团练使赵鹤寿率兵八百、骑兵五百作为先锋向宋朝投降,而后在金军包围武清之前,率领余下的万余常胜军突围而走,使得本来与析津府互为犄角的武清落入金国之手。
卷八 靖康变 第七百零七章 燕京陷落
要说郭药师和常胜军的降宋,对耶律淳而言无疑是个非常严重的打击,不过在面对气势汹汹席卷而来的金国西军时,耶律淳的胆子也开始逐步的萎缩了下去。
不得已,耶律淳只能召回耶律大石和萧干等人商讨对策,据说萧干提议坚守析津府与金军死磕,而耶律大石则认为金军虽然眼下兵锋盛极,但却善攻而不善守,不如弃守析津府向大同府战略转移,暂避其锋芒,待日后择时择地再与金军作战,也就是用空间来换时间。
甚至耶律大石还认为,宋金结盟或许并不牢固,或能向大宋称臣纳表,求得大宋的援助,共同抵御金国南侵。
结果据说当时萧干与耶律大石因为意见向左而闹得不欢而散,而后耶律淳采纳了耶律大石的意见,派出使者萧容、韩昉前往大宋。萧容、韩昉二人到了雄州见到了童贯,献上北辽所上的书表称,要向宋朝纳款称臣。
可童贯认为,只纳款称臣还不够,必须纳土地才能接受。其实,纳款称臣就是纳土投降,韩昉笑说:“纳款即纳土也,虏种类杂未易图,朝廷当思两全,无贻后日之悔。”
结果童贯将耶律淳的书表送给了赵官家,可赵官家并没有予以回应。
而后,重头戏也就来了
金军巩固了武清后,又连续攻克了固安、范阳,以及析津府北面的顺州今顺义,萧干与耶律大石各自领南北二军在燕京城外十里设营以迎击金兵,金兵抵达后未能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