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宋道 > 分节阅读 32

分节阅读 3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且不说姚政将要如何安置苏澈,黄大郎奔出来之后,便去自家寻人,可偌大一个黄家只有留守的贾婆婆看门,老倌和二娘因为不放心老店的生意,在见证了茶礼后又返回了老店,黄大郎不得已便只能起身去了老店。

紧赶慢赶的到了老店门口,差点碰到两个从店里出来的客人,只听其中一个身穿锦缎挺着大肚的胖子面对店门大声喝道:“这秘制东坡肉果真绝了,却是说什么特供,一人只能一份,都不够打牙祭的。明日再来,若敢不许某家吃个爽利,定要砸了他这脚店”

黄大郎一听就火了,这孙贼居然敢在自家老店门前吼着要砸店,这不是耗子舔猫穴,作死呢

倒是他身旁的朋友一把拽住他衣袖喝道:“你这鸟厮,莫要辱了斯文,你可瞧着他家的门上的联子,这店也是你能砸的”

“什么联子,如何砸不得了”胖子呼哧一声,便扭头去看一旁食汇街门上的对联,他好友倒也知机,指着下联处的落款道:“可知颍滨遗老是谁天借你个胆子,你到是砸与某家看看。”

胖子原本嚣张的表情顿时萎了,左右一看却是道:“嘘却饶了俺吧哎呀这不妥,待俺补救一番。”

说完胖子便大步又进了店里,一旁看热闹的黄大郎自然跟了进去,就瞧见胖子从袖囊里摸出了一块足有五两的银判子,脸上换出媚笑的表情,对柜台上会账的孔伯道:“掌柜的,俺先订下明日的东坡肉十份,这些银子可够”

孔伯抬眼看了胖子,忙笑道:“哎呀曹衙内,东家也怕这吃食不受待见,今日便没做多少,倒叫曹衙内笑话了。没事,明日定备足了,等衙内前来品尝就是。”

说完孔伯忙把银判一推,却不敢收他的银子,黄大郎倒也听出了,在黄州城里敢称衙内又姓曹的,恐怕也就只有曹知州家的大公子了。

“不妥不妥你收下就是,反正明日也要会账,这便提前会了又如何”曹衙内却是干脆把银判往孔伯怀里一丢,便大袖一甩走了出去,到门口时还不忘扭头道:“对了,俺欢喜那秘制的东坡肉,多与俺留些”

“好好”孔伯也笑眯眯的把银判收了,然后拿起笔在账簿上快速的写画起来。

黄大郎瞧了这一幕,对这曹衙内存了个印象不说,便走上前去问道:“孔伯,俺爹和娘呢”

孔伯忙答道:“少东家来了二娘去了城东郑五郎处要肉,老爷与官差去了衙门,准备在赵家背后的地上再建几栋棚屋,有些文书要画押。”

黄大郎点点头,又问:“那今日的东坡肉都卖完了”

孔伯笑道:“卖完了全卖完了,还有不少客官下了订金,明日还要来尝”

“那就好了叶大龙在何处”黄大郎跟孔伯问了之后,就在食汇街里找着了叶大龙,然后又从柜台上支了两贯铜钱用褡裢装了,让叶大龙背着就走,直奔主街的瓷铺行去。

瓷铺自然就是卖瓷器的铺子,黄大郎进瓷铺不看别的,目光就往一排各种酒瓶酒尊看去,一连看了好些个后都是摇头,瓷铺的伙计见了,也认得他是黄家的大郎,便问:“大郎想买些酒尊俺家的铺子可是黄州城里最大的,可有合眼的若不合眼也可画下图样来,俺家的磁窑也能烧制各式瓷器。”

“哦”黄牛儿一想,便拿起一个大约能盛一升酒的瓷瓶来,这瓶的口有八分大小,肚大底小,便问:“这等酒瓶,多少钱一个若是订制,多少个起订,价钱又是如何”

活计瞧了便道:“这等白瓷十五文一支,千支起订,订价十二文。”

第六十六章 商议

黄大郎家中开店,对这吃食一道所涉及的周边项目也算了解,倒也明白店家并未要了高价,只不过听说这家店还能订制瓷器便心里多了想法,例如那一日贩出一百三十万瓶的老干妈,所用的盛器可就是透明琉璃,虽然在奇梦中见到这后世遍地都用琉璃做饰,但黄大郎却固执认为这老干妈之所以能日贩一百三十万瓶,显然并且必然是与那透明的琉璃瓶有所关联。

跟在师尊朱桃椎身边,黄大郎自然是见过琉璃的,两年前随师尊在泉州游历时,师尊曾为一个大食商人治病,病愈后大食商人便送了师尊一盏三寸方圆五寸高的大秦琉璃杯,却不是透明的,而是带有浅浅暗绿且杯壁色泽微浊,便是如此师尊也是爱不释手,但最后还是在高州用此杯向一位粮商换了五千石粮食赠与当地的道观寺院舍发,解了该地十数万饥民之危。

又看了一会,并选了几种,黄大郎发现店里还有一些用梅子青绘了花鸟鱼虫的月白胖肚瓷瓶,拿起来一看底下的戳记却写的是黄州白窑,便问:“你家的窑也能制汝瓷”

伙计忙道:“俺东家新近请来一位汝州的师傅,大郎手上拿便是头窑。”

“有了”瞧着瓷铺上花纹清晰的绘画,黄大郎脑中灵光顿时闪过,便有了打算。不过他却是拍手道:“方才俺看的三种白瓷瓶,各拿一百支,还有一寸、两寸、三寸口的陶罐也各拿一百,另外做塞的软木也配齐了。”

伙计一听是大买卖,忙不迭的笑道“唉大郎稍等,俺去请了掌柜的来。”

不一会,一个中年掌柜便急匆匆的来了,先吼着让伙计给大郎烹茶看座,又拿出算筹来算了账,统共要四千五百多文,折算下来差不多六贯,于是黄大郎就拿了五贯飞钱,又让叶大龙用铜子补齐了差价,给了店家送货的地址,便出了门。

随后黄大郎又在街上各家铺子里转了许久,直到天将擦黑这才还了家。

到家时自然还是一屋冷清,倒是贾婆婆做了一桌饭菜候着,毕竟出门前交代了今日家中多了孙氏兄弟,怎说也是要在家里开火招待的。

贾婆婆还抱来了一坛酒,却唠叨道:“大郎,你娘交代了,吃酒可以,却不能吃醉了。今日里随你回来的两个壮实后生一看也是能吃酒的,若是不够便唤婆婆,可记着了。”

黄大郎自然答应,上回吃醉了可是不太好受,记性当然长了。

又等了一会,孙家兄弟便先后回来了。

孙新先至,却领了两辆骡车回来,从车上搬下不少木刀木剑木棍不说,还有大小不一的石锁石碾子,甚至还买回一卷市面上少见的毛毯,足有两丈宽、四丈长、半寸厚,若是展开能铺满小半个天井,黄大郎一问才知道这是用作角抵的地毯,能起到防护作用不至于受伤。

孙立后来,却领来一个老倌和一架堆满了麻包的牛车,便介绍说这老倌原先是黄州军驿的马倌,而且他也正好姓马,唤作马七。因年老役没,被孙立探到便请来养马,说好一月的例钱是三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