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5(2 / 2)
如此刘关张三路大军,可就是全都败了。消息传到许昌,众皆震恐。关羽张飞,世之勇将。刘备玄德,更是当世豪杰。然而出兵之后,却是中了敌人之计,全军覆没。
此律香川,当真是何人哉,怎么能有如此能力瞬间大败刘关张三兄弟
曹军震恐,自不必说,律香川这边,跨过新郑阳翟,依旧是马不停蹄,直扑颖川郡而来。曹操急召手下进行商议。
众人都是要战,于禁李典等人,新近败了吕布,心高气傲,觉得律香川和徐晃,也没什么了不起。
曹操虽然知道自己手中实力,此时正是强弩之末,但是众将要战,曹操也觉得不能自堕了锐气。因此也是同意应战。
几路大军就分别由许褚领一路,于禁李典领一路,乐进领一路。吕布的降将张辽和他一起,居中策应。
双方的军队,就在颖川新郑间遭遇上了。数万人马,当即力战。
但律香川和徐晃的人马,每次遇到曹军时,都不会立即进行冲杀。而是要用一轮八牛弩,对他们进行一轮攒射后,再用投石机,对他们一阵猛投。
直到弄得曹军焦头烂额,苦不堪言之后,这才会派部队和他们两兵相接。进行肉搏。
曹兵在之前的预热中,就被律香川徐晃的兵马,折腾的死去活来。这时候又碰上律香川的精兵。本来在别处,他们对付别人的兵马,总是能够势如破竹,一路冲杀而进。
但是碰上律香川的这些人马,他们却是感觉自己撞上了一块巨大而坚硬的岩石。真是撼山易,撼律家军难呀
连续几场大战,曹军都是被律香川和徐晃联军,打得大败。曹军是有些垂头丧气,一时不敢再与律香川军正面交战。
如此相持几个月,曹军逢战皆败。眼看力量渐趋窘困,曹操请与律香川谈判。
律香川只给了曹操两句话,退到青州去,交出乐进。因为乐进上次在信阳,就想读他不敬。
曹操誓不交人,声称退回青州,他还可以考虑,想让他交人,勿宁让他血战到底。
律香川当即大度的表示,人可以不交,但是,要赔款道歉。这是他将对付李傕的那招,重新又用到曹操的身上来了。
曹操无法,只能服从。他甚至还感激律香川让他这么做呢因为这会让人看到,他曹操对待自己人,是有多么的豪气。
s:本书首发,请大家到来支持。谢谢
第七百一二章 纯真年代
律香川是故意给两个严苛的条件和曹操去谈判的。结果曹操选择了一个,而拒绝了另一个。
这结果当然早在律香川的意料之中。他猜曹操为了今后的发展,也不会选择交人的。
如果这个时候,曹操迫于他们的压力,把乐进交给了他们,那以后还有人会去投靠曹操吗
所以曹操是一定会强烈的反对这一条的。这时候他再答应曹操他不一定要执行这一条,那曹操说不定还会感激他。
因此他就会愉快地答应他们这边提出的另外一个条件,退回青州。
这个时候曹操心里,说不定还会满怀高兴呢
因为他们虽然在战场上没有打赢律香川,但是在谈判桌上,他们谈赢了律香川了。因为他们驳回了律香川的一个条款。
这就是曹操他们那边有了面子。然后,两方面都能愉快的撤兵了。
这或者也是一种谈判的艺术吧,律香川不是很确定。不过,律香川知道,好的谈判策略,是谈判的结果,要让两方面都觉得,得到了利益。
现在他们这边,是得到了利益,他们得到了曹操的豫州。
曹操那边,肯定也觉得得到了利益。因为曹操得到了一个爱惜人才的好名声。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曹操觉得自己这回对阵律香川,还不算亏。
谈判既然如此顺利,结局亦是如此美好,那么他们两边,在经历了近乎大半年的战斗之后,终于是可以最后撤兵了。
曹操是撤向青州,律香川是撤兵回安邑。豫州么,律香川就让徐晃分派兵力,于此长期镇守了。
这一切,本来也可以说是进行的好好的。但是退兵之时,曹操大营刚动,后军乐进的部队,却是被柳直林异,带人追着一路射杀。
理由竟然好像是说,乐进的队伍中,有人向柳直他们挑衅。柳直的部下们气不过,这才是又对乐进的队伍,一路追击的。
都已在退兵了,律香川竟然还跟他玩了这一手。曹操当然是知道,律香川这是故意的,乐进的部下,完全是受到了莫须有的罪名。
但是,那又怎么样
这种事情,能说清楚吗
如果他们实力强,那是肯定可以说清楚的,大不了打回去就是了。
但是这时,他们是实力较弱的一方,因此吃了律香川的这个哑巴亏,曹操对此,也依然是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带人退回青州去了。
对于曹操,律香川现在还不想跟他鱼死网破,曹操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你给他挫折,他会越挫越勇,他以为自己后面还会东山再起。
可是你如果一下就断了他的活路,他就会跟你拼命,血战到底。
所以律香川是给了曹操一条退路。这样他们就达到了限制曹操的力量的目的。
而豫州到了律香川他们的手上,他们当然是很快地又推行开了他们在安邑实行的那一套了。收买民心,把土地分给流民。
推行新稻,让豫州之民,从此丰衣足食。
经历惯了战争的豫州百姓,忽然之间,粮食丰收,大家不用打仗,回乡种田,每年的大米饭都吃不完,他们谁还想着要跟着哪一方诸侯,去争霸天下呀
就跟在皇帝陛下的手下,每年老老实实地耕田,纳粮,这不是很好吗
经过了战争的人民,更知道和平生活的可贵。到了兴平五年的年底,豫州的百姓,因为粮食丰收,已经开始准备喜庆新年了。
这时候谁还想着,跟着哪一方的诸侯,去跟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