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9(2 / 2)
至于辽东,朱由检也想去看看。那是因为天津代表着他的赫赫武功。作为一个皇帝,能够灭了蹂躏大明几十年的满清,朱由检是有些自得的。他想去看看这片失而复得的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看看这份拓土战功能否让自己作为一个雄主名留青史。
朱由检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李植也知道天子最近频繁微服私访,知道天子迟早是要来天津看一看的。刚好辽东修建的铁路网贯通了,李植便邀请朱由检来“剪彩”。
朱由检借着这个由头,进入了天津。不过他有心了解天津的民情,却没有在路上打出天子仪仗,而是穿上正二品文官官服,带着五十多个化装成家丁的番子,打扮成一名巡抚。
一进入天津地界,朱由检吃惊的是水泥修成的官道。和北直隶地界上坑坑洼洼的官道不同,天津的水泥官道平坦宽阔。官道大概宽六米,中间略高两边略低,可并行四辆马车。官道上好多运送货物的马车来往,最多的就是往京城运粮食的粮车。
即便是京城内城的道路,都没有这条水泥大道气派。
朱由检在马上沉吟许久,朝王德化问道:“王德化,这条道路是什么时候修的”
“回圣上,这条官道是崇祯十七年修的。当时天津往京城运送货物的马车越来越多,原先的道路不堪重负,天津王便出资修了这样一条水泥路。这条路修成后,从天津输往京城的各色货物大增。”
顿了顿,王德化说道:“不过这条路实际上只修了一半,只在天津地界上修,进入顺天巡抚的地界就还是土路。天津王有意让顺天巡抚修建另外一半,当时的说法是天津出一半钱顺天出一半钱,后来天津王又说愿意出七成钱。顺天巡抚刘元涛始终不愿意,说天津出所有钱都不修。”
朱由检听到王德化的报告,眉头一皱,骂道:“混账东西,如此利国利民的道路,顺天为何不修派人去查一查这个刘元涛,看他是不是和江北军有所牵连,故意为难天津王。”
“如果查实了是个佞臣,就拿下他”
王德化弯腰喊道:“奴婢接旨”
朱由检吸了口气,好久才回复心情。
往前走了一段,朱由检看到远处有一个村庄,一指马鞭说道:“走,去天津的农村中看一看。”
二十多个乔装为家丁的番子立即骑出了官道,快马奔往那村庄中去了。番子们先去村庄中检查一遍有没有歹人,确定了没有危险,朱由检才缓缓驱马而去。
那村庄看上去十分富庶,农家的房子都是清一色两进的院子。院子都是砖瓦砌就,外面涂着雪白的石灰。院子门口都修有小型门楼,乍一看,倒像是几十个小地主的宅院挤在一起。
村子外面的道路是土路,但一接近村子一里路,就全变成水泥道路。
此时麦子已经割完,播种时候还不到,正是农闲时候。村子里的人本来都在院子里消遣时间,却被番子的马蹄声惊到。村民们一个个站在自己的院子门口,惊奇地张望发生了什么。
朱由检进了村子,看了看周围的百姓,发现那些百姓虽然都穿着朴素的棉衣,但棉衣都颇新,没有一个人身上打着补丁。这些农民虽然在乡野,但身上和头上都十分干净,显然经常洗澡,不似其他地方的农民蓬头垢面。
跳下了马,朱由检朝周围的百姓说道:“本官打扰诸位了”
村民们看到来了个大官,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一个个弯腰朝朱由检作揖行礼。
朱由检见这些百姓不朝自己下跪,倒是愣了愣。
王承恩有些看不下去了,喝道:“你等见了堂堂巡抚大人,为何不跪”
农民们对视了一阵,最后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说道:“巡抚大人,王爷在报纸上提倡少跪。王爷说了,男儿膝下有黄金,男儿该明公德尚武功,顶天立地,不能轻易屈膝。平日里就算看到了王爷仪仗,我等也是作揖行礼。除非是受了王爷的恩惠表示感谢,我们寻常是不行跪礼的。”
王承恩愣了愣,一时说不出话来。
朱由检朝王承恩挥了挥手,示意他不要再说这个话题。
抚着胡须,朱由检朝那个老人问道:“乡老,我看这村子里的屋子都修得十分体面,你们一年的收入有多少”
那个乡老听见外来的巡抚询问自己的收入,哈哈一笑,有些得意起来。
“大人,我们天津的百姓收入不低哩。我跟我儿子住一起,我儿子和儿媳两个人使用机械耕作王爷的一百二十亩公田,每年能收一百多石粮食。这些粮食五成作为地租交给王爷,剩下六十多石是自己的,卖给王爷的官仓就是一百二十多两银子。”
“当然农械和水车需要维护费,我儿子用四头耕牛,这些牛平日里打理也要银子。这些合起来一年要花去三十多两银子。”
“最后算下来,我儿子和儿媳两人一年能入账九十两银子。我儿子养了四个子女,个个都是白白胖胖的。”
“大人你看我家的宅院,建这两进的宅院只花了我儿子半年的收入。”
老人说完这话,就当着朱由检的面哈哈大笑起来。
第七百八十四章 犯上
听到老农的话,朱由检陷入了沉思。手机无广告最省流量了。
朱由检这两个月经常出入京城民间,是知道京城百姓的收入的。京城号称天子脚下,是天下最富庶繁华的地方,但其实百姓同样贫苦。在京城中,一般的雇工收入也只有一两八钱左右。这还是男丁的工钱,若是妇女出去打杂,工钱更低。
夫妇二人若是能赚三两银子一个月,在京城中已经是中等家庭。这样的家庭,能够养活两个孩子,能够勉强温饱。这已经比北直隶的其他府州县好了。
京城附近的农民,收入就更低,挨冻挨饿那是经常的事情。
而天津的农民,夫妇二人一年居然能赚九十两银子。也就是说一个农民的收入就超过了京城中等家庭一个家庭的收入。
难怪这些百姓都住着这么体面的宅子,难怪这些百姓的衣服上都没有补丁。
朱由检沉吟许久,问道:“乡老,你们收入这么高,不怕奸人觊觎么会不会有豪强欺凌百姓”
那个乡老听到朱由检的话,哈哈大笑,说道:“巡抚大人不知道啊,我们天津有法院啊”
“我们法院里的法官,都是顶正直的人,打起官司来不认人只认理。即便是我们这些乡间的小农去和市政厅的官员打官司,那法官也没有一丝偏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