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明末工程师 > 分节阅读 330

分节阅读 33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明代以道教为国教,在道教的神话里,神仙的宫殿全部在天空中。只要能飞得够高,是能见到神仙的。这热气球飞起来,飞得那么高,是不是可以直上青天,和托塔天王聊聊家常,和太少老君玩耍棋子

这令张光航感到惊奇,惊讶,甚至有些害怕。

至于李植麾下的将领官员,虽然同样为热气球的神奇而惊讶,但因为跟随了李植十年,早就看遍了各种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都有些见怪不怪了。

钟峰笑着看着那热气球,说道:“国公爷,这热气球安全不安全,钟峰我也想上去坐一坐”

李兴啐道:“钟峰你也想飞天了你以为飞上去你就成神了”

钟峰回答道:“李兴你莫以为我钟峰没见过这热气球,国公爷给那几个工匠画图纸时候我就站在旁边看,比你还清楚这热气球的原理。”

听到辽东总兵钟峰了解热气球的原理,张光航抖擞精神,急忙竖起耳朵听钟峰解释。

钟峰咳嗽了一声,说道:“国公爷那时候说得清楚,这热气球利用的是热胀冷缩原理。火焰是热的,能把空气加热,让空气膨胀变轻。空气变轻后充满热气球的腔内,整个热气球就变得极轻,受到大气的气压,自然能在空气中浮起来。”

听到钟峰的解释,李植麾下的老人不少都明白过来,点头称是。这些老人跟随李植久了,多多少少听李植普及过一些基本科学知识,自然能听懂钟峰的解释。

但是张光航就傻眼了。对于钟峰说的什么“空气”,什么“热胀冷缩”,什么“气压”,那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张光航想了半天,最后朝钟峰问道:“钟总兵,这凡人飞得这么高,会不会惊到天上的神仙”

听到刑部侍郎张光航的话,李植差点笑出声来,最后好不容易忍住。

钟峰愣了愣,一时竟有些拿不准主意。明代的道家信仰十分流行,好几个皇帝本身就是炼丹求长生的道士。在明人的概念里,天上那必然是有神仙的。即便像钟峰这样跟李植学过一些基础科学知识,也没有抛弃对神仙的信仰。而凡人借助热气球的力量上了天,这似乎确实打破了神仙的飞天特权。

钟峰支支吾吾地说道:“国公爷那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天上的神仙想来也是知道的。我们在国公爷麾下做事,即便惊扰到了神仙,也一定会得到原谅的。”

张光航听到钟峰的解释,频频点头。众人都十分信任李植的力量,既然李植是由海边神仙道士传授的知识,自然和天上的神仙有些渊源。

李植听到钟峰乱七八糟的解释,有些无语,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植暗道这基础科学教育是不是该搞起来了。只不过如今李植的领地对新式知识分子处于饥渴状态,学校培养出来的基层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被各级官服、法院和税务局瓜分。李植实在没有时间再让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因为那样更会延长学生学成入仕的时间。

不过李植又觉得是不是可以在低龄孩童和工匠中进行基础科学教育。如果有一批工匠掌握基础科学,就可以减轻李植的工作量以后李植有什么发明创造,将图纸画出来交给工匠们,工匠们就能依赖他们学过的知识做出来。

李植正在那里思索,热气球已经降落到地面上。用竹子编制的舱体中,板甲锻造作坊的匠头齐六和另外四个匠人走了出来,拱手朝李植作揖。

“见过国公爷,见过诸位大人”

李植笑着拍了拍齐六的肩膀,笑道:“齐六,你这热气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齐六被李植拍了一下肩膀,有些激动,说道:“国公爷,根据你给我们的图纸,我们开始时候试图用帆布缝制热气球。但是这样做出来的热气球漏气,没有飞起来。我们最后用鞣制过的猪皮做气球,成功的飞起来了。”

李植走到热气球旁边看了看,笑道:“你飞了几次了安全不安全”

齐六答道:“我最近飞了三十多次了,隔几天就飞一次。没有出过事故。”

李植点了点头,突然朝张光航说道:“张大人,我带你一起飞上去看看”

张光航愣了愣,一下子激动得满脸通红,有些紧张地问道:“我可以飞天”

张光航说完这句话有些后悔,他感觉自己表现得像个土包子似的。自己怎么说也是京城来的官员,怎么在范家庄这种小城市倒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傻子似的。

李植一挥手,喝道:“来”

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张光航小跑着随李植进入了座舱中。齐六哈哈一笑,又在燃烧铁桶中烧起了木柴。热气一点点把发瘪的猪皮气球吹胀了,在众人的惊呼中,热气球腾空而起,带着李植和张光航飞上了天空。

齐六和另外一个工匠使劲在座舱中摇动座舱后面的螺旋桨,尽力控制热气球的前进方向。

这种螺旋桨风力有限,只能在无风的时候使用,比如今天。如果遇上大风天气,热气球还是不要升空的好。

热气球渐渐飞上了高空,到达了距离地面一百米左右的地方。齐六减少了火势,让热气球不再上升,而是浮在了半空中。

张光航似乎有些畏高,在座舱中站着脸色有些发白。他鼓起勇气站到座舱边上往下面望下去,看到脚下的范家庄。经过两次扩建的范家庄在脚下呈现一个积木一般的直角形状。城中的各个工厂星罗棋布,运送原材料和货物的马车来来往往。

张光航看了看顶上的青天,又看了看脚下的城市,摇了摇头,赞道:“真神仙手段也。”

第六百八十章 专利

五月十二,跪在地上的“山寨”收割机作坊作坊主满头的细汗,匍匐在地不敢说话。

津国公李植来检查他的山寨收割机作坊了,带着好多大官。

作坊主之所以胆战心惊,是因为这个作坊主仿造了李植的畜力小麦收割机。

目前在辽东和天津的市场上,畜力小麦收割机供不应求,出现了大量的仿造者。

辽东“机械化”小麦耕作主要由畜力条播机和畜力收割机组成,辅以灌溉水渠的兴建,以及其他一些小机器,可以将几个负荷最重的农活全部交给机器和灌溉设施完成。这样一来,原来只能耕种二十亩小麦的佃农可以耕作一百亩的旱田,地主和佃农的收入都会大幅增长。

在和的宣传下,在辽东各层官吏的引导下,辽东的农民和地主都普遍接受了李植的新式机器,大量向李植订购。二月份辽东春小麦的播种,百分之九十五的田地都购买、使用了条播机。

条播机的生产可以说是有条不紊。这种机器在去年,也就是崇祯十八年三月已经被李植发明出来。四月份李植就在范家庄组建了条播机工厂,雇佣五千人生产条播机。条播机工厂的产量大概是每月三千台,抢在辽东春耕前生产了足够市场需求的机器。

从使用的情况来看,农民的反响很好。条播机操作简便,不容易损坏,特别适合一马平川的东北大平原。地主们都准备好了银子,准备购买李植的蓄力收割机。

但是蓄力收割机的生产有些跟不上进度。去年十二月开始生产收割机,到了现在五月初,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