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1 / 2)
。”牛壮笑呵呵地给他下绊子。
“牛哥,你这可不地道,净在少爷跟他说我的坏话”李柱子叫嚣着嚷。
“少爷,您可要给我做主啊,我可不是他说的那样,少爷明鉴”李柱子上前找林羽之断官司。
“呵呵,柱子兄弟,我来问你,你们这些人忙的过来吗”农活很辛苦,这些人种着100亩地,又没有现代化的机器,肯定很劳累。
李柱子挠着头,“嘿嘿,能行,大家别的不行,种地还是很在行的。只种收时忙,还要看天气种,还要看天抢收,别的时候都忙得过来。”回了林羽之的问话。
“嗯,好。秋收和冬种之时,要赶时间又繁忙,你们就多找一些短工,或者地里不忙的佃户,给他们谈好,每天多少的工钱,多找一些人帮着干活,抢收抢种,这样大家也能轻松些。”林羽之是知道的,在天朝七零八零后的学生们,是有过放麦假经历的。赶着收麦子,可见农忙时,抢收抢种很关键。
“少爷,知道了,这可都是钱啊”牛壮嘟囔道。
“牛壮,你可别成了个守财奴,这钱要挣,更要花,该花的地方更不能省。对了,你让厨房去买肉,再买大骨头,今天中午,大伙吃炖肉,喝大骨头汤。以后即便不是每天吃肉,每七天必须这么吃一次,还有洪家庄,也这么办,你也别只想着省钱,我这东家不喜欢这样省钱,我们要好好干,多收粮食,才能多挣钱。”林羽之大手一挥,拍板定案。
“哎,少爷,按您说的办,我这就吩咐。”牛壮应了,又叫了厨房的伙计安排。
“好,咱们现在去田里看看吧”林羽之让牛壮、柱子带路,一行人又去了地里查看玉米。
田间玉米长势喜人,现在已经近一人高了,每一颗上有两到三个玉米穗,还都不大,但看着丰收的气象已经有了,林羽之心里也安定不少,很是欣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田地边上站着,并不能很看清田里干活的人,应该都在地里忙碌着。
“厨房有专门烧热水、绿豆汤的吗给干活的兄弟们多送些绿豆汤,解暑。这天气太热了,别中了暑气。这中午的时候,大家都要在院里休息,中午至少要歇够两个时辰。现在这个天气太热了,大家身体要紧。”林羽之想起这事,又仔细嘱咐道。
“有热水,也有绿豆汤,大家都带到地头上,这个少爷放心吧”李柱子已抢着回道。
林羽之默默的在系统里又翻看了一下,关于种植一类的书籍资料,倒是找到了两本相关的,一本是古代农具介绍及制作,一本是简易土肥制造。
林羽之兑换了,从怀里掏出来,自己先拿着这两本书翻看了起来。
古代农具介绍及制作里面有相关的农具制作知识,耘锄、起垄器、旋耕犁等等都有介绍。
简易土肥制造包括各种木炭、草木灰,半腐熟的动物粪便牛粪、鸡粪、驴粪、猪粪,怎样堆肥发酵。怎样既省时又省力,而且和常规的堆肥比,而用这个方法堆出来的肥是可以当做全肥使用的,这样就省去了用了底肥再用追肥的工序。
林羽之翻看后,感觉还是比较实用的,就交给牛壮“这两个上面的内容,你们看看,如果实用的就可以用。这个做肥料的,你们多实验实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省时省力一些的话就最好了。”
牛壮接过书来,简单翻了翻,揣到怀里,嘿嘿笑着说道“少爷每日读书就已经很辛苦了,还要想着我们的事情,我们要是再干不好活,收成不好,哪能对得起少爷”
“现在秋闱在即,我现在读书很紧,这田里的事情,你们就多想多动脑思考,能想到的就去干,不要怕花钱还有那1000亩地,秋种之前要购到。至于怎么谈,你和他们地主或农户商量,合适就可以,也不用事事都来回我了。”林羽之又安排地的事。
“还有,提前多购买一些耕牛养着,秋种小麦时要用。还有租院子让夫妻住,制作农具,购田等等这些个事,都要你处理,还有洪家庄,都一样的例。”林羽之接着仔细交待。
第一百五十一章 流通货币现状
“新购的土地怎么找人种,这些事你都多多考虑,思虑周全了办。这些事,用多少银子,你只管问我支,但这帐也要记好,一码归一码。”林羽之是不想用钱来考验人性的,该做帐的做帐,该核对的核对,干的好的,该奖的奖,一码归一码啊
“哎,少爷,小的知道,一定认真办事。”牛壮忙回道。
午时,林羽之和大伙一起吃了一顿大锅饭,大锅猪肉炖菜,喝的是大骨头汤、绿豆汤。
田老等人热热闹闹的跟着林羽之说话,大家边吃边聊,气氛热烈
饭后休息了半个时辰,林羽之便辞别了众人,只带着十三赶马车,两人回城了。
牛壮留了下来,他还有林羽之安排的差事要忙。十一也被留下了,今天安排的差事不少,只牛壮怕是忙不过来,购地之事又是急务,让十一帮着点吧
林羽之下了这一次农间,感受触动还是很大的。
林羽之坐在回程的马车上,对外面赶马车的十三问道“我想起来了,今天我怎么记得,牛壮回猪肉三十文一斤,一两银子能买二十三斤的猪肉,他的帐都是怎么算的从哪儿算的不是应该能买三十三斤猪肉吗怎么我记得他说是二十三斤,你可听到他当时怎么说的这数学是地理老师教的吧”
“哎哟,少爷,您说这事儿啊,这事儿俺就知道,那一两银子可不就买二十三斤多的猪肉吗,现在一两银子兑换铜制钱,也就能兑换六七百文,这事您不知道吗少爷。”十三在外面一边扬鞭赶路,一边给林羽之回话。
林羽之坐直了身子,奇道“这一两银子不是能兑换一千文铜钱吗怎么会是六七百文呢”
“这俺就不知道了,反正一般的老百姓就能兑六百多文,最多也超不过七百文。这是银子兑铜钱,要是铜钱兑银子还得是近千文。哎呀,少爷,你这一问,这确实还挺奇怪了,这是个什么道理”十三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很奇怪,只能据实回答。
林羽之更奇怪了,大雍朝实行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为了便于流通,白银需要铸成不同重量的银锭,各地官私银炉均可以自由铸造,政府不加干涉。铜钱作为朝廷法定铸币,则严格控制生产和流通过程,私铸、私毁按律治罪。在日常生活往来中,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作为一般商品的等价物,二者在商品交换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货币市场秩序,朝廷以银权钱,明确规定“每钱一千,值银一两”,且“永为定例”。
这现在一两银只能兑换六七百文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