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1 / 2)
背,带着大黄和花花四个家伙,慢慢悠悠的沿着街边向前走。
很快的,因为四人一看就知道是外国人,不一会四人就被推销工艺品的小贩包围,那阵势毫不亚于华夏的一些旅游繁华景点,简直是寸步难行。
以前王强只知道中国旅游景点的小贩会说八国外语,没想到这印度的小贩也不简单,中国话说得很溜。
他们说的最多的是“真的”、“真的”,这是说他们兜售的纪念品质量好。还有就是“美元”、“人民币”几个词。
人民币在这里很受欢迎。他们也很会同外国游客讨价还价,“五百”、“一百五十”等等,对数字非常清楚,绝对不会搞错。
这阿三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王强等人则是被美元、人民币、印度卢比、换算来换算去给搞糊涂了。
对于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王强他们自然不会去理会,仗着自己力大,王强用手不断的推开人群,护着三女,带着两头大牛一刻不停地朝前走。
然而,有两个小贩一直不死心,拿着一些绘画织物或织物绘画,一直跟着王强一行叫卖,虽然王强等人始终没有理他,可他一直跟着。
这两名小贩先是说200卢比卖给王强他们5张画,见没有人理他,他就一直不停地加到6张、7张、8张、9张、10张、11张、12张
王强只是看着他自己跟自己砍价,不由得乐的前俯后仰,而田家三姐妹更是笑得花枝乱颤,连肚子都差一点笑痛。
最终这两名小贩大概跟了快一里路,意识到王强他们根本不想买他们的画,才悻悻然地掉头走了。
据见多识广的田莹儿说,在这阿三国的这种死缠烂打的小贩自己砍价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够答话,只要你一接话茬,他就会把东西硬塞到你的手中,然后就开始要钱,想再把东西扔还给他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算是在这里要买东西,你得要狠狠地砍价,一般最多出个三分之一的价格,就完全能够成交了。
沿途一路行来,众人看见在这高哈蒂的大小店铺之中,有很多国内印度商品商店里出售的印度纺织品,在这里都能找到出处,而且花样繁多,价格也非常便宜。
如果不是大家议定要采买的东西很多,王强他们倒是可以选几样,拿来自用也非常实惠。
这印度的工艺拖鞋是质量不错的,也有实用价值。只是按照华夏人的审美观点,印度女人穿的那种“纱丽”,虽然据印度商人的介绍,说纱丽的制作和挑选很有讲究,但是让王强他们连连摇头不已。
这“纱丽”无非是一幅6米5到7米长的布而已,关键是要掌握怎么“穿”,更准确地说是怎么把那幅布“裹”在身上的,不买也罢。
“嗨几位尊贵的客人,不知道你们要不要向导一天只需要50元人民币。”
正在大家有些一头雾水的望着四周,为这座陌生之极的城市有些发愁之际,一位穿着拖鞋、约莫二十七八岁的阿三哥从旁边迎了上来,操着一口流利之极的华夏语对王强问道。
“向导”
王强看着眼前这位理着一个板寸头,黑黑瘦瘦的阿三哥有点诧异,带着大家停下了脚步,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
虽然这位阿三哥的一双眼珠子在胡乱的转悠,但身上还显得比较干净,遂点了点头,“这向导可以有,五十元一天这也行。不过你先带我们去买一些笔墨纸砚先,”
过春节的食物大家不缺,这次出来主要是采买一些用来写对联、做灯笼之类的东西,另外就是一些必须的日常生活用品。
“笔墨纸砚这四名华夏人很奇怪呢”这位阿三哥听到这非同寻常的要求,虽然有些诧异,也没有多问,转身带着大家拐了一个弯,朝着前方走去。
第九十七章所见所闻
约莫过去了半个多小时,这位阿三哥带着大家来到了一条比较干净的大街之上。
之所以说这是一条比较干净的大街,是因为这条街上面没有那些难闻的尿骚味。
在阿三国,最大的特色,估计就是满街到处都在随意小便的人,还有就是严重超载、四处飞奔的摩托车。
在这里,一辆两轮摩托车载上四五个人十分正常,就在不久前,王强他们甚至看见了一辆载着九个人的两轮摩托车
对此,大家只能够无语,也不想去欣赏那位车手的超级车技,哑然的转头四顾。
现在的这条大街之所以比较干净,是因为这里有着两所大学,或许是因为现代的所有国家都对大学比较重视的缘故,这里有人专门管理卫生。
在这两所大学的门口不远,有着十来家文具用品、生活用品商店,还有一间小小的书店,王强他们需要购买的东西在这里基本上都能够买到。
自从进入到这条大街,众人就没有再听到沿街四处轰鸣着的、节奏强烈的印度音乐。
印度人绝对听不腻本国的歌曲,而且他们也没有“不带颤音的歌”,这是印度歌的特点。
一行人一路走来,走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如今身高一米八八的王强就像是巨人一般。
印度人脸部非常立体,浓眉深目、毛发茂盛,至于美女帅哥之流,大家一路上也没见到,感觉很是遗憾,看来这现实和印度电影里面的那么多美女帅哥是不一样的。
印度人的体形要比华夏人矮小、瘦小很多,他们的头很小,肢体也小,感觉他们整个人都要比王强小几号。
沿路看到那些妇人怀抱的1、2岁的印度小孩,就像华夏的几个月的婴儿一样小,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